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肝臟外科界泰斗幕內雅敏如期訪華,本次中國之行,幕內教授不僅為我們帶來了肝癌日本治療新理念和療法,還為患者進行了一對一的現場會診,小編在現場收集了精華內容,整理分享給大家。

2018年11月1日 會場交流篇 : 幕內教授談中日醫療差異

▲交流會場,幕內教授談日本醫療

幕內教授:大家好!我是日本肝癌界的名醫,也是迄今為止日本手術做的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一名醫生,在國內(日本)擁有肝癌手術、肝膽手術第一名的稱號。今天給大家講講日本醫療以及中日醫療的差異。

1、日本醫學院標準高

日本醫療和中國醫療最大的區別是:在日本,醫學院標準是非常高的,所以醫生的綜合素質都非常高;在中國,雖然也有很多的醫生,專門做肝臟手術的醫生也有,但是水平參差不齊,技術也停留在上一個時代

日本在40年前昭和年代就有20%的肝癌醫院,中國是乙肝大國,日本是丙肝大國,日本的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很多,40年前就有20%專門的肝病治療的醫院。

2、未來肝臟手術的方向——微創

即使肝病患者比較多,但由於專科醫院治療比較規範,早在20年前日本就做到了早期肝癌死亡率不到1%。

而我本人,也擅長利用生物學醫學的新科技新技術,結合新葯及相關治療方法,將這些與外科手術結合,推動外科發展。

在日本,肝臟手術今後的方向,就是發展微創手術,比如達芬奇機器人,盡量以創傷更小、更靈活的方式去治療肝癌。

3、盡量減少病人在外科手術上的痛苦

作為肝癌方面的專家,我深知得這個病之後負擔有多重,造成後期的併發症,自殺率非常高,我們作為醫生就要盡量減少病人在外科手術上的痛苦,這是趨勢,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現在大部分醫院盡量減少大型外科手術,因為這樣帶來併發症的概率太高。

就以我個人來說,我在29年前就開始做這方面的努力,到現在手術的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

4、關於肝移植

日本有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利用死刑犯人的肝臟作為移植供體。10年前日本就禁止這樣操作。

在日本,家族內部肝移植手術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排異現象非常少,所以成功率是非常高的。由於肝臟臟器的特殊性,可以很快地生長。

5、肝移植新技術

日本目前有一個新技術:在1歲兒童取臍帶血或一塊肝組織做培養,將來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做自體移植,成功率非常高。

這樣做手術的好處是排異率為零,因為做器官移植最大的問題是自體排異,而且這樣費用也非常低,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是非常划算的。

中國獨生子女多,可以接受家族供肝的比較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定期檢查,定期做血液檢查和遺傳學檢查,保護好自己的肝臟,盡量少喝酒。

2018年11月2日 現場會診篇:幕內教授與患者面對面,現場答疑解惑

▲幕內教授在厚朴方舟北京總部為患者會診

次日,幕內教授來為患者進行會診,一對一解答,一對一制定診療方案。

案例一:診斷水平底下

國內診斷:患者,女,上腹部 MR提示,質子放療後病竈明顯縮小,進行射頻消融的部位可見消融術後改變。

但是,最新的腹部 CT提示,肝門部病竈有進展,腫瘤侵犯門靜脈右支右後段。同時有腹腔淋巴結及疑似腎上腺轉移,此外腫瘤與下腔靜脈關係密切。幕內教授見診:目前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為全肝移植手術,理由如下:

1.肝門部病竈有進展,腫瘤侵犯門靜脈右支右後段,腫瘤切除術無法實施。

2.目前病變進展的部位,曾經進行質子治療, 局部血管壁纖維化。基於以上,患者無法進行腫瘤切除術,由於肝膽管細胞癌對放療及化療均不敏感,目前最合適的治療方式為全肝移植手術。

案例二:手術太保守

國內治療方案:患者,女,肝癌,國內的治療方案是先放化療再手術治療。

幕內教授見診:本來有肝移植指徵,可是,由於治療太保守,導致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案例三:濫用放療

國內治療方案:患者,男,肝癌,國內某醫院治療方案是先進行放化療;

幕內教授見診:完全沒有放療指徵,原本可以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現在只能進行肝移植了。

▲教授借著窗外的光線仔細閱讀膠片

說到這裡,小編要提一下:幕內教授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為大家會診,連午飯都沒顧上......

最好的服務於人,就是通過職業崗位去服務於社會與他人,就像幕內老師一樣,「24小時,365天,我都是醫生」,我想,正是這種看起來有點「強迫症」的工作態度,造就了每一臺精彩的手術,造就了「世界幕內」

▲幕內教授與厚朴方舟工作人員合影

作為世界醫學大師,幕內教授不遺餘力地促進中日兩國肝癌醫學交流貢獻力量,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幕內教授保重好身體,這也是千萬個患者共同的心願。

註:本文由厚朴方舟原創,版權歸厚朴方舟所有,歡迎轉發,任何公眾號或其他媒體轉載必須註明來源於厚朴方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