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t sales」的图片搜寻结果
 
这篇开诚布公我想试试看分享我所知道的各种业务们的薪资水准以及如何谈薪水,如何不会狮子大开口但争取到适合自己跟老板角度的薪水:)
 
首先先把不同种类的业务分类,以防搞混
重点先看负责的产品是甚么,就可以知道如何分类
如果是销售给企业端或公司行号就是B2B,反之就偏向B2C
每个都几乎会分成开发/维护客户。  开发的bonus当然比较多看怎么谈,维护客户则是薪水较固定。
再来思考产业 (物流海空运/ 半导体/制造业/ 软体/新创/金融/医疗/ 民生消费品/精品/顾问业/服务业等)
切记,一旦选定了产品,每个产业的销售模式都不尽相同,不像财务会计那样大同小异,所以千万要慎选
 
 
B2B 业务(客户为企业端)
  • 国外业务 (欧美线,东南亚线,东北亚线,其他)
    • 用Mail/电话开发客户,偶尔出差参展
    • 每季都要出国一次稳固客户的
    • 经销商业务(Indirect/ Channel sales): 
  • 国内线业务 (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外岛)
    • 一天到晚出差跑客户/经销商/参展: 各种产业都有
    • 坐在办公室用电话/mail开发,有事才出门: 各种产业都有. 电商产业居多
    • 通路业务:  看跑的通路是那些(超商/大卖场/医院等等)
 
B2C 业务(客户为一般消费者居多)
  • 国外B2C业务,通常都是待在办公室居多
  • 国内B2C业务,一定都会跑来跑去或是在一个据点上卖东西
 
 
Sales光是看title就可以大概猜想薪资结构如何达成
在业务界的各种职称不外乎以下几种:  (这里不包含更高阶需要管理营运的)
(Sr. )Sales Manager/ Director/ VP
Account Manager/ Director
Sales Specialist
(Sr. ) Channel Sales/ Manager
(Sr.) Business Development / Manager
(Principal/ Sr.) Consultant (很多顾问其实是业务)
 
开发型业务几乎薪资都会高于Maintain维护型业务,有些公司会分很开,业务纯开发,开发完了以后由后面Account manager接手。有些公司则是都和在一起一条龙服务客户,在面试的时候必须谈清楚。 很多Business Development 是要用卖"solution based service"进去客户,会有很多策略和不同部门的合作。
 
而任何需要开发的,都有薪资可谈的弹性空间
因为业务通常业绩算法是底薪+奖金,所以奖金给予方式就要谈清楚,有以下几种方式:
达到业绩目标固定奖金或按比例/ 或是6/4, 7/3, 8/2分。 这个要谈清楚
底薪特低的很多时候奖金都特高,底薪特高的奖金要拿到的机率不同。  在大企业里面有时候业务奖金是看公司绩效不是个人或团体绩效。
业务在公司的底薪可以从职等去猜,其他通常都挺保密的。
 
 
以薪资来说
那些领到高业绩奖金的,多半都是用拉长线累积的,从小钱每个月累积但每个月一开始这个数字不会变的是最强的。
另外一种就是赚快钱,炒短线刚好踩在对的市场趋势上卖产品,随便卖随便有人要的那种。
其他的薪资都其实差不了太多,这边都不提是否有股票或配股的钱。
  • B2B业务因为会有大量的Pitch, 简报或是策略,或是结合行销活动等等,所以业务量比较复杂且多元,起薪通常是最高的,只是很多产品对很多人来说不见得有趣就是了。起薪NT 28000~ NT 200,000不等,其实有天花板,最高底薪在台湾我看过的大概是300万(不含奖金)
  • 代理商/传统产业的业务领薪水挺固定的。(NT 40,000-60,000) 薪水很难往上,除了某些特例以外
  • B2C业务相对的可能门槛比较低,所以起薪可能从法定最低薪资起~ NT无上限 (因为B2C包含保险直销业) 
  • 通路业务因为跑的通路都很固定所以前三年年薪会不错(年薪NT800K-2M),但后续偏向维护客户薪水就会维持或往下滑。
 
 
业务面试必想重点,有助于帮忙厘清是否加入此公司打拼
  • 奖金多久领一次?
  • 如果提离职那之前的奖金会拿到吗?
  • 业绩比例/ 产品成本与业绩目标多久算一次 (有些产品打案子经过采购流程要跑半年一年都有)
  • 调薪是固定月份或是按照绩效不时调整?
  • 试用期? 
  • 如果没达到是否会降薪 (有些外商是薪资会打折)
  • 目前客户群/ 预计开发/维护产业
  • 目标市场/国家
  • 客户的对应对象是谁? (CTO? HR? 采购? ) 会有不同的方式
  • 在执行业务上用甚么方式打进客户 (Solution base/ 既有客户/坐办公室/陌生拜访/ 打高尔夫/经销商/ 应酬等等等)
  • 个绩/团绩/公司绩如何影响奖金
  • 电话费/车资/ 交际费等等是否实报实销或是固定配额(很多业务其实要自己搭捷运或自备车的!)
 
 
在面试前可以想像这个工作的画面大概是甚么
  • 假设我是一个米其林原厂轮胎业务,全台湾有各地的经销商帮我卖轮胎,我就要想办法如何和经销商有连结,人情上愿意帮忙,以及其他公司希望我做的事情跟业绩目标等等是甚么,这时候你会打高尔夫球也许是没用的
  • 假设我是卖服务的软体公司,我锁定了目标产业,假设是金融业或电信业,我就必须要能提出相关连结及策略
  • 假设我是APP Business Development,我要列下来所有可能使用此app的客群,狂跑狂参展狂认识人狂签合作等等等
 
 
而业务虽然薪资一开始低低的,但往上成长的幅度是很强的,不过重点在于要在此产业深根。
举例,我是猎头,挂资深顾问职,我现在有一定底薪+奖金,我必须在我专属产业上深耕在横向跨其他产业我会比较有优势
寿险业/房仲业尤其是。
 
 
 
业务职涯? 真的就几乎以下七种了。
  • 在你熟悉的产品线上下游或直接竞争对手跑
  • 或是你熟悉的产业/客户/国家换个产品玩
  • 累了不想干业务的人通常就会转向内勤/管理职或是转部门为执行层面
  • 乙方跳到甲方,甲方极少可能会跳到乙方(看状况)
  • 朋友介绍之人脉真的很重要,转到天差地远的地方去这样
  • 创业或是做其他副业的机率很高。比别人还知道钱不够用这件事
  • 切记: 代理商通常很难跳到原厂,很多人都有迷思,假设是apple经销商就进不了Apple工作,完全是万中选一。
 
不是每个人出社会就学会当业务,都是累积来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收敛,因为业务最容易在市场打滚后走偏,变得很油或是自傲但不自觉,需要周遭人的提醒喔!:)
另外,假设换产业换客户群,就不能用过去的薪资背景拿成起点谈薪资,隔行如隔山,真的很建议在工作一点时间后尽快决定自己的产业/产品方向,不要随波逐流,要尽量往强势产品走,因为趋势一直变,你卖的产品也许几年后就过时了
以上的分析除了让各位业务知道一些面试上的细节以及重点是去思考自己个性适合甚么。否则工作不开心是很麻烦der.
 
 
这篇会不定期更新,我想到再加上来,欢迎提问喔!
粉丝团在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