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以盛产双峰驼闻名于世,因此又被称为驼乡。当你从宁夏首府银川进入巴彦浩特时,坐在车上便可以看见山垭口西端的山头上塑立着数峰大于原体三倍的骆驼群雕像;从长途客车站进入市区后,在转盘处你会看到一尊巨大的青铜骆驼雕塑。

  阿拉善人爱骆驼似乎与生俱来。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去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出差,和我同行的秦矿长每晚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求一醉方休。有一晚,沙尘暴刮来、风吼如牛,将我从梦中惊醒。鳞次栉比的城市楼群并没能挡住沙尘暴的嘶鸣。呼啸的狂风,把招待所的门窗撞得叮咚直响。是风声,也可能是“安眠酒”没够量,老矿长从睡梦中醒来了,与我作了番竟夕之谈。话题从经营管理到以销定产,说着说着,不知怎地,他竟扯到了逝去的年华和骆驼。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民勤县是他的家乡。他家里人多,往上有两个哥哥,往下还有一个妹妹。人多缺粮,需要劳动力,他十四岁时便和两个哥哥给人家放羊、犁田、耕地割麦子。后来又到阿左旗帮人拉骆驼到吉兰泰驮盐,骆驼既是他的劳作伙伴,也是他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经济收益的来源,这一夜我默默地倾听着老矿长对骆驼的诉说。

  戈壁滩上的骆驼都有太多的故事。每一峰骆驼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或一段传奇。

  “骆驼是神兽,每年五月,都要给骆驼饮茶,消食清胃火。东家六十峰骆驼,一次就需要三十多块边贡茶。给骆驼熬茶是有讲究的,必须用大铜锅,用铁锅熬茶骆驼不爱喝。”老矿长侃侃道来。

  我感叹道:“骆驼饮茶的讲究还真不少啊。”

  老矿长说:“骆驼肉富含铜元素,那都是骆驼从铜锅里喝出来的哦!”

  “给骆驼熬茶必须用上好的边贡茶,茶不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熬茶开始要用猛火煮茶,水开后,再用文火慢煨。这样熬出的茶特别的酽,晾凉后,再灌骆驼。。”

  老矿长沉浸在往事漫忆中:“呵呵!骆驼这玩意可真有灵气,灌一次后,第二次就不用灌了,它会像人一样看见茶水就会自己来喝。”

  从老矿长的口中我知道狼是专吃骆驼的,体型短,善跳跃,据说一跳能蹦一丈多高。专掏骆驼的肛门,骆驼因疼痛而受惊,因受惊而奔跑,狼最终将骆驼的肠子拽出。

  面对自己的天敌——狼,骆驼也练就了硬功与绝活。强壮的四肢和坚硬宽大的四蹄常使敌人猝不及防,尤其是有力的后蹄腾挪奋力踢出,对体量矮小的狼有着巨大杀伤力和威慑力。骆驼对付狼的另一招就是扑卧,用500公斤的体重将狼碾压至死。

  联合作战是弱者制胜的法宝,并非食肉动物的骆驼深得此法之妙。阿拉善的双峰驼一直保持着半野生的生活习性,常随季节的变迁而迁徙。一年四季闲游在浩瀚的大漠戈壁深处,游牧范围可达300平方公里。骆驼很少单独活动,平时都是十几峰、二十几峰群居游荡,抱团御敌,陌生人很难靠近。在浩瀚的大漠深处迁徙时,十几峰、二十几峰组成驼队合力前行,且讲究战术,布阵有法:雌驼领头,幼驼居中,雄驼殿后。一旦遭遇群狼袭扰,骆驼在全力抵御的同时,则由匀速前进变为加速奔跑,时速可达48公里。虽然跑姿与步态没有奔马健美,但矮小的狼常常望尘莫及。动人的故事,使我神絮飞扬,流连忘返。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因工作需要我去了一趟通湖化工厂。厂里的赵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赵书记是一名军转干部,到地方工作十来年了,仍带着军人的亲和力。下午,他领我们去了一个小湖。湖边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芨芨草、菖蒲等湿地植物,离湖边缘较里的地方长满了塔头苔草。朝湖中心看去,清澈的湖水里生长着茂密的水草。湖盆边缘清澈的泉水不停地涌出,听说这些泉眼长流不息,即使在冬季也不停止。现在通湖已建成了通湖草原旅游区,成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腾格里园区的一个部分。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在通湖草原上,嫩绿色的小草变成了墨绿色的草毯,光线和色彩和谐的美刚好恰到好处。坐在高耸的沙丘上向下眺望,沙丘下那水平如镜的海子,倒映着眼前的美景。这时,远处一峰散养的母驼仰天长啸,顷刻间,两三峰小骆驼迈着悠闲地步子从很远的沙丘后面走来了,汇集在母驼身边。

  看着眼前的影像赵书记说:沙漠里有水的地方是极少的。骆驼是大漠中“神兽”,它的嗅觉非常灵敏,能感知百里之外的水源和地下泉眼,所以它能帮助人们寻找水源。也能感知大漠气候的变化,假如风暴来临,就会聚卧在一起,相依互偎,抵御大风狂沙。

  我问道:“成语有老马识途一说,难道骆驼比马还要聪明吗?”

  赵书记两眼含笑地说:“我是从山丹军马场转业的,对马比较熟悉。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 ‘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和水质的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所以听觉也就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能形成牢固记忆。骆驼也是这个道理。”

  我听着,近乎在听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神话,勾起了我无穷的兴趣和遐想。

  机缘凑巧。我又遇到一个骆驼热爱者。他是一个七十岁的退休教员,地道的甘肃人,很有文化。青少年时代也是依靠骆驼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经济收益,他感恩于骆驼。给我拿出了几份他们学校编的乡土教材。我摘录了一部分:

  1957年以后,骆驼选育、饲养进一步发展,驼群变大,随之也带动了赛驼项目的发展。1985年自治区民运会把赛驼列入正式比赛项目,阿拉善盟被定为重要集中举办地之一。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阿拉善双峰驼均有精彩的亮相和表演,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骆驼,成为阿拉善人心中的骄傲。

  2002年,阿拉善双峰驼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05年,阿拉善盟骆驼协会成立。

  2008年,农业部公布成立阿拉善双峰驼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和保种场。

  2009年,阿拉善养驼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2012年,阿拉善双峰驼现代繁殖技术试验喜获成功,为保护发展阿拉善双峰驼种群奠定了重要科研基础。

  2012年11月24日,首届中国骆驼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成立大会及“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命名授牌揭碑仪式在盟府巴彦浩特隆重举行。

  这些来自乡土教材的内容记录了骆驼给阿拉善带来的荣誉。

  骆驼给予阿拉善的馈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