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應只爲職場生活準備;人生也需要準備。

  在學校,老師告訴你線粒體是細胞的供電站、哥倫布1492年登陸美洲,也許還告訴你他當時來者不善。但可能並沒有人告訴你如何與人溝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甚至很多時候,這些生活技巧變成了語文課的閱讀理解題目,只能自己領悟。不是每個人將來都會成爲生物學家或工程師,但每個人都必須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務。下面是五種學校應該直接教授的人生技能。

  1.溝通課

  溝通,不僅僅是婚姻幸福的祕訣,更是HR在尋找的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除此之外,學會傾聽、控制衝突併合理表達自己,可以讓人生輕鬆不少。Carol Morgan博士在赫芬頓郵報一篇文章中寫道:

  “如果被捲入一場衝突,經常出現的戰鬥攻略就是‘推搡-扯出陳年往事-髒話’。實在沒必要搞得那麼難看。…度過紛爭的更有效途徑就是協作。這種情況下,雙方將自己看成團隊的一員,試圖找出供應的解決方法。大多數人面對糾紛,就把自己與對方孤立開來,帶着’我要贏‘的自我暗示。這樣是沒有終點的。”

  衝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學會如何有效溝通可以借用衝突化解矛盾,而不是升級戰火。

  2.金融素養課

  每年美聯儲都會發布美國家庭財富的報告。2017年,報告顯示40%的成年人表示自己無法在不借錢、不變賣財產的情況下償付一項400美元的意外開支。提到負債,近25%的美國人無法按期償還學生貸款。而只有少於20%的成年人認爲自己的退休賬戶正在按計劃累積,如果這些人真的都爲養老準備了儲蓄的話。

  一項研究顯示收入下位25%的勞動人羣,在參加了以退休爲主題的講座後提高了儲蓄金額,漲幅超過70%。不過不能否認的是他們的儲蓄金額數量依然非常少,但如此劇烈的漲幅表明這些人之前不知道養老的重要性。

  3.情商課

  如果你曾經遇見過在孩子學校情緒失控的家長,或是在政治辯論中以聲量作爲主要輸出途徑的人,你大概就知道低情商會帶來什麼後果了。

  情緒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很明顯,情商是一項get了就能改變方方面面的技能。但是情商真的是一項可以被傳授的技能嗎?心理學家Marc Brackett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樣的東西孩子長大便能懂了,“這樣的觀點就好比’孩子在家也跟父母對話,因此沒必要學語文’一樣,”Brackett告訴紐約時報。

  有些學校已經推出了陶冶情商的課程,目前爲止結果差強人意。經歷了兩年社會情緒相關訓練的學前兒童更溫和、平靜。接受了類似課程的學生也能在標準化考試中得到更高的分數,學校也發現不良行爲和暴力行爲下降了20%。

  4.營養課

  近年來美國肥胖率穩步激增,美疾病控制中心在2016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將近71%的人口可被認定爲肥胖或超重;而中國平均肥胖率爲12%,肥胖總人數高居世界第一。除了肥胖以外,造成死亡的頭等原因是心臟病。解決一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將其扼殺在搖籃裏。

  提供了營養課程的學校中,學生的BMI指數更低、腰圍更小、飲食結構更健康,甚至還會提高考試分數。營養課程已經被證實與認知能力提升和不良行爲數量下降有關。

  5.公民基本素養課

  可能有人會說,知道如何做個好公民並不能算是一項人生技能。然而,順應皿煮、懂得如何爲何投票、瞭解作爲公民是有途徑可以發聲的,對於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本地生活是很重要的。

  公民教育在美國許多州都是必修課程,但是其質量和深度並不夠。這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參與過社區組織的辯論或陪審小組討論;超過70%的學生從沒有被建議寫信來表達觀點或解決問題。

  教育太具有功利性,是的,我們確實需要訓練有素的知識分子,但是職業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想要羣衆真正發揮作用又健康,應該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這些人人都會用到的日常技能上。

  本文譯自bigthink,由譯者南弗勒斯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