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經銷商只是落地單位,它的一些行爲不能代表廠家,畢竟體系太散而且較爲龐大,每一件事都不能很好的細化,企業大了都這樣。

  其實我想表達的點只有一個:你就問問這  些事兒敷衍拖延不直面產品問題以及客戶權益的事兒,敢不敢在豐田、本田、哈弗以及其他不傲慢的企業上發生?經銷商固然只是合作伙伴,但作爲直接約束單位,奔馳總部仍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66萬買個奔馳沒出門就漏油,到底是因爲啥出問題咱們其實不想知道,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奔馳一個冷漠的態度,從出問題到鋪天蓋地的消息,奔馳才遲緩的拿出“解決方案”,單單從奔馳角度上來說,傲慢的態度足足顯示出來,很明顯這兩年國內混的風生水起的奔馳使得相關掌舵人員早已不知道960萬平方公里之內是誰人的土地。

  他們對消費者傲慢,因爲有恃無恐,他們對相關規定淡漠,因爲銷量的確可人。

  2018年奔馳在微量降價的情況下完成了50餘萬的銷量,名義上遜色於奧迪,但是利潤率,品牌高度則遠遠超過了奧迪以及寶馬,很明顯連續三年的攀升使得奔馳在國內總是犯非常低級的錯誤,亦或者說是因爲淡漠消費者才“主動”去犯的錯誤。

  在漏油奔馳這件事兒上,奔馳第一個“主動”錯誤就是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間,拖着不處理的態度使得問題不斷擴大,從出現問題到視頻流出至少半個月的時間,而從視頻流出到爆紅網絡再到一發不可收,又是一週過去了。

  大家都在等奔馳官方的態度,卻等來了極爲官方搪塞而且敷衍的一紙聲明,而且這個聲明落款只有時間,紅章都沒有出現,奔馳的傲慢態度到目前依然沒有衰退。

  其實從正常企業角度分析,產品出問題必定要解決,尤其是如此昂貴的高端車出現最基本的質量問題應該首先解決用戶問題,安撫情緒,不少人表示:“給人換了不就行了”,雖然簡單粗暴但非常符合三包規定,而奔馳的做法先是“無限期”拖延,接近着經銷商虛假聲明,再最後官方出面退車退錢。

  但很明顯截止到目前已經晚了,至少如此惡劣的態度讓奔馳在國內歷史上再次多了個污點,雖然這並不會影響奔馳銷量,但很明顯目前奔馳這批公關人員的確有失水準,如此拖延對奔馳並沒有好處,該做的還是做了最後還落得罵名。

  爲何不做個順水人情,有問題第一時間處理落一個好名聲?

  正如我上文所說,奔馳的污點可以說非常多,尤其是這種低級的錯誤方面,去年同期爆出的奔馳原則性錯誤,其在廣告語上出現了Lama字樣,很明顯如此低級而且嚴重的錯誤奔馳在此前沒有過腦子,而這一些直接指向的是奔馳對國內市場不夠尊重的態度。

  在未來一個月中,雖然銷量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企業有企業的面子以及文化,我相信這一污點將會成爲不少人吐槽不能喫的把柄,作爲一家百年企業對於生養自己的國內消費者如此態度,只能被競品嘲笑。

  而到今天我想奔馳可能會明白一件事兒,幹掉自己有可能不是同行,也有可能是用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