影片《妖貓傳》中,

黃軒扮演的白居易是楊玉環的小迷弟。

和絕大多數人一樣,

白居易堅信唐玄宗深愛楊玉環,

但遭遇叛亂,

楊玉環被宦官高力士私自處死。

玄宗悲痛不已,遂哭瞎雙眼,

為了歌頌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悽美愛情故事,

白居易歷時3年創作了《長恨歌》。

然而長安城內,

一隻通人語的貓妖接連害人,

並屢次留下「欠債總要還的」神祕詛咒。

一步步將白居易和日本高僧空海,

引向了三十年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舊事,

一樁大唐皇室謎案,

也就此浮出水面。

原來安史之亂,國家存亡之際,

唐玄宗既要掩蓋自己渣男的公關形象,

又要維持天子和皇權的威嚴,

不能淪落為一個被亂軍逼迫之人。

於是唐玄宗夥同幻術師黃鶴設局,

用假死之術哄騙楊貴妃,

貴妃聰慧,識破伎倆,

但考慮到玄宗的處境,配合其完成了騙局,

最終玄宗用楊貴妃的死,保住了江山和天子的臉面。

而妖貓的原形則是楊玉環的另一位小迷弟白龍,在得知騙局真相後,白龍憤恨嫉世,化身為貓,通過報復、殺戮,為楊貴妃復仇。

陳凱歌在接受採訪時說:影片中的貓具備了人的一切特點,有自己的情緒,儘管獵殺了很多無辜人士,儘管被喚作妖貓。

但他仍然希望塑造的這隻貓是正面的,可以是憤怒,但絕不能是邪惡。

當一切真相大白,

電影最後一幕:劉昊然扮演的妖貓,

拖著一隻殘腿,爬向早已故去的楊玉環,

顫抖的聲音說出,

「我知道她早已經死了,只是我捨不得。」

原本那隻興風作亂,

令人聞風喪膽、滿身戾氣的妖貓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因為失去心愛的人,

可憐而敏感的存在。

當我在電影院看到那個向著楊玉環的屍體走去,一瘸一拐的黑色背影時。腦海中突然蹦出了江歌案中,江歌的母親—江秋蓮的形象。

我對身邊的貓慄說:這個背影好可憐。

就算它殺盡天下人為楊貴妃陪葬,也得接受她逝去的事實。

就像面對殺人者陳世峯的謊言、證人劉鑫的漠視、20年的判決刑期以及女兒江歌被殺的事實。

遍體鱗傷的江秋蓮真正成了《妖貓傳》裏的那隻飽受爭議、渾身戾氣,但可憐而敏感的妖貓。

就像我們回不到一千年前唐玄宗處死楊貴妃的事發現場,我們離一年前江歌被殺的事實真相也越來越遠,遠到可以任由殺人者陳世峯、證人劉鑫站在自己的立場辯護陳詞。


《妖貓傳》裏的幻術不就是「後真相時代」的今天嗎?

《牛津英語詞典》是這樣解釋「後真相」的:「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

簡而言之,真相在今天,有時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情感和觀點。

身處後真相時代,人們不再相信真相,只相信感覺,只願意去聽、去看想聽和想看的東西。

任由謊話、流言、緋聞在網路上廣泛的流傳,最終由我們信賴的千萬級大號配置篩選出符合我們口味的真相。

誰家解讀的更好玩,誰的角度更刁鑽,成了我們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016年春節,一上海女子跟男友回江西老家過年,見到第一頓飯後想分手。

新聞曝出後,一大波「百萬+」文章刷遍朋友圈,大號、意見領袖們,使盡渾身解數,非得找出最獨到的角度。

於是咪蒙亮出:什麼門當戶對,不就是愛得不夠;

和菜頭出招:上海姑娘 , 你的問題是沒教養;

……

當所有人在舞臺中央打把式、翻跟斗時,我們卻被告知,這一事件其實是假新聞。各家又開始找補:事兒雖是假的,但階級矛盾總歸是真的吧。


回到《妖貓傳》,

到底是唐玄宗設計害死了楊貴妃?

還是像《長恨歌》裏歌頌的那樣,

玄宗聞得貴妃死後的反應: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哪一個纔是真相呢?

影片中的李白在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

讚美楊貴妃之前,

卻從沒見過楊玉環。

白居易在寫《長恨歌》初稿時,

也只是聽聞了玄宗與貴妃的愛情。

他們寫的都是自己想像中的天姿容貌和完美愛情。

今天很多自媒體大號、意見領袖,基本繼承了老祖宗的優良傳統:

擇一個具有煽動輿論的觀點,加一點零碎拼湊的線索和天馬行空的想像,趁勢而飛,創造出所謂的熱點。

在我開了公眾號的第三天,一位新媒體朋友拉我到他的公司,給我展示他們的「新媒體敢死隊」。

「你那個號還是別做了,到我公司上班吧,我們已經通過三年的測試,基本掌握了用戶的口味,你一篇文章4千字,再好他們也不看,你得學會取悅用戶……」

後來我瞭解到,他們追熱點的能力已經達到未卜先知的地步,比如陳世峯被判刑前,他們的新媒體敢死隊會提前備出不下五篇,觀點和角度截然不同的文稿。

從標題到文字的起承轉合全是流水線工程,用他的話叫:互聯網必須制定標準化,唯有標準化才能複製,進而縮減成本。

一個剛畢業的實習生,經他們培訓一個月,就能鼓搗出一篇幾十萬閱讀量的文章。

一個沒談過戀愛的小夥叮囑你:

「聰明的女人不應該把腦子帶回家」;

一個沒生過孩子的小姑娘教導你:

「怎樣幫助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他們像占卦師一樣,懂得察言觀色,說出了你想要的真相。在我看來,這無異於耍流氓,可是這依然不妨礙他們收穫了近千萬的粉絲。


「江歌案」還未開庭前,輿論的矛頭直指證人劉鑫,因為她身上有吸引足夠火力的輿論點。

她的每一個言談舉止,都藏著一篇篇「10萬+」。

畢竟殺人犯陳世峯已經被定在道德的最底層,無法形成輿論漩渦,而作為導火索劉鑫,她的反覆和漠視是具有爭議點的,更容易激起國民的憤怒情緒,恨不得劉鑫在輿論的壓力下自殺了,才能解意見領袖們和廣大網民的心頭之恨。

這種心態就好比看別人家出殯,從來不怕事大。

可是,我們關心真相嗎?每個人都振振有詞,好像站在現場目睹了一切,這些所謂的真相就是真實的嗎?


就像《妖貓傳》裏的唐朝盛世、愛恨糾葛,不過是陳凱歌導演透過文史資料加個人偏好,揣測而成的影視藝術作品。

那些鋪天蓋地的熱點評論,讓江歌案更加撲朔迷離,最終上演了一出證人與犯罪者的羅生門。

讓一年前的江歌被殺現場和一千年前的馬嵬坡事件區別無差, 冗餘的信息足以埋沒真正的事實。

何帆說:在「後真相時代」,我們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解決問題:立即反應,然後遺忘。

就好比提及去年沸沸揚揚的羅爾案,好像已經是幾年前的事兒了。那麼紅黃藍事件、江歌案、北大性侵案……

隨著時間推移,真相也會越來越遠,五年後的今天,誰還記得那個在日本被殺的一個名叫江歌的女孩?

徒留一些過時的「10萬+」和留在原地痛苦的江秋蓮。


希望江媽媽可以重回普通人的生活

那隻受傷的妖貓和江秋蓮一樣,在遇到楊貴妃的那一刻,在陳世峯把刀插進江歌體內的那一刻,他們就註定被痛苦和憤怒裹挾。

妖貓通過殺戮來泄憤,而我看到的江秋蓮儼然已經化身為一位渾身戾氣的戰士。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殺人償命。

當面對證人劉鑫及其家人的漠視時,不惜讓自己成為輿論的中心,點火焚身,從曝光劉鑫信息,從發起「請求判決陳世峯死刑的簽名活動」。

江秋蓮已經做好了被輿論和大眾消費的準備。

當面對法庭判決陳世峯20年的有期徒刑時,江秋蓮完全拒絕接受,並承諾不會停止上訴,甚至還要回國後與證人劉鑫對簿公堂。

江秋蓮面對網友的質疑,也毫不客氣,惡語相向、強力反擊。

於是,本來一個完全正面形象的母親,在這場漫長的精神屠宰中,硬是把自己煉成了渾身戾氣的「瘋子」,引來許多負面評價。

我們還指望用一個正常人應有的道德評價標準去要求一個承受喪女之痛後,卻公道無望的母親,這確實強人所難。

就像江秋蓮在微博中寫的,自己已經隨江歌去了。

活著的不過是一個靠痛苦和憤怒餵養的驅殼。

報仇已經成為影片中的妖貓和現實中的江秋蓮活下去的全部意義。


可笑的是,人有兩大痛苦:

一個是沒有得到想要的;再一個是得到了想要的。

今天的江秋蓮尚且可以通過無止境的上訴,與所有的質疑對抗,麻痹痛苦,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意義。

當一切如她所願,罪人得到應有的懲罰,熱點褪去、輿論的焦點遠離,沒有人再談論起江歌,可能那纔是一種沒有目的、沒有動力的苦。

生而無望纔是最重的懲罰。

就像梵高自殺後的不久,弟弟提奧也隨之而去,表面上來看,是弟弟提奧資助了哥哥梵高畫畫的夢想,提奧是梵高的經濟支柱。

反之,哥哥梵高卻是弟弟提奧精神上的支柱,是提奧努力賺錢、生活下去的意義和價值。

馬克思.韋伯說人是懸掛在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一種動物。

一旦生活下去的意義和價值不存在了,人將失去快樂的能力,這甚至比死亡更令人痛苦。


江秋蓮將會不斷被拉回江歌被殺的事發現場,女兒的慘狀不斷重構、修正,她會每天定時揭開昨天稍有起色的傷疤。

可那時,還會有人關心這個一瘸一拐、遍體鱗傷的妖貓嗎?

希望有一天罪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而江媽媽也可以像影片最後的那隻貓,站在早已故去的楊貴妃面前,說一句,

「女兒,我知道你已經死了,可是媽媽就是捨不得。」


相比較一個個搖旗吶喊、加油助威的面孔,

我反倒不希望她成為渾身戾氣的戰士;

也不希望她成為替天行道的英雄;

希望她終有一天,重新成為一個擁有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生活本就是謊言和真相交織的世界,而導演陳凱歌給出的無上密是接納謊言、擁抱美好。

就像白居易得知了玄宗和貴妃的愛情真相,但對《長恨歌》一字不改,因為他說只要情是真的就足矣,是不是李隆基不要緊,是不是楊貴妃也不要緊,畢竟幻術中也有真相。

願逝者已矣、生者有望,江媽媽能儘早找到自己的無上密。


作者 | 老周

未 經 授 權 請 勿 轉 載

歡迎關注我的weixin公號「狗鳥」

weixin.qq.com/r/wkNeRp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