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於樓市的消息非常多,而且幾乎都是非常重大的消息,與廣大購房者的利益息息相關的,也因此,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再加上近期樓市的回暖,不少炒房客們又蠢蠢欲動了,然而,對於廣大購房者來說,一定要看清楚這些消息背後傳遞的信息,以及預示着未來怎樣的走向。

  一、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搶人大戰進入拼實力階段,樓市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對樓市第一大影響的文件,無疑是國家發改委公佈的《2019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該文件指出,要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具體來說,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這意味着,領門檻落戶的時代,真正到來。此前很多城市都放開了落戶限制,其根本的目的在於搶人,爲何那麼多城市熱衷於搶人呢?這背後的原因,大家都能理解,不僅僅人才是代表着城市的未來,而還有另外一點,每一個外來的人口,都是一個潛在的購房需求,這一點,從上一輪搶人大戰勝出城市西安就能看出來。

  然而,除了一線城市之外的大中小城市,戶籍限制基本全面放開之後,戶隨人走將成爲現實,這就意味着,過去那種以購房資格爲誘餌的搶人方式顯然行不通了,人才的流動將變得更加自然和頻繁,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將由政策層面轉爲實力層面,看城市的產業發展能力,配套能力,公共服務能力。

  這就使得吸引力強的城市將會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人才流出的城市流出也將更加嚴重。這就會使得未來樓市分化將更加嚴重,樓市的熱度與人口流入流出將直接相關。

  二、第一批八個城市“限售令”到期,將有3439萬平米 “解凍”房源待入市。

  自從2017年3月24日廈門率先出臺“限售”政策,新購房一律獲得不動產登記證2年後方可上市交易,隨後很多城市都推進了類似的政策,廣州、福州、青島等地跟進,最終蔓延到全國60多個城市。

  在廈門之後,推出限售政策的有,福州2017年3月28日、青島2017年3月30日推出,限售期限均爲取得不動產權證2年。2017年3月31日,廣州推出限售,自取得不動產權證起,居民2年、單位3年限售;常州2017年4月9日推出限售政策,東莞、揚州在次日推出限售,海南在2017年4月14日推出限售,居民家庭2年,法人單位3年;濟南2017年4月19日推出限售,限售期限均爲取得不動產權證2年。

  根據克而瑞新房成交數據顯示,出臺“限售令”後的6個月內,青島成交817萬平方米、廣州成交431萬平方米、東莞成交328萬平方米、濟南成交326萬平方米、常州成交290萬平方米、珠海成交107萬平方米、廈門成交60萬平方米。據此計算,8個城市,面臨限售解禁的房屋面積將達到3439萬平方米。

  限售的目的,其實有兩個,一個是抑制炒房,二是平抑房價。你買了房子,不讓你賣,這種短期炒房行爲就很難,另外,要空置房價,單純的限制價格措施很難達到市場效果,於是,通過限售的方式,減少交易,價格波動就自然會小。

  而當這些限售政策2年到期,第一批限售的房屋將逐步突破銷售限制,這會大大增加市場房源的供給,會給樓市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央行新版徵信即將推出,共同貸款將上徵信,離婚買房或將不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已試運行新版個人徵信報告,可能將於近期正式上線。這意味着,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時代真正來臨。

  新版徵信中的變化,對購房者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個最主要的變化是,共同貸款會體現。在老版本的徵信中,夫妻雙方共同還款,男方主貸,女方徵信不體現負債。在新版徵信中,只要作爲共同借款人,雙方徵信均體現負債。

  這意味着,夫妻雙方所購房屋,離婚後,非主貸人徵信仍會顯示有房貸和負債,再次買房屬於有房有貸,首付80%,離婚後無法低首付購房。

  這意味着,以後離婚買房將變得不太可能。

  從以上三點消息來看,未來的樓市分化明顯,但是從調控的角度來看,整體是沒有放鬆的,穩樓市的基調並沒有變化。對於沒有買房的人,從上面的變化中,首先,買房一定要看人口的流向,選擇好合適的城市;其次,對於限售政策到期的地方,要關注市場樓市庫存,如果庫存過大,一定要慎重;第三,以後炒房和投資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小,“房住不炒”的理念是基礎,因此,如果是純粹的投資,還是要慎重。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