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吃貨,但是對於酸奶的研究要比每個吃貨都深入,對於自己做酸奶的研究其實來自於我的職業病,酸奶營養指數確實滿分,但是你去超市買個酸奶,就能看到配方欄一大堆食品添加劑,喝下去的添加劑可能比乳酸菌還多,所以現在國外特流行自己動手做酸奶,特別是日本,幾乎人手一台,有需求就有我們這些苦逼產品開發去研究,所以有了以下這份做酸奶攻略!再說明一次,我真的不是吃貨。

怎麼做好一份酸奶主要就這四點吧:怎麼選牛奶?怎麼選菌粉?怎麼選酸奶機?怎麼製作

一. 牛奶挑選:

1. 不用脫乳糖牛奶:酸奶製作原理是乳酸菌在合適溫度下發酵,把乳糖分解成乳酸而形成酸奶,用脫乳糖牛奶相當於沒有了製作酸奶的原料,那和白開水有啥區別?(典型脫乳糖牛奶:舒化奶,舒釋奶,特侖蘇)

2. 不用含抗生素,添加劑太多的牛奶(配方欄有寫,買的時候看一下就清楚),抗生素會把你的乳酸菌也一起殺了,添加劑一般都不利於乳酸菌猥瑣發育,那些保質期一個月以上的堅決不要,沒下抗生素我給你十塊錢!

3. 被摻水了,導致蛋白質脂肪含量過低的牛奶,做出來的酸奶也會和水一樣稀。

4. 其實去超市選普通磚塊純牛奶就ok,肯定選大品牌啊,或者京東上一搜大把,牌子就不用我說了吧,再不懂就選銷量top 10的純牛奶就ok!自有牧場出的奶都是標準化殺菌處理(最好是有巴氏消毒),牛奶里沒有其他雜菌,牛奶質量穩定,發酵成功率自然就大大提升(目前很多小品牌的奶源都是散戶供應的,中轉多次,雜菌含量過多,質量肯定參差不齊,買到差的就麻煩)

5. 豆漿,杏仁漿,奶粉,羊奶聽說也都可以發酵成植物酸奶,我沒接觸過,就不提了。

牛奶分類 圖1

二.菌粉挑選

再啰嗦一次酸奶製作原理:

簡單來說,牛奶裡面存在一種糖類叫乳糖,而那恰巧是乳酸菌賴以生存的糧食。在溫度是42℃±1情況下,乳酸菌活性最強,會把乳糖一個一個分解掉,變成乳酸,(對,就是那個讓你從健身房回來第二天渾身肌肉酸痛的乳酸),就像是運動酸痛後的肌肉會變硬一點。乳酸在酸奶里的出現,會讓牛奶的 PH 值降低,酸度變大,酪蛋白髮生凝集,於是牛奶也就變「硬」了一點,從液體榮升豆腐狀固體。(乳酸菌一般最適生長溫度是42℃±1高於50℃活力就會降低,甚至失活,溫度在-18℃的情況下就會休眠,如果長時間常溫放置,乳酸菌就會活力降低直至失活。可室溫乾燥陰涼存放菌粉,冷藏更加,切忌高溫!!!)

其實我也不太會選菌粉,看了其他知友的推薦結合自己的使用經驗,選出幾個比較可靠的菌粉:佰生優,益菌加,優比特,川秀;還是那句話,如果要求不高,某東某貓一搜一大把,看自己偏好,在這幾個牌子選一些就ok,我自己做的酸奶全是在上面幾個品牌選的菌粉,沒失敗過(其實最喜歡益菌加,結塊度好一些,把握好菌粉的存儲和用量才是最重要的)。

三. 酸奶機挑選:插電款;非插電款

前面也有說到,我本身職業就是跨進電商產品開發,加上發達國家對於自己動手做美食的需求大,我自然對這方面很有研究,所以這一點我會說的比較細

插電酸奶機工作原理:通過插電加熱,把酸奶機內部溫度保持在42℃左右,從而提供利於乳酸菌發酵的環境,乳酸菌在此溫度下活性高,把牛奶轉化成酸奶;

因職業需要,買過幾個日本牌子(愛麗絲 TO-PLAN)酸奶機和國內酸奶機子作對比,出奶效果沒有明顯差距,甚至國產牌子九陽,小熊酸奶機優勢更明顯一些(酸奶機結構比較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幾乎所有電器廠都能生產;所以主要考慮的就是大牌子的產品發熱元件穩定性和耐用性了),志高的就差一些(發熱很不均勻,底部熱了,上面還是涼的,上面溫度合適的時候,底部已經溫度過高把底部乳酸菌殺死了);所以我們大中華產品還是蠻牛逼的,不僅僅是酸奶機,你知乎一下就能發現,我們很多產品國產貨已近名揚四海哈哈!不過你想崇洋媚外我也很支持,但是前提是要有錢!(以上推薦純屬個人調查與親身體驗得出的個人觀點,肯定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喜勿噴)

插電款 推薦機型 圖2
日本買的酸奶機 (愛麗絲)圖3

不插電酸奶機工作原理:酸奶機主體為特殊隔熱材料組成的恆溫系統(感覺有點像保溫壺,也有點像市面流行的55°杯),加熱開水後,該保溫系統會把溫度穩定在42℃,保證乳酸菌活性最高,從而把牛奶發酵成酸奶

是不是很神奇,我也是在日本網站看到這個神器,然後職業病就犯了,花了一個3000日元(加郵費大概花了3百rmb)買了這個東西回來研究,好不好用先不說,單看鬼子這想像力真的要給滿分,讓他們驕傲使人落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不插電款酸奶機 圖4

使用體驗:早上九點上班在辦公室做了酸奶,然後扔在樣品間,直到下午5點多拿去冰一下,6點下班就直接開吃,(有點神奇,從頭到尾就加了杯開水進去,牛奶就發酵成酸奶了),為了更客觀對待這壺新鮮酸奶,做好的酸奶加了點葡萄糖送去給同事試吃,銷售部幾個女生都覺得很贊贊哈哈!(感覺女孩子對我好感+1???); 對於學生黨,上班族的福音:如果你們也打算買這個酸奶機,基本晚上做好牛奶,早上起來就可以吃了,想吃多少就做多少,反正不耗電,吃不完就放冰箱里,下班回來又可以吃,操作簡單粗暴有效,自行百度酸奶的營養成分,簡直營養界的白石油!

比較扯淡的是千里迢迢拿到手的產品是 make in china,估計是在中國的代工廠,然後去某寶搜了一下,還真有這東西,果斷買一個回來對比,發現除了logo和包裝語言,其他幾乎一毛一樣(職業病分析下這家某寶店:店裡很簡單,估計店家很不專業,典型的傳統代工廠,精於生產,劣於銷售)可惜了這麼好的產品,要是拿到國內大牌手裡,搞點營銷,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哈哈。

行內人都知道,產品能在日本賣是很牛逼的,特別是與食物接觸的產品,要出口到日本真是過五關斬六將,在日本當地做了 好幾個亂七八糟的食品級認證才能正常出口。有這方面需求可以去搞一個(還是那句話,純屬良心推薦,個人觀點而已,不喜勿噴;最主要還是看個人需求,很多人也用習慣插電款了,沒必要換)

圖5 店鋪名稱:江護屋

淘寶也不止這一家在售該產品,但是這個酸奶機外觀太過簡單,很容易被高仿,外觀雖然相似,但正品的那種全新abs和pp原料的磨砂質感,3毫米厚度且經過鋼化的高硼硅玻璃內膽,這些用料和做工你在與仿品上手對比時,瞬間高下立判。某寶買了5家產品回來對比,內部隔熱材料也有很大差異,出來的酸奶也不結塊,目前確認是真貨的只有上圖那家店,假貨是哪一家我就不一一點名了,有興趣私聊,還有其他家是不是正品我不敢確定,你們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買來對比。

這個酸奶機有點溫水煮青蛙的原理,通過隔水加熱,熱量分散得很均勻,菌類慢慢適應溫度變化(電加熱產品都是快速升溫),想像一下你慢慢開空調和你突然跳出空調房的區別就差不多了,菌類也是生物,這一點設計還是蠻nice的;斷電時候也是這樣,通電款會時間到了就驟然斷電,不插電款溫度會在7,8小時後拋物線下降至室溫(靠,我物理還是這麼優秀),下面是其他知友的高見,我截個圖引用下:

引用下知友的觀點 圖6

畢竟做酸奶都要耗個7,8小時,有東西長時間在家通電還是蠻擔心的,工作白領,特備是家裡有小屁孩,動不動就搞電線確實有點可怕,或者在校學生黨,宿舍里插電款不小心就被當做違規電器沒收,所以這款酸奶機還是蠻值得推薦的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就不在這裡放鏈接了,你們有興趣也可以私聊我給鏈接或者直接某寶搜:不插電酸奶機 日本, 黃色的那個東西就是了,見圖5)

通電與否優缺點 圖7

四. 製作:到了最重要的一步了(有東西吃當然最重要)

首先!!!不管做什麼酸奶,開工之前,所有器具的消毒:瓶子、夾子、勺子、杯子……所有要和牛奶接觸的器具都要消毒。最好能用開水煮一下。

保險一點的話,買回來的牛奶也可以煮一下殺菌,但是要等到牛奶冷卻後才能使用哦,不然會把你的菌粉也都殺死

所有東西都消毒好後就開工了,先加點純牛奶,然後加菌粉拌勻,再把所有的純牛奶倒上(根據你買的菌粉說明加適量純牛奶,我用的是益菌加的1g /包,1L牛奶加一包就夠了),蓋上蓋子,放進酸奶機發酵(不插電款要在酸奶機里加入開水和隔水杯,然後再放玻璃杯)

在室溫放置7,8個小時就ok了,發酵過程中千萬不要打開蓋子,會引入其他細菌,導致發酵失敗(室溫不可超過40℃,過熱會導致發酵失敗,大夏天最好在空調房裡發酵),我每次都是上班前做好酸奶放著,下班回來就直接開吃(這麼方便,大概是我喜歡這款不用插電酸奶機的原因)

不出意外,你就能吃上零添加劑的手工酸奶啦,記住酸奶本身是沒什麼味道的,加點蜂蜜或磨粉白砂糖,加點水果,味道就能無敵了!

下面放幾張 成品圖:喜歡加一些蜂蜜

酸奶成品效果 圖8

成品酸奶+蜂蜜 圖9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吧~

經朋友推薦,第一次發表知文,把自己專業的東西和大家分享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很多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私信批評改進(錯別字手癌晚期,勿見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