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滿懷着教育理想,滿腹經典教育理論,離開大學校園,走進中小學校,期待着即將展開美好的教學生涯。

  可是學生情況百出,更有奇葩家長奇葩事層出不窮,大部分教育理論派不上用場;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老師?找周圍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卻發現並不適合自己。

  相信,大部分初入職場的教師,都會遇到類似的困頓和迷茫。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

  1

  沒有經驗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相信經驗

  新教師,不受條條框框限制,喜歡創新,這是好事,但創新的同時,往往會好高騖遠,懷疑一切。

  因此,建議新教師在創新之前,先學習基本的常規,堅守基本的規律。任何創新,都需要遵循規律。相信經驗,並創造更多更好的新經驗,新教師纔會不斷成長。

  新教師在成長中,最忌諱“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看看老教師的做法,總覺得“土得掉渣”,不符合某某教學原理,一臉的不屑。

  殊不知,教育領域的很多土辦法,看起來土,但就是管用。管用,就好。有些聽起來很前衛的理念,不管用,理念再多,有啥用啊!

  新教師,要更快地把腳站在大地上,“不在雲端舞蹈,貼在地面行走”。只有穩穩地站在地面,你看到的東西,纔是真實的。否則,還沒有學會站立,就想着如何飛翔,也許,最終連爬都不會。

  因此,職初教師,一定要相信經驗。所謂經驗,就是人在實踐基礎上獲得對客觀現實的感性認識;也是對感性經驗所進行的概括和總結。經驗,雖然有更多直覺的成分,但直覺的東西,往往靠譜。

  大部分經驗,是值得相信的。

  2

  沒有經驗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借鑑經驗

  新,意味着經驗缺乏,從零起步。這不要緊,只要我們善於借鑑他人的經驗,我們依然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正如杜威說的,“一個人應能利用別人的經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驗的狹隘性,這是教育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因此,新教師要睜大一雙眼睛,看老教師是怎麼面對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的。組建班委、建立制度、安排座位、召開班會、家訪、備課、改作業……這些,都要認真看,認真聽,多詢問,及時記,學着做。

  職初教師最難搞定的,就是那些活蹦亂跳的熊孩子。常常喊破了嗓子,依然無法讓他們安靜下來。用教棒敲講臺,也無濟於事。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看有經驗的老教師,是怎麼做的。

  有些老教師,善於用口令來指揮。不同的口令,就是不同的要求。剛纔還活蹦亂跳的皮孩子,在口令面前,忽然規規矩矩。這口令,就是規則。

  我的老同事Y老師,管學生很有一套。無論多頑皮的孩子,只要到他班級裏,一下子就規矩了。後來,我瞭解到,原來,他和學生有個約定,只要老師輕輕地說“同學們”,全部同學立馬坐得端端正正。喊了三星期,這口令,就成爲了條件反射。一聽到這聲音,孩子們就會本能地坐端正。

  這,就是規則的力量。新教師,最需要向老教師學習的,就是看老師教師是怎麼給學生“做規矩”的。這“做規矩”,說的就是規則意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