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消防局表示,該登山隊伍走踏的古道人煙罕至,有蜂巢聚集,蜜蜂具有地域性,因此...
宜蘭縣消防局表示,該登山隊伍走踏的古道人煙罕至,有蜂巢聚集,蜜蜂具有地域性,因此無意間成為蜂群攻擊目標。圖/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一支18人的登山隊,前天赴宜蘭頭城鎮內大溪古道登山,接連兩次遭土蜂襲擊,7人被迫打退堂鼓下山; 台灣夏秋之際是虎頭蜂活動旺盛季節,各地常傳蜂螫意外。軍中有句俗話,「不怕雨不怕風,山中只怕虎頭蜂。」就算登山高手、驍勇善戰的軍人,碰到虎頭蜂也常沒轍,沒做好準備、對虎頭蜂有正確認知,別輕易上山。

突擊訓練驚擾蜂巢 特戰兵險喪命

1993年秋,陸軍一支特戰部隊在台中谷關東卯山突擊訓練,約30人的部隊急行經過蜿蜒山路時,不慎驚動蟄伏在土中的大虎頭蜂巢;當時部隊已行進一半,傾巢而出的蜂群瞬間將部隊切成兩半,多人遭螫。

部隊指揮官下令前後疏散,傷者後送,但有一名士兵來不及撤離,只能就地趴下遮掩,成為蜂群攻擊主要目標。

當時特戰隊員深刻體會,就算有槍也對付不了這些「敵人」,受困士兵趴在狹小山路上,背部和背包停滿了虎頭蜂,從下午直到入夜。

特戰隊最後以險招救人,在暗夜中放火燒背包驚擾虎頭蜂,再讓受困士兵迅速翻下山坡,由下方其他士兵接住後急撤;這名士兵雖被叮了好幾包,送醫後幸運撿回一命。

中華大虎頭蜂體型較大。圖╱張家強提供
中華大虎頭蜂體型較大。圖╱張家強提供

登山老手爬北五指山 命喪虎頭蜂

2016年7月3日,台北市消防局獲報陽明山北五指山附近有民眾遭蜂螫;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與特種搜救隊,遭蜂螫的鄭姓男子雖經緊急吊掛上機送台北長庚醫院急救,仍回天乏術。據了解,鄭姓男子是登山老將,事後有人認為當時同行沒人帶相關藥物,山路又不好走,錯失搶救時機。

醫護人員建議過敏體質的人應考慮攜帶抗過敏、抗消炎藥物或類固醇,萬一被蜂螫馬上注射,以防過敏休克,但最重要的還是趕快送醫急救。

18人登山隊伍23日走訪內大溪古道,因蜂螫攻擊分散陸續下山,登山者卻因溪水暴漲險...
18人登山隊伍23日走訪內大溪古道,因蜂螫攻擊分散陸續下山,登山者卻因溪水暴漲險失聯,在山上滯留一夜,所幸最後全員平安獲救。圖/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登山隊兩度遭蜂襲 4人撤退11人險失聯

前天上午,18人赴宜蘭頭城鎮內大溪古道登山,沒多久就有人遭蜂螫咬,4人決定打道回府,其餘人繼續登山;沒想到過一小時,登山隊又再度遭蜂襲,又有3人打退堂鼓下山返家。

隊伍只剩11人,未料迷途又逢暴漲溪水受困,其中兩名女山友自行繞過山頭從新北貢寮尪仔嶺方向下山,其餘9人在原地過夜留宿,失聯長達20小時;消防局獲報,昨日上午分頭馳援,將11人都護送下山,結束虛驚。

18人登山隊伍走訪內大溪古道 因蜂螫陸續下山

壯碩水牛被螫上百針 最後慘死

2016年10月,花蓮瑞穗鄉奇美部落一頭五百多公斤壯碩水牛,在產業道路上遭虎頭蜂攻擊,因牛隻被繩拴住無法躲避,至少被螫一百針!飼主發現時水牛已躺在地上奄奄一息,雖取兩罐殺蟲劑朝水牛上方狂噴,仍擋不住虎頭蜂攻擊,水牛最後慘被螫死。

黑尾虎頭蜂蜂巢。圖╱張家強提供
黑尾虎頭蜂蜂巢。圖╱張家強提供

專家:遇虎頭蜂要保命 用力跑就對了

新北市救難協會監事張家強,捕蜂超過20年,一年經手上百件,堪稱「捕蜂達人」;張家強說,台灣的虎頭蜂有7種,若在山上不小心驚擾牠們,最好的保命方法就是「用力跑」,遠離虎頭蜂勢力範圍,並用衣物包覆全身。

他說,虎頭蜂不同於一般蜜蜂,不採蜜源植物,虎頭蜂螫人不完全與氣味、顏色有關,只要踏入牠們的領域,就可能被攻擊,若不幸遇上,只能拔腿就跑,並擋住暴露在空氣中的全身皮膚,減少被螫中的機會。

動保處人員捕捉虎頭蜂。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人員捕捉虎頭蜂。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曾處理捕捉虎頭蜂業務的新北市江姓消防員說,虎頭蜂生命力強,用殺蟲劑噴灑很難消滅牠們,只能使用油性殺蟲劑並點火燒烤蜂巢,但蜂群也有可能亂竄,他回想,多年前剛從警校畢業時,沒有穿捕蜂衣就上陣,直接被逃出來的虎頭蜂螫到頭部,頭暈昏睡了一整天。

全球23種虎頭蜂 台灣就有7種

張家強表示,全世界一共23種虎頭蜂,台灣就有7種,一般都會區常見的是黃腰、黃腳虎頭蜂,牠們在建造巢穴期間,為躲避其他動物襲擊,會先在水管、樹幹或地底下築巢,等到巢穴、蜂量成形後,再搬到外頭;民眾發現屋簷下有蜂巢時,蜂群數量都已超過50隻。

黑尾虎頭蜂巢穴呈現水滴狀,比較大的甚至比小朋友的身高還高。圖╱張家強提供
黑尾虎頭蜂巢穴呈現水滴狀,比較大的甚至比小朋友的身高還高。圖╱張家強提供

野外常見的則是黑尾、中華大虎頭蜂;張家強說,黑尾虎頭蜂攻擊性強,踏入牠們勢力範圍後,只要樹下「一根草」倒了,就會成群從巢穴中飛出攻擊;中華大虎頭蜂則是體型巨大,巢穴在地底,一般人根本無法察覺。

張家強說,虎頭蜂是肉食動物,會捕捉一般蜜蜂進食,讓蜂農相當頭痛,他常幫蜂農捉虎頭蜂,但中華大虎頭蜂躲在地底下、樹幹中,有時為了找到巢穴,得跟蹤兩天才能一網打盡。

中華大虎頭蜂蜂巢築在地底。圖╱張家強提供
中華大虎頭蜂蜂巢築在地底。圖╱張家強提供

遠離勢力範圍 勿驚擾蜂群

宜蘭縣消防局第一大隊大隊長陳錫忠表示,蜂群具有地域性,一旦感受到威脅,便有可能叮咬攻擊。但他強調,蜂會避開人群築巢,登山客往往是進入其地盤,聲勢浩大,才會成為目標。

陳錫忠建議登山客穿長袖長褲遮掩,身上也盡量不要噴灑香水,以免引蜂上門;遇上蜂群或發現蜂窩時,應放慢動作、放輕腳步,勿大動作拍擊揮趕;若不刻意驚擾蜂群,蜜蜂環繞後大多會自動遠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