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宇宙,科學家們更有發言權,在漫長的時光中,他們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廣闊的宇宙空間進行了探索。並且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似乎也步入正軌,一點點填補着空白。

  愛因斯坦作爲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試圖尋找更加完善的理論向人們描述整個宇宙的全貌。他認爲,宇宙的形狀無論是球體、正方體還是不規則的,都可以用相關的公式測算出來,這是最完美的結局,該說法後來也被人們稱爲“大統一理論”。

  遺憾的是,愛因斯坦直到去世都沒有找到宇宙大統一理論的存在。之後,也有衆多科學家前赴後繼,但也都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線索。反而因爲量子力學的不斷髮展,大統一理論備受打擊,甚至有人懷疑這個說法可能根本不存在於宇宙之中。

  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爲,人類之所以無法找到大統一理論,是因爲自身的思維長期受到限制,如果做出一些改變,擺脫固有認知,或許可以更好地認識宇宙的全貌。

  在大統一理論的基礎上,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弦理論,能夠溝通宏觀和微觀世界,以此獲得關於宇宙的相關線索。但是實際上,弦理論相對於大統一理論來說,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反而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如果變換思維的話,我們的宇宙觀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在有些科學家看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卻始終認爲這是最正確的理論,構建出一個想當然的宇宙模型,或許真正的宇宙並不是人類理解的那樣。畢竟我們只是三維生物,關於多維甚至多重宇宙的存在,以我們現有的認知水平是完全無法真正理解的。

  也就是說,我們深信不疑的科學理論,恰恰束縛了我們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阻擋了我們向前發展的腳步。愛因斯坦的想法也許並不是沒有道理,大統一理論的提出,既是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思考,也是對我們自身的一個警示。

  創新不僅僅應該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探索宇宙的角度中,變換思維同樣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我們纔能夠在創新中發現更多宇宙的神奇之處,才能一步步向前發展,瞭解宇宙的全貌,揭開宇宙的神祕面紗。

  筆者:三體—小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