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壹財經專欄

作者:新金融洛書


4月12日,銀保監會一紙93萬元的罰書,將曾名躁一時的“相互保”托出水面。這則罰令,不僅罰了信美相互一筆錢,也扇了螞蟻金服一耳光。


這款自稱的“相互保險”產品,被罰的原因是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


相互保事件,映射出一個試水相互保險的企業與監管的摩擦,和一個試探、激進的螞蟻金服金融創新形象。


在BAT裏,百度和騰訊也曾像螞蟻金服這樣在金融或類金融領域摸索。風起時,他們都曾想借力起飛。2013年以來的6年,在金融科技生態的圈地戰中,但見嘗試與與突進,也見跌落與狼狽。


即使是BAT,也有摔個人仰馬翻的時候。


2017年前後,“任何金融業務須持牌經營”原則確立後,BAT將金融科技業務的主陣地從“流量模式”轉向“接口模式”。


產品金融策略變爲科技賦能金融策略,繼續攻城掠池。

01    

百度:悄然消失的衆籌業務

互聯網衆籌的風潮早於互聯網金融的大爆發。2013年左右,私募股權衆籌已如日中天,但BATJ的入場,卻是在市場觀望數年後入場。


比如,2015年3月成立的京東私募股權衆籌京東東家;6月的阿里的螞蟻達客;2016年4月的百度私募股權衆籌平臺“百度百衆”,蘇寧同期也上線了私募股權衆籌平臺,還有9月上線的小米私募股權衆籌平臺米籌金服。


記得當時上線,媒體評價是,“百度百衆,佔了賽道後記得起跑!


但是很快,股權衆籌成爲BIgTech集體不可言說的痛。到2019年4月底,螞蟻達客、京東東家、米籌金服、百度衆籌、蘇寧衆籌等私募股權衆籌平臺,或悄悄下線,或長達2年以上未發新標,在私募股權衆籌領域,金融科技巨頭集體淪喪。


相比京東、阿里/螞蟻金服和蘇寧的衆籌業務,百度衆籌業務來去匆匆,2016年前匆匆上線後,又於2017年11月迅速消失。前三者在權益衆籌和股權衆籌上都有電商基因做腳註,缺乏電商基因的百度衆籌業務則有佔坑之嫌,上線當年,與京東衆籌、淘寶衆籌、蘇寧衆籌巨頭相比,融資額墊底。


股權衆籌的本身風險性無疑是行業集體衰敗的原因,“分紅型”的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市場的玩法本身存在悖論,創業投資本身是高風險的事情,需要專業機構服務,普通投資人不具備承擔這種風險的預期和能力。如今的股權衆籌倖存者,早已摒棄“分紅型“玩法而轉向“權益型”衆籌。


在監管法規明朗前,BigTech們只能於股權衆籌政策黎明的前夜。


股權衆籌的滑鐵盧,並不只製造了百度的敗退,還有螞蟻金服和京東、蘇寧、小米。但百度是BAT裏金融科技生態建設最弱的一個,是不爭的事實。如在金融牌照上,百度稍遜於BATJ裏的其他三家。與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可匹敵的優勢項,百度僅有鉅額流量和基於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這讓過去幾年裏百度更傾向於將自己的金融業務打造爲“智慧金融”。


不過,這種流量和基於數據的人工智能,在C端業務上,並無可以媲美其他兩家的優勢。相對而言,電商數據具有較強的可挖掘的類金融屬性,強於社交屬性的數據。


根據零壹財經的測評結果顯示,度小滿金融在場景、用戶、產品三大維度上均弱於BATJ中的其他三家,僅在技術維度上佔據優勢。這着情況下的估值現狀是,度小滿金融的估值不僅落於陸金所、蘇寧金融之後,且落於平安壹賬通之後。


衆籌曾是互聯網金融創業風潮中的主要跑道,佔坑或割據一方曾是BAJ們的戰略,如今行業幾近沉寂,才發現當初BigTech蜂擁而上如今悄然無聲的狼狽。


表:中國前10大金融獨角獸估值及最新融資;數據來源:IT桔子;整理:新金融洛書


02 

螞蟻金服:招財寶和相互保之挫


記者:如果“相互保”遭遇監管風險必須下架應怎麼辦?


尹銘(螞蟻金服保險事業部負責人):任何情況只要上架了,哪怕叫停,支付寶和信美相互都會到信守承諾。


這則來自2018年11月相互保發佈會上的對話勾勒了一個典型的螞蟻金服形象,足夠大而底氣足。不過,這起遭遇監管敲打的金融創新中,最終兜底風險的是信美相互,支付寶則將效應和用戶收入囊中,轉戰“相互寶”。


上一次螞蟻金服類金融產品的敗退,還是2016年底涉僑興私募債11.46億元違約的招財寶。更遠的背景是,2014年前後,金交所資產通過P2P平臺、互聯網理財平臺發行募資成爲時髦之舉,隨後,在2年期、3年期債權到期後,風險開始暴露,踩雷的除了招財寶,還有大量互聯網理財、P2P平臺。


這類產品爆雷的風險暴露了“風控的黑箱”,大量次級、垃圾債在金交所、擔保機構、互聯網平臺一系列“風控黑箱”的漩渦裏,捲入大量風險承受不對等的普通投資人,隨後巨雷引爆。


多數互聯網理財的創業者悲劇在於,當行業大潮席捲而來時,趨勢和集體的樂觀情緒遮蔽了理性與風險。


螞蟻金服也不例外在這風險大潮裏裸泳。


在螞蟻金服多次的革命性產品背後。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多次強調“勢”——順勢而爲,這個邏輯下,相互寶這類產品的推出,應運而生。


這種順勢,冒出了一個激進而創新的“挑戰者”形象。


如果觀察下螞蟻金服幾起事件的共性,會發現,早在支付寶推出時,阿里就曾給了支付行業革命性的起點;招財寶早早的搭上了互聯網理財的班車;而“相互保”也曾試圖搭上最早一趟的“相互保險”班車。


BAT之大,已經大到“可唾棄而無可抵制”。在僑興私募債、相互保事件的質疑聲中,螞蟻金服仍扮演了無可挑戰的角色。


我們無法證實螞蟻金服們是否在向支付寶提現收費、信用卡還款收費時,是否會有一絲金融權威者的念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有足夠的資本與底牌,在監管的灰色地帶試探,曾經的支付寶是一例,相互保也是。


在持續的監管敲打和磨合中,定位科技賦能金融的螞蟻金服形成了龐大的金融或類金融產品體系,從支付、互聯網銀行到小貸、基金銷售及徵信,金融生態體系閉環成型。


來源:新金融琅琊榜


03 

騰訊:緊急下線的騰訊信用分


騰訊金融更像是一箇中年隱忍的人。


一向以內斂、隱蔽而不顯於人。一種典型的“悶聲發大財”。


騰訊隱忍到以至於餘額寶推出了4年後,才上線一款與之較量的零錢通;芝麻信用分上線4年後,才上線與其類似的微信支付分。


零錢通於2018年底上線或許還是監管給它勇氣,其背景是,證監會、人民銀行等在2018年6月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紅線禁忌已明確,行爲規範已定。


BATJ中,僅騰訊一家未獨立其金融業務,在騰訊的財報中,一貫以“其他業務”示外,處於分散低調的狀態。


在騰訊金融科技退敗的案例中,我們僅可勉強找到“騰訊信用分”一例。


2018年1月30日,騰訊信用曾全國範圍公測“騰訊信用分”。僅一天後,即緊急下線。


那時,一位業內人士在推測騰訊信用分下線的原因時曾表示,“騰訊將自己的社交業務與信用積分進行這樣的強關聯,肯定是監管部門不希望看到的。”


一年後的,騰訊借“微信支付分”重來,與騰訊信用分相比,恰恰少了“社交”一項。騰訊信用分的數據來源主要基於微信和QQ的互聯網數據;微信支付分,則少了來自強社交屬性的QQ端的數據。


騰訊信用分和微信支付分的區別重點在於“社交”數據是否納入成爲影響個人信用分的指標。這意味着監管或個人又面臨着如何區分“社交”數據中的個人數據和隱私是否被侵犯的擔憂。


騰訊金融科技的隱忍,像極了馬化騰的處世哲學。金融“拼的是誰的命長,而不是誰在短期內跑得快。”


04 

來自BigTech的警鐘


在中國,BAT分別代表了從消費場景、社交場景、智能場景切入金融業務的巔峯存在。儘管2016年之後,它們聲稱找到了以科技賦能金融的新身份,但滲透卻更加徹底。


在沒有充分監管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他們代表的BigTech更容易形成服務陷阱與權威主義。


近十年來,我們見證了BigTech潛入大衆的生活,Facebook、蘋果、螞蟻金服、騰訊和百度。他們提供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無處不在,這種滲入的典型特徵是“服務內潛”和“風險外溢”。


監管對這一類型公司的擔憂更多的是“大而不倒”和金融服務的權威主義。


在大數據領域,大公司的權威主義十分明顯。


在大數據應用細則缺失的前提下,近幾年大數據企業乃至BigTech在互聯網上對個人信息的過度採集,正在帶來另一項更嚴重的問題:深度濫用。一些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帶來的“技術黑箱”決策體系成型,就會演變成對不特定人羣進行壓迫的工具,而受壓迫者卻絲毫沒有還擊之力。


另一方面。過度競爭的互聯網金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更加壟斷和寡頭的市場,並惡化創新生態。


圖:電影《大而不倒》劇照


在第三方支付市場,十幾年裏的激烈廝殺,支付寶與財付通最終合計佔市場份額的95%以上,加上強監管已將存在多年的“灰色地帶”一一圍剿清除,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競爭力逐漸喪失。


這是近年來值得注意的怪象:非金融風險正在外溢、滲透到金融領域。


當無數金融巨獸所受益的騰訊雲和阿里雲的電纜被藍翔挖掘機一鏟子挖斷時,可能造成1000家以上金融機構APP無法訪問。


從這個橫切面的例子來發散思考,非金融風險並非只有雲計算,包括大數據產業、IT技術產業等非金融風險越來越滲透並加碼在金融風險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馬太效應下的資源與權力向Bigtech趨近,一些技術、基礎設施越來越趨向於少數供應商,如國內雲服務越來越集中於阿里雲、騰訊雲等少數幾家。


應該說,BAT的金融業務直接影響力正在被稀釋和制衡,但來自科技滲透金融的魅影卻得到伸張,新的監管和風險的磨合將到來。


--/ END /--


點擊關鍵詞,查看更多精彩報告

精品報告:中小商業銀行數字化   網貸315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報告(2018)  區塊鏈產業發展報告(2018)  中國銀行業運營效率報告(2018)  網貸合規備案進度全景報告(2018)    《網貸再出發》   零壹智庫年刊2018   智能風控助力銀行轉型升級  2018中國P2P網貸行業年報  中國P2P網貸行業一季度報告   2019Q1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報告

榜單:金融科技兵器譜榜單  3月P2P整改備案進度琅琊榜   3月P2P網貸平臺借貸金額和借貸餘額百強榜  3月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排行榜  4月P2P整改備案進度琅琊榜


瞭解最新資訊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