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燁執導的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正在全國熱映,文藝青年糖主已經替你們先看了。片中提及的“城中村”話題,再次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電影一開頭便是城中村的航拍全貌,十分震撼。《風雨雲》的故事發生在廣州最具盛名的“城中村”——冼村。

  婁燁說,如果他不拍冼村,很快這地方就會消失了,消失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消失在漫天遍野的煙塵裏。

  就像電影裏說的:“會過去,被忘記。”

  冼村的殘垣斷壁,在CBD的高樓聳立中顯得格格不入,頗具魔幻現實主義,其背後包裹着南方改革開放至今的風雲變幻。

  不過今天糖主不是要跟你聊電影,是想聊聊我們跟城中村之間的愛恨情仇。

  城中村,

  年輕人心中永遠的”刺“

  年輕人對城中村的態度其實矛盾,又愛又恨。我們貪戀這裏親民的物價,接地氣的美食,地鐵口的便利商超,每個清晨睜眼就有熱氣騰騰的油條豆漿。

  城中村是偌大城市中能包容你、令你棲身的角落。這裏的煙火氣和人情味,滿足了每個爲夢想打拼的年輕人基本的生活所需。

  但我們也羞於啓齒:因爲這裏被貼上太多標籤,我們憎惡握手樓之間偶爾躥過的老鼠,憎惡幽暗的採光和劣質的隔音。破舊,擁擠,嘈雜,沒人想一輩子待在這裏。

  年輕人,

  能爲城中村做點什麼?

  隱於鬧市,30平的空中花園

  2015 | 上海 | “水塔之家”

  上海金陵東路曾有一片老式居民區,整整齊齊的紅瓦之中卻突兀地聳立着一座白色水塔,60歲的老任一家曾住在這裏。

  水塔全部使用面積僅30㎡,卻分成了三層。狹小的格局,陡峭的樓梯,無處安放的尊嚴與隱私,破舊、潮溼、悶熱,老房子有的壞毛病它都有。

  | “水塔之家”改造前

  2015年,東方衛視綜藝節目《夢想改造家》攜手設計師俞挺,重新改造“水塔之家”,爲任先生一家解決住房窘境。

  | 設計師俞挺

  俞挺說:“我給任先生改造他的水塔之家,因爲他們一家雖身處陋室,卻最大程度地保持家中清爽,儀表乾淨,心態樂觀。”他想幫他們延續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義。

  | 設計師手稿

  “水塔之家”改造項目除了要攻克技術性難題,最難改造的是人心。

  弄堂裏始終無法逃脫鄰居的惡意:第一次踏入金陵東路,各種警惕、猜忌的目光就落在俞挺身上,來回打量;完工那天,俞挺剛從水塔上下來就被鄰裏團團圍住,赤膊的中年男人抱怨他施工擾民,大媽手舞足蹈,對他指指點點,罵他妨礙拆遷。

  而這一切,俞挺只用沉默應對。歷時兩個月,任老先生的家修好了。

  | “水塔之家”改造後

  2016年8月底,任老先生一家搬出水塔屋,俞挺改造的“空中花園”最終因修建地鐵被無奈拆除。

  這幢引發社會熱烈關注、又短暫得像泡沫一樣迅速消失的建築,讓俞挺意識到:城市中有很多如水塔屋一樣微小的失落空間。身爲建築師,他想改造這些空間,幫屋主重獲存在感與居住尊嚴。

  重塑的不僅是空間,更是親子關係與尊嚴

  2013~2016 | 廣州 | “拾房子”

  在廣州,一羣年輕人做着一件溫暖的事:女孩劉穎璋攜手她的三名夥伴,發起“拾房子”公益項目,爲受居住空間限制的貧困家庭免費改造房屋。

  三年裏,志願者們一共爲8個家庭“拾房子”。這8個家庭的成員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罕見病、多動症、殘障、癌症晚期...層層矛盾潛伏在這些貧困家庭裏。

  華仔25歲,是“拾房子”項目的志願者。他說他參與這項公益的原因,是可以換位思考。“每天出入CBD寫字樓的白領怎麼能明白貧困家庭裏的矛盾呢?”

  每次改造前,爲了更貼近受助者,志願者們會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居住體驗。“這時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他們真的需要嗎?他們是這樣想的嗎?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幫他們改善生活。”

  幾年過去,受助者們在改造後的新家裏重獲新生:8戶家庭的成員裏,有人找到新工作,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開始跟父母良性互動,志願者們還收到受助者爲“拾房子”製作的相冊特輯,封面上寫着: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

  其中一位受助的單親媽媽,在看到改造後的房屋後,眼裏泛起了淚花,她說:“原來外來打工仔,都可以得到關注和尊重。”

  談起初心,劉穎璋說:“很多人誤解我們是做裝修的。我一直都搖頭,不是呀,我們不是做裝修的。拾房子最初的口號是「改造空間,改善關係」”。

  33平城中村鐵皮屋變形記

  2018 | 深圳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懶貓行動派

  港深城市雙年展(UABB)是全球唯一一個以“城市/建築”爲固定主題的公益展覽,其中有個深圳城中村鐵皮屋的改造故事,很值得分享。

  33平、年久失修的鐵皮屋是官先生一家三口的全部生活空間。一到夏天,鐵皮吸熱,官先生捨不得開空調,屋子裏又悶又熱,像一口沸騰的大鍋爐。

  在鐵皮屋改造方案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擴大客廳窗戶、增加主臥窗戶,加強採光和通風。沒有窗戶的房間是壓抑的,開扇窗,有陽光有風,這是人、自然與建築之間最必要也最和諧的韻律。

  | 鐵皮屋“砸窗”現場

  改造前的鐵皮屋,光線昏暗,四處都是堆積的雜物。在設計師的巧手下,改造後的屋子充分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一掃往日的壓抑與沉悶,乾淨明亮。

  | 鐵皮屋改造前(左)vs改造後(右)

  大部分人“生活的理想”是爲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這些投身於公益事業的年輕人,他們“生活的理想”是爲了“他人理想的生活”。

  他們相信:房子不分貴賤,家庭帶來的溫暖更重要。哪怕是城中村裏最破敗的鐵皮屋,也不該任由時間侵蝕,成爲嘆息。

  | 鐵皮屋現貌

  月租350的城中村,如何住出3000塊的質感

  2018 | 廣州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川輯

  糖粉裏向來不缺心靈手巧的“爆改達人”,而川輯是其中一位。用他的話說,就是:“花了近兩千塊去折騰一個月租350的房子,爲了更美好的生活。”

  | 川輯家改造前

  從確定風格、清潔、刷漆,到設計書架、製作傢俱、二次改造...統統自己一個人搞定。

  | 川輯家改造後

  家裏要有綠植,才飽含生機。而川輯家最點睛的那一抹綠,是他用隨處可得的垃圾桶和麻繩改造的。

  談起改造經驗,他說:“租房子首先不要想着怎麼把房間裝飾得好看,最先解決的問題該是怎麼把房間清潔乾淨。”

  川輯家和他的生活狀態,令糖主想到四個字:認真活着。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住在城中村不等於不能住得好,“認真活着”,對生活從不苛待,往往比住在任何高檔公寓都來得舒適體面。

  在黑暗裏發一點光

  不必等候炬火

  2019年,慶幸我們還能看到這樣一羣“想進村做點什麼”的年輕人:他們是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每一位盡己所能幫助他人,爲他人送去溫暖與希望的人,都值得敬佩。

  魯迅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不必等候炬火,因爲青年們自己就是炬火,這個時代的春天到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