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固執的老人不聽勸怎麼辦?

  一個小寶寶3個月大,姥姥開始給寶寶喝鹽湯,說“寶寶吃鹽纔有力氣”。可我們知道,小娃兒這麼早吃鹽可不是好事。年輕的媽媽向老母親解釋,小寶寶爲何不能過早吃鹽。

  姥姥不以爲然地說:“我吃鹽比你吃飯還要多……我就是這樣養大你,你不也長得好好的?以前老祖宗都是這麼做的,上百年來都是這樣。”

  年輕的媽媽說:“母猴也養大了猴崽,不過壽命也就20年,人家的經驗可是300萬年!要不我們帶寶寶吃螞蟻去?”

  老人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事後老人也覺得女兒說得有道理,便不再堅持給小外孫喝鹽湯。

  經常也有媽媽給我留言,說她們家的老人很固執,經常無視年輕人的看法,“我吃鹽比你吃飯還要多”,這是很多老人“調侃”年輕人的說法。可是,老的知識不一定就是好的知識;經驗多不代表經驗好。縱觀人類歷史長河,人類越發展,小孩是越來越健康、越來越聰明的。爲什麼?

  弗林效應

  有個詞叫弗林效應,1983年,詹姆斯·弗林(James R. Flynn)在研究中發現,人類的智商每平均十年增長3分。壽命也有相似的情形,德國曾經有一項統計,說與130年前相比,如今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一倍,當年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38歲,如今已經到了大約80歲。

  背後原因,跟我們每一代的孩子,食物越來越充足,營養越來越豐富,孩子們也被更科學地養育着,孩子們接受的教育也越來越充分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健康、越來越聰明”的解釋吧。

  當孩子們吃得足夠好,大腦會發育得更好;

  當孩子們被保護得夠好,少生病,身體健康,壽命也會更長;

  當孩子們被教育得夠好,孩子的思考方式會更多樣,視野更開闊,對事物的見解更顯聰慧……

  如何處理隔代養育的矛盾?

  有一個家庭,小女孩的書包很重,孩子每天回到家都喊“累”。爺爺奶奶經常說起他們當年如何當挑夫,幾十斤的行李挑到山上,每天來回好幾趟。老人認爲,無論書包多重,孩子都要堅持,能幫助孩子變得強壯和堅強。可是孩子的爸爸不認同,他認爲有更健康的替代方式,爲什麼要採用這麼損害健康的做法呢?這一對老人從年輕時因爲長期負重而脊椎損傷,年老了每次發病就要躺牀大半月。這位爸爸還給老人介紹如今的一些小朋友負重過多損害發育的事例,老人們最終也接受了年輕人的做法。後來,孩子的書包不僅換成了拉桿式,全家人也愛上了爬山,他們認爲爬山是最好的幫助孩子鍛鍊身體、培養堅持品格的活動。

  還有一個家庭,小男孩因爲貪玩沒寫作業,被生氣的爺爺懲罰在街邊下跪,被年輕人勸阻後,老人不以爲然,“以前的人都是這麼教育的孩子,孩子懂得了羞辱感,有了羞恥心,未來他爲了不再被羞辱,會努力學習”。後來,孩子的媽媽故意在家播放了“羞恥教養”方面主題的電影,電影裏一位姥爺對小孩的做法,與這位爺爺懲罰孩子的做法相似,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還變得越來越叛逆,成績也越來越差……電影結束的那刻,爺爺放棄了羞恥教養的做法。

  我們經常說,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因爲經驗能教會人如何規避以往的錯誤,更好地做事情。但經驗也存在侷限性,因爲過往的經驗,是在過去的現實上建立的,隨着環境的變遷,有些老的經驗不再適用新的環境。但有些經驗卻充滿智慧,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這樣的經驗始終適用。除此之外,隨着人類認知的發展,老的認知可能會被新的認知替代,今天的會比過去的更好、更科學。所以,養育孩子時,我們需要去除“糟粕”,吸納“精華”,不斷學習,用更合適的方式養育孩子。

  難怪有人說,養孩子就像建房子,七嘴八舌可能建不好房子,同心協力才能建出堅實又美觀的房子。

  關鍵字:隔代養育、婆媳關係、親子關係、育兒環境、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爲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