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看到評論裏大部分人都是在指責這種行為 可是我覺得買書時多挑選一會兒或者翻看幾本想看卻又不準備買的書並沒有什麼錯 畢竟如果小心一點看過之後書還是像新的一樣也還可以繼續賣 並不影響經營者的利益 那麼書店裡看書卻不一定買的人到底應不應該受到譴責呢


你可以看一會兒,但如果你不理解一會兒的意思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我覺得不應該

因為書被拆開塑封包裝展示在書店裡,就說明書店是默認認可你可以翻開看這本書的。

我們買一本書,當然要考慮到內容的實用性,有趣性,給自己帶來的效用,書的裝幀,紙質,字體,插圖,印刷等等各個方面;所以只有翻開了這本書我們才能決定買不買。

同樣一本內容的書,即使你是聽說了這本書的名氣就要來買,也會看看有沒有破損,缺頁,字體風格,印刷清晰與否等等質量問題,那麼你看了不買也是你自然擁有的權利。亞馬遜的電子書銷售,也是有樣張預覽功能的,可以讓你提前知道這本書的排版,部分內容,等等。實體書更是如此,可以預覽某幾頁的掃描圖片,以便讓你可以更好的就購買書籍做決定。


你到飯店裡說,老闆我餓了,我看看你的招牌菜,看來看去十幾分鐘後,覺得沒對胃口的菜,又走了。 你認為沒錯,老闆也不爽。 重點問題不是你來了又走了。 而是你這種行為,沒給他帶來利益,卻耽誤了他的時間。 買書前要先想好,準備買什麼類型,然後隨便翻兩下看一點,感覺好了就買。 抱著人家的書,一頁一頁的翻著,老半天說不買了,人家當然不爽啦。 現在我是在手機上下載個閱讀軟體,看看免費的章節,覺得書有用,就去購買。 偶爾去書店裡,看到書名不錯,隨便翻翻,一本書不超過一分鐘。 覺得還可以,就記住名字,在手機閱讀器裏搜,搜到了回去看。 或者拿手機拍幾個照片,回來記下名字,用手機看一部分,好了再買。 雖然有點麻煩,但不耽誤人家做生意,畢竟人家開個書店是為了賺錢,如果不是經常去人家店裡買書,就不要去影響人家生意。有句話說的很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位思考,互相理解。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提高的素養。謝謝!不喜勿噴。


小時候家長去逛街,總喜歡把小孩子放在書店看書(有私營有國營)書店一開始也是略支持的,因為在一個小城市大家總還是覺得看書是一件好事,總比跟著大人無意義的逛街強。

後來書店專門開闢一些有臺階的區域讓小孩集中看書,有些要走銷量的雜誌和書用塑料袋套起來,不買不拆封。再後來經濟不景氣,有些小書店扛不住了,就推出了有償看書,一小時幾塊錢,提供小板凳。和新聞裏一樣,這些事情也發生在內蒙。……………………………………………

從書店角度看,即使是有償看書,有些書被翻舊了,還是會影響銷售。

書店畢竟不是圖書館。我們這邊圖書館老舊,新館倒是不錯,就是地段偏僻,都快到火車站了,沒有家長接送很不安全,距離遠,沒有車的家長接送也不方便。………………………………………………

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落後圖書資源之間的矛盾吧。

………………………………………………和館員聊過,圖書館、博物館都是願意去承擔社會責任的,當然這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國家每年也沒少投入,但是總感覺錢沒花在刀刃上。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區全是寫字樓商業街,便民服務活動場地安排的老遠老遠。文化氛圍都是培養起來的,一個市中心是什麼建築,也就說明瞭這座城市是什麼品味。唯一一家敢在市中心建博物館的,成都應該是僅此一家吧。(北京故宮和國博)
老實說我以前一直在書店看書不買。。。那時候年紀小,沒零花錢啊。。。。。。現在想想還是很感謝書店老闆的,我後來也在那家書店買了很多書。有時候看到喜歡的書,在書店看一遍,然後買回家,再在家裡看一遍,日復一日期待續集。其實我一直搞不懂,開店人氣是很重要的,有人看,就說明有人氣,況且擺在外面的書基本都是不會賣,光用來給人看的,應該不會有耗損問題才對。。。。。。最近去家附近的新華書店一看,裡面好多書都包了塑料膜,感覺好像看到了女朋友卻穿著宇航服。。。

不讓翻怎麼知道好不好看,難道看誰腰封美?挑白菜還得看看有沒有蟲洞啊。

只要是抱著買的目的去挑選,並且盡量不影響書的品相,就是正當合理的,體驗好的書店,有塑封的書都會拆一兩本做樣書供試閱好吧。雖說蓄謀要買的書肯定提前做過瞭解,但是總要逛逛看看有什麼書能偶遇邂逅咩,所以肯定還是得翻翻。當然如果想多翻翻還是得去圖書館。

至於譴責的點,應該跟譴責電商買書退貨一樣,主要是在譴責背後動機,利用政策佔便宜並且不考慮是否給他人帶來不便這種,至於出於買書的目的並且考慮其他顧客和賣家的感受的話,翻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開店的角度說,電商如此發達的今天,實體書店價格很難有優勢,基本上也就靠體驗和附加價值了,如果說客戶買個書先去網上做了解,看著更低的價格忍著不買,來到實體店,還只能看眼封皮和書腰,不讓翻並且盡量少逗留,這要是還有人來買,那店員得長得多美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