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導完《看不見的客人》之後,西班牙導演奧利奧爾·保羅的作品得到了廣大觀衆的認可。尤其《看不見的客人》在2017年於國內上映之後,憑藉優質的內容與精彩的電影語言,贏得了國內大量觀衆的喜愛。當保羅導演的新作《海市蜃樓》宣佈在國內定檔之後,大批喜歡他的觀衆便早已翹首以盼它的上映。

  作爲保羅導演的又一懸疑力作,《海市蜃樓》究竟講述着一個怎樣的故事,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讓觀衆歷經一次“燒腦”體驗,以及是否會延續《看不見的客人》那種精彩,都成了影迷備受期待的重點。

  那它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

  在觀看完點映場之後,我發現奧利奧爾·保羅導演的這部新作不僅具備了足夠精彩的故事,還擁有了不同於《看不見的客人》的某種深情。

  可以說,《海市蜃樓》是一部集懸疑、驚悚、犯罪於一體的佳作,過程中有時空的交錯,令燒腦升級;而結尾的處理迴歸愛與母性,令整部電影在一陣扣人心絃的“過山車”之後,最終抵達溫暖的人性港灣。

  在創作過《看不見的客人》之後,奧裏奧爾·保羅的個人風格已然形成,在這部《海市蜃樓》裏,他對故事和人物的把控更爲嫺熟,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工整考究的質感。

  作爲懸疑燒腦片,《海市蜃樓》不僅通過“一個小孩目睹兇殺案而慘遭死亡”引起觀衆的注意,還以“風暴”爲基礎、以“一臺攝像機與一臺老電視”爲連接口,融入了“打通不同時空”甚至“改變時空軌跡”等帶有科幻色彩的元素,緊緊地抓住了觀衆的注意力,製造了扣人心絃的劇情。

  由於融入了“時空交錯”的元素,《海市蜃樓》的故事線也不再是單純的線性敘事,這就讓觀衆不斷地產生疑問並尋求答案,並且在連續的反轉中建立對全貌的理解。正是這些“過山車”一般的劇情體驗,大大增強了影片的懸疑燒腦感。

  片中女主和小男孩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因爲故事中有“時空交錯”的設計,擔當女主的阿德里亞娜·烏加特的表演也變得有難度——導演在映後交流環節也提到,和女演員溝通表演,幫助她進入角色狀態,也是他拍攝影片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點。

  不可預測的天氣原因,也是導演在拍攝本片時遇到的困難之一:因爲劇情需要暴風雨天氣,或者至少陰天天氣(風暴可以用特效去加上),但西班牙的天氣多數時候很晴朗,這給導演帶來了比較頭疼的阻礙——他在說到這個創作體會的時候,全場觀衆都樂了。

  如果要和保羅導演之前的《看不見的客人》相比,《海市蜃樓》可能少了點平穩推進的深厚感與衝擊力度,但卻在劇情方面更有張力、更爲龐雜,也更爲考驗觀衆的注意力。

  很多人可能會對影片最終的結局感到有些“套路”,但導演的處理其實凸顯了他並非只是追求故事多麼複雜燒腦,而是想強調人性本身的特點。

  最後,鏡頭定格在一個笑容裏,這個笑的處理很高明,因爲它帶着多種意味,也讓這個故事顯得並沒有結束,延展開來,它其實還有更多種可能。不同的觀衆會有不同的想象,這也是影片製造的一種樂趣所在。

  PS:文字爲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