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亨通光電(600487)發布了一個公告:

擬投資設立新公司科大亨芯,從事5G/6G通信晶元設計等業務。

科大亨芯的註冊資本是1億元,其中,亨通光電以貨幣出資 7,0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 70%,安徽傳矽以知識產權出資 3,000 萬元,佔註冊資本的 30%。

亨通在公告裏還介紹說:

安徽傳矽是一家在射頻、微波技術研究方面擁有40年經驗的公司,我們信賴他,相信這筆投資能夠幫助我們從有線傳輸業務進入到無線通信領域,在5G通信、毫米波通信及汽車雷達晶元、高速光電通信晶元等廣闊天地裏大展拳腳。

亨通光電這兩年作為我大A股的尖子生,真可謂出盡風頭,不但業績、股價雙飛,技術佈局上也是有板有眼。

比如去年我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作為得到高層表彰的重大科技突破,亨通在裡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承擔了中國量子通信幹線的建設。

比如全球海底光纜市場上,亨通是目前能提供最長海底光纜的中國企業,單根長度打破世界紀錄。

不過說到底,亨通目前的業績貢獻大頭仍然是光纖光纜。

過去的五年裏,這塊業務幫助亨通從2013年的2.9億元凈利潤做到了2017年的20億元左右,增長了7倍,股價也漲了10倍。

那麼未來,這樣的高速增長還能保持下去麼?

1

我們這個時代,被稱為信息革命時代。

從大哥大模擬信號的1G,只能傳輸語音文字的2G,到能傳輸圖片和低質量視頻的3G以及支持高清視頻的4G。

通信質量越來越好,玩法越來越豐富。

正如我們觀察到的一樣,作為基礎設施,通信技術每一代的演進,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全新的溝通協作方式,還催生了過往人們難以想像的商業形態。

如今,通信行業的歷史時鐘,撥向了5G。

5G理論速度要達到1-10Gbps,甚至是100Gbps,比4G快出10-100倍。

資料來源:IMT-2020(5G)推進組《5G概念白皮書》

5G的特點簡單粗暴,就是大帶寬,低延遲,高速率。

為了給使用者更高的人均帶寬,從技術上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更高的頻譜,而頻譜的頻率更高意味著更小的覆蓋半徑。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建更多的基站。

當初從2G到3G、從3G到4G,基站密度也是越來越大。

而基站與基站之間、基站與控制中心之間,都要用到光纖光纜來連接。

邏輯如下:更多的基站=更多的光纖光纜。

5G主要場景和適用技術

圖片來源:IMT-2020(5G)推進組《5G概念白皮書》

這就跟」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樣,要上5G,光纖光纜也得先行。於是龐大的市場蛋糕,讓光纖光纜行業的每一位參與者都興奮不已。

在這個世界上,光纖光纜行業的金字塔頂尖,站立著三家公司。

康寧、長飛、亨通。

康寧,美國公司,材料科學領域的全球巨頭,蘋果手機著名的大猩猩玻璃就出自其手;

長飛,原郵電部背景,國內光纖光纜行業出貨量第一,香港上市;

與樓上兩位家世顯赫的對手比起來,亨通的泥腿子氣就濃多了,他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起步,小米加步槍,最終卻逆襲而上,成為了業內毛利率最高的傳奇。

2

光纖光纜其實是兩個東西,光纖是比頭髮絲還細的玻璃絲,由於太細太脆,要在外面加上保護層。

若干的光纖加上金屬細桿,外面再包上幾層保護層,就是光纜了,所以人們習慣把光纖光纜放一起講。

光纜結構圖

1966年,華裔科學家高琨首次提出用玻璃纖維取代銅,作為導體用於長距離的通訊。

他的這個設想改變了世界,高琨也被稱為「光纖通訊之父」,並在2009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明光纖的雖然是華人,但他的祖國大規模用上他的發明卻比西方國家晚了許多年。

原因無非是早年我國基礎技術落後,光纖光纜生產不出來,只能依靠進口,但進口的價格又貴得離譜,讓大規模的光網路建設寸步難行。

2003年,鄉鎮企業亨通上市,募資一到手就宣佈要進軍光通信,豪情萬丈。

業界的人們卻是滿腹狐疑。

話說當年光纖光纜可是實打實的高科技行業,技術、市場、議價權,全部掌握在外資手裡,那些國字頭的研究所努力了20多年光陰,都沒攻破光纖拉絲和光棒製造的核心技術。

你說你一個泥腿子,跑來湊什麼熱鬧?

剛當上賓士大股東的李書福,當年也曾經因為一句無知者無畏的名言,成為了業界的笑柄:

「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這麼笑過呢?而歷史,通常就是被這樣的無畏者所改變。

在亨通老闆崔根良看來,光纖光纜無非也就是「玻璃拉成絲」, 憑著這種「憨」勁,亨通光電愣是「拉」出了達到世界同行水平的光纖產品。

這還沒完,在崔老闆的「憨」勁推動下,亨通瞄上了技術難度更大的光纖預製棒。

1000多個日日夜夜,6個億砸進去,屢試屢敗、屢敗屢試。

2010年,亨通自主創新研發的光纖預製棒面世,成為中國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術的民族企業。

這個技術的好處,當時還看不出來,但是當2013年,總理親自督辦的「寬頻中國」計劃實施之後,亨通的議價能力就展現出來了。

寬頻提速降費成為國家百年大計,三大運營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光纖到樓、光纖入戶開展的如火如荼。

你知道這一運動對全球光纖行業的影響有多深遠嗎?

數據告訴我們,2016年中國的光纖到戶數量已經佔據了全球的60%,中國也消耗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光纖。

結果不言而喻,我國也就此締造了一個全世界最繁榮與強大的光纖產業鏈。

切走蛋糕最大一份的,肯定少不了擁有光棒核心技術的亨通。

接單、幹活,接單,幹活,還是接單,幹活。生產線恨不得48小時不眠不休,這便是亨通最近五年的真實生存狀態。

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進入中低速增長區間的時候,亨通卻迎來了企業史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2017年11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視察亨通集團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3

國家要搞「寬頻中國」,傻子都知道做光纜的能賺錢,為啥就亨通能成為最大的贏家呢?

說實在的,今時今日的光纖行業門檻已經很低,A股裏做這塊的就好幾家,但是有一樣東西,會做的卻沒幾個。

光纖預製棒

光纖預製棒,簡稱光棒,光纖就是由它拉制而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較大的圓柱形的玻璃體。

而這個玻璃體,正如光纖行業的晶元技術,全世界也沒幾個能掌握的。

2013年,亨通啟動光纖預製棒車間智能化建設,生產裝備100%自主開發,這就更牛B大發了!

要知道,國內光纖老大長飛,也需要進口生產裝備的呢。

到今天,亨通已經是世界前三的光纖光纜巨頭,各種核心技術一大摞,產能依然不夠使,業績依然在飛速增長。

而他的對手們,尤其是那些二三線的對手們,大多仍需要高價採購設備,成本攤不下來,訂單就搶不到,於是開工率很多都不足60%,每天唉聲嘆氣。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看著技術門檻低,其實門道多得很,在光纖產業鏈裏,光纖預製棒利潤佔70%,光纖佔20%,光纜佔10%。

這便是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大家都能做的,一定掙不到錢,只有別人都做不到的,纔有真金白銀。

數據來源:Choice

你看,在光纖預製棒領域有技術優勢的亨通,雖然產量規模不如長飛,但利潤率上卻壓著行業老大一頭。

別謙虛,亨通還真是這個行業目前最賺錢的公司。

4

亨通的做大,內因是技術優秀,外因是寬頻中國運動。

據工信部2018年2月發布的統計公報,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3747萬公里,同比增長23.2%,光纖接入埠6.57億個,佔互聯網接入埠總數的84.4%。

數據來源:工信部

數據告訴我們,過去五年,我國的光纖入戶工作取得了輝煌成就,85%的家庭都用上光纖寬頻了。

然鵝,處女地都被拱遍了,未來成長的空間還能有多少?

別著急,更大的盛宴還在後面等著呢,這便是即將登場的5G通信基站建設用的光纖光纜大時代。

根據權威機構FTTH council的預測,5G基站密度將是4G的16倍以上,也就是說,至少要建造比現在多出15倍的基站數量。

試想想,密密麻麻的基站之間,得要增加鋪設多少光纖光纜。

此外,很多地方需要相對特殊的光纖光纜,不少現有的網路由於不符合5G數據大規模傳輸的技術要求,還得重新鋪設。

未來的光纖需求量有多大,我們無法預知,但可以明確的是:只會多,不會少

5

過去五年的寬頻中國運動,只是中國的大躍進。

而炙手可熱的5G,卻是一場全球性的技術大躍進,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需要鋪設,對光纖光纜的需求量可想而知。

需求飆升,而產能卻不足,結果就是光纜價格一路上漲,本來就一直處於「接單-幹活」模式的亨通,數錢已數到手抽筋。

光是過去半年時間就頻中大單:

2017年5月中標巴西電信OI公司光纜採購項目;

2017年6月中標中聯通兩個採購項目,份額分別為14.6%、15.8%,位列第一、第二;

2017年7月中標中移動採購項目,份額10.43%,排名第四;

2018年2月上旬中標中電信兩個採購項目,份額分別是13.58%、10.18%,都是第一中標人;

下旬又中標中移動採購項目,份額12.57%,排名第三。。。。。。

除了接海外訂單,亨通還加緊去通信技術較為落後的金磚國家建廠、建分公司。

裏外通喫,就地接單、幹活,亨通海外收入佔比也從2012年的1.64%一路漲到2016的10.2%。

如今的亨通,已有6個海外研發基地,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公司,業務覆蓋130個國家。

那些叱吒風雲的跨國企業,曾經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麼。

6

翻開亨通的收入結構,有一點也許會讓你疑惑。

作為光纖光纜行業掙錢能力的最強者,其2016年報顯示,光纖光纜利潤佔到了58.95%,但收入只佔到31.66%。

數據來源:Choice

還有7成的收入,來自哪裡?

實際上,亨通家大業大,早就不是一家「單純的」光纖光纜公司了。

事情是這麼來的,做光纖光纜的亨通,把產品交付出去之後,業主問:「你能不能幫我把施工的活也幹了?」

客戶就是上帝啊,哪能拒絕呢,於是就幹上了光纖施工的活。

拉光纖拉多了,手藝精進,忽然有一天發現隔壁拉電線的也不過如此,於是亨通又順利將業務切入到了電力傳輸行業。

沒想到,憑藉製造業的技術底蘊加上專業的施工隊,亨通一個不小心就做到了電纜製造,以及電力傳輸施工方面的國內一線陣營。

陸地上已經無敵了,寂寞的滋味不好受,於是又盯上了海洋,在海洋電纜和光纜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陣營。

本來只是想搞點副業,沒想到樣樣都搞成了世界一流,這樣的亨通,你說可怕不可怕?

而且,亨通的腳步絲毫沒打算停下來。

2017年上半年,投資20億進入大數據、量子通訊領域;

下半年,與知名科技企業日本藤倉合作成立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線控領域;

2018年初,又發布要進軍無線通訊晶元的公告。

這樣的亨通,估計任何一個領域的對手聽說他要來,都將不寒而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