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有朋雖遠堪對面,借風用力巧行舟。讀完任彥申先生的《從政心得》,頓感神清體泰,怡爽自明。正如作者「有痛有癢」地寫作初衷,讓讀者感受了觸動心靈的共鳴--領導是一種境界。任彥申曾任職北大、清華,在江蘇省委副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四十多年的從政經歷,他「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義地交往」。卸任後,梳理人生的成敗順逆,凝鍊出深刻精粹的內心感悟,於從政為官者不失為一本學習借鑒的傳世佳作。任彥申先生認為,「人品、特長、貢獻」是選拔人才的三大要素,這與我們幹部考覈中的「德、能、績」是相一致的。他引用司馬光「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的話警示我們,「有才無德」的人比「有德無才」和「無德無才」的人都更加危險。歷史上的趙高、蔡京、秦檜、嚴嵩之流,他們都有著過人的聰明才智,都修鍊得一手讓人羨慕的「獨門絕技」。但作為朝廷肱骨,由於缺失了從政為官的基本信仰和品德,最後沒能成為大國興盛的推手,卻充當了歷史拐點的佞臣。「一個人越是把聰明智慧集中在某一個方面,其他方面就越是平常甚至笨拙。」這是對「大智若愚」的通俗詮釋。有這樣一種人,他們高度自信、高度自尊,清高至孤僻,固執至古怪;他們不合羣不守常規,往往成為別人取笑甚至攻擊的對象。「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心學大師王陽明,現代作家林語堂,數學家陳景潤,他們有著特立獨行的乖僻性格,卻在適合自己的職業上淋漓盡致地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成為一個領域中卓爾不羣的曠世奇才。孰不知,他們「不受人待見」的笨拙表象背後,是頂極聰明和超級智慧的集中噴湧。任彥申先生說得好:「人才的與眾不同不在於他沒有缺點,而在於他具有常人所沒有的優點和特長。」「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往往在一條直線上,優點的延長線就是他的缺點。」這是對中國古人「物壯則老」「福禍相依」「委曲求全」哲學思想的形象解釋。不管是聖賢偉人,還是泰斗巨匠,哪個沒有年輕不諳世事的輕狂?哪個沒有走彎路受挫折的迷茫?年輕的最大資本就是允許犯錯誤,那是淬取優秀、矯正混沌的痛苦實踐。要長久地守住優點,謹慎地迴避缺點,關鍵是運用好「自省」。孔子講「吾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