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854.JPG

图:企业参观Burberry, 26 Feb., 2017

 

默默地,第二学期又在另一阵兵荒马乱中结束,来到英国已满九个月

不知不觉地,两学期的课全都上完了

就这样迈入了传说中的毕业论文阶段,也是最后一学期

想了解第一学期的上课内容,请点阅Chapter 6 UEA Brand Leadership Term 1心得

本科系在PTT及其他留学论坛的资讯相较其他热门商学院科系少许多

我的分享提供给同样是品牌行销、广告、公关等背景出身的申请者参考

本篇著重第二学期各科目内容以及重点企业参观介绍

提醒,我的文章都很长,因为我废话也很多

看不下去的可以先离开唷,真的(殴)

 

 

前情提要(看过第一学期分享的人这段可跳过)

UEA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MSc. Brand Leadership

直接翻译的话叫做【品牌领导】学系,基本上我们科系是世界首创

其他国家(包含英国)的学校还没有跟我们科系一样名字的学科

有别于一般热门的Marketing/Advanced Marketing学系,我们著重于Branding

不同于Brand Management(Control what you are managing)

我们主要培养”Take the lead. Lead the change”的品牌领导人

除了洞察、管理控制手上的品牌大小事

更著重培养「领导改变」的能力、探讨品牌的Purpose以及Core Value

申请条件之一的雅思要求为7,各科不低于6.5

但实际上最好有雅思8的程度,不然会很辛苦(就像我)

除了申请必备的雅思及相关文件,我们科系也要面试

本届是创系以来收最多学生的一届,共27人、15个国籍,包含:

英国、美国、荷兰、巴西、俄罗斯、巴贝多、厄瓜多尔、台湾、越南、

泰国、新加坡、尼泊尔、韩国、中国、印度,而这届只有我一个台湾人

同学工作背景都是品牌行销、广告、公关、企管、品牌设计相关

也都来自不同产业,包含:

知名FMCG、科技业、广告四大、品牌顾问公司、整合行销、各种Agency等等

工作经验从1年到超过10年都有,跟著这些强者同学们一起读书,会进步神速!

所有课程都是必修,没有选修,课程都是专门为我们而开

但第二学期的课程安排我本身不是很满意,后面再一一分享

这届的缺点与不满,我们都有反应给系上,期望下一届能持续改进唷

(每科目都有线上问卷调查,以及科系代表大会可以反应任何意见)

 

 

第二学期的企业参观

这学期我们只去两次、共四家公司

本来这个月还要去Fitch(里面有三位系友)及Fortnum and Mason,但临时被取消…

系上也没补安排,针对这点大家都很失望,不过也知道这点不能强求

一来是对方无理由取消,二来是短时间内接洽其他公司不见得愿意接待

第一学期的企参著重在顾问公司(Agency/Consultancy),因为这是本科系培养的重点

第二学期加入不少品牌端的企业(In-house)

而本学期最大的重点参观企业是:Burberry 

没错,就是那个Burberry

不是观光客会去的旗舰店或品牌工厂,是品牌总部办公大楼

全班当天都兴奋得不得了,根本开心上了天

公司非常气派,一进公司大门就是狂跟经典Logo拍照打卡(男女学生都是XD)

不过因为Burberry是非常非常非常保密到家的公司,也不能分享太多内容

只能说此生能踏进奢侈品牌办公室、听总部行销部门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品牌规划

能跟他们讨论、分享2016 Burberry Trailer(去年底一释出立刻引起全班热论)

能如此窥探奢侈品牌的运作、还开放学生问问题,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不过下一届有可能无法去Burberry,我们这届可能是最后一届…

IMG_8835.JPG

图:每个进去参观的人都要申请Badge

2016 Burberry Trailer请点这里观赏

 

其他三家公司分别是:两家英国品牌顾问公司、Historical Royal Palaces(*注一)

都是去学这些公司的品牌模型或听他们分享Re-branding品牌重塑的经验

有几家也会现场发作业,让大家做运用他们的模型演练、进行Workshop与Presentation

我觉得系上有企业参观的安排真的非常非常棒

不仅可以了解英国Agency/Consultancy生态、多学习不同公司的模型

也有机会一探国际大品牌的内部营运与策略规划的分享

我们虽然学了很多顾问公司的模型、课本的品牌管理理论

但老师们都一再强调,所有的模型与理论都不是正确的,都是能被改善的

没有一个模型或理论能真正套用在所有产业、各家公司

但是模型与理论,都是帮助Marketers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之一

之后暑假我们会进行最后一次企业参观:英国Google(系友在里面工作)

每个人都要Google发表自己的论文研究给系友及潜在雇主

 

*注一Historical Royal Palaces(HRP)管理英国王室建筑与品牌行销的单位

(英国蛮认真行销自己的历史文化,相关单位也都会委托品牌顾问公司合作、指导

连慈善机构也会这样运作,很认真地帮他们品牌化、塑造价值)

HRP主要负责:Tower of London、Hampton Court Palace、Banqueting House、

Kensington Palace、Kew Palace的营运,去年他们进行Re-branding

反思这些建筑与英国历史对观光客及英国民众的价值与目的、未来规划走向等等

我们这届是去Kensington Palace肯辛顿王宫(黛安娜王妃故居),上一届是去Tower of London

FullSizeRender 4.jpg

图:企业参观HRP:Kensington Palace肯辛顿王宫, 02 Mar., 2017

 

 

Yearbook & 求职

点这里可以看我们这一届的Yearbook,这是MBA跟我们科系才有的资源

系上会把这本寄给顾问公司或其他企业

不过我目前是没接到任何面试电话就是(泣)

倒是老师任职的集团(Omnicom Group)每年都有毕业生Recruitment

本届有三位同学进入该集团面试,最后有一位顺利拿到Offer,等交出论文直接上班

虽然该位同学是南美洲人,但他开外挂有欧盟护照XDD

不过这也无法掩盖他的实力(娇生储备干部出身,本身就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领导能力)

基本上老师会在第一学期末分享两大集团(Omnicom以及WPP)的招募资讯

若你很确定你未来要走Agency/Consultancy方向、或是不排斥这个方向的话

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可以勇敢跟老师表示你的兴趣与意愿、老师聊聊!

虽然这个招募有要求申请者要有英国合法工作签证,但不争取,就不会有机会去了解详情

我个人因为不确定是否要尝试Agency/Consultancy,所以我当初没有申请

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仍旧觉得我不适合走Agency/Consultancy

目标是持续往In-house累积经验

 

 

第二学期学科分享

Brand and Leadership自我品牌及领导力塑造

开学第一周的课,这是我觉得收获最大的课程,非常意外

其实这堂课只有短短的三堂

一堂是R老师教授Brand Me模型,协助学生挖掘自我价值

探讨的方向除了自我检视、还包含同学对你的看法、你想从事的工作其属性与需求:

如果你是一个品牌,那么你在别人的眼里代表什么(Brand Image)?

跟你自己想像中的有相符吗(Brand Identity)?

你想成为怎么样的品牌(Big Idea, Purpose, Proposition, Personality, Tone of Voice, Core Value等等)?

你拥有什么是值得雇主投资的(Superpower)?

你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By investing/hiring me, you will get…)?

藉这个机会让自己完整重新省视、也从同学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优缺点

发掘更多自己从没发现的事:在CV以及Cover Letter上,我到底有什么故事可以说?

想做行销、做品牌工作的竞争者实在太多、大家都抢Dream Job、Dream Company

其中有本行出身的、更有一堆转行一起抢饭碗的

但在大家拿到梦想中的Offer前,都必须先把「自己Me」这个品牌卖出去

我非常喜欢这堂课

觉得能把第一学期学到的品牌模型运用在自己身上是非常具启发性的

另外,我们也有探讨:

每个品牌都有优缺点,我们自己也都有优缺点,缺点当然要改善

但有时候,有些缺点因不可抗拒之因素改不了、或改善这个缺点所要付出的成本太大时

是否也能反思:专注于放大本身的优点(短暂地掩盖缺点),会比较省事省时

 

另外两堂

则由联合利华前欧洲与中东非洲区负责人教导大家说自己的故事并分享Customer Experience

(我们上课中非常强调Experience,因为这是现正进行中、持续发烧中的品牌趋势)

我也很喜欢这两堂课,讲师人非常和蔼可亲

虽然他的模型我个人觉得不算非常趣,但也不失为一个分析自我、反省的工具

另外,这一科还会搭配LinkedIn教学及Networking技巧

前者由系友分享怎么使用LinkedIn建立人际脉络及求职

后者则由R老师的同事Global Business Head指导Face-to-face Networking技巧

现场也会让大家演练,怎么在陌生环境自我介绍、融入一个群组对话

深深感受到在这边的教育非常注重「探讨个人价值」以及「人脉建立」

这科的期末作业就是写一份Brand M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

如果你是一个品牌,你代表什么? 你的价值是什么?

你要透过哪些管道把自己的价值传递给雇主、怎么行销包装自己?

看似简单,但凭良心说,我个人觉得是最难写的一篇(苦笑)

不过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头检视自己的特质、技能、未来规划、Action Plan

认真写的话,其实是可以把Cover Letter求职信以及面试八大问完整跑一遍XD

 

借由这科目倒也让我反思:

相较之下,台湾教育是否仍著重于智能、即战力、专业技能(至少我过往经验是这样)

很多时候忽略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注一)

而品牌最重要的也是核心价值与Purpose

不然当大家都主打容量大、画质高、最后以什么做市场区别?
但个人价值这点却是英国公司招募时很重视的一块:我到底为什么要录取你?

你讲的技能专业其实所有面试者都有,那你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想跟我说?

 

*注一:其实这点你我都懂,却好像也没看到教育改善就是

我想一来是体制已久、一时之间要改真的难改,也不知道怎么改

二来是这个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之前柯P提到的阶级复制世袭很可怕

但我觉得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世袭…

现在已身为父母的七年级生们

不知道我们是否也延续了上一辈对我们的期望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要努力读书不要做黑手、未来花钱也要把小孩铺路关说进资优班升学班、

读XX科系才有钱赚、兴趣不能当饭吃、成绩至上、价值观不能提升经济…促繁不及备载

 

 

Brands in Action品牌实际客户专案

R老师的课,一样周周都要Presentation

有别于第一学期每周换不同组员大风吹,这学期有专案要做,因此是固定组员

即便有专案要进行

每周仍有指定的一本书、三份预习PPT、网路文章及老师提供的Life Skills要预习

这科是第二学期把全班搞到人仰马翻的科目XD

但也是全班最期待的:Real-life Project (但我的组别是个悲剧…)

基本上这个专案贯穿整个学期共10周

客户都是Norwich当地新创品牌或现有品牌重塑

我们这届的专案客户很多元,包含:

Norwich当地首饰珠宝品牌、

新创高科技Ingredient品牌、

新创Work From Home概念品牌、

Norwich当地历史家族

我们要根据客户需求从头塑造品牌(第一组的客户需求是Rebranding),包含:

前端的品牌价值与营运策略建立(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后续1-3年或3-5年Brand Plan与Action Plan、

网路行销活动提案、品牌识别CI、Brand Book Guideline、官网或App设计等等

(每一组都会分配一位有设计背景的同学,不少非设计背景的同学也会用设计软体,

所以不用担心没人会用以拉、Photoshop或InDesign)

每周都有老师给的Guidelines引导大家进行

同时会运用第一学期学到的模型、Concept、Material,搭配这些Guidelines一步一步深入演练

而这些都是顾问公司正在使用中的模型与技巧,所以非常的实务

每周Presentation就是报告各组的进度给全班跟老师听

老师是站在Mentor角色,根据他的经验指出各组盲点、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

 

 

专案正式开始的第一周就是客户的需求Brief Meeting(做过行销的应该都很熟悉)

之后从每周跟客户的沟通过程里,找出客户心中真正的Brand Ambition及Business Ambition

合作过程视专案需求,要跟客户进行2-3次不等的Workshop(最少一定有2次)

中间经过几次Workshop后也一定会大改提案

毕竟,客户说的跟他们实际想的300%有落差

(道理就跟老板嘴巴讲的跟他心中想的根本不是同一回事,但身为品牌行销人员,

你要去「猜」老板的心思,并且引导、说服老板,

让他知道你的提案规划是有益于品牌发展与业务营收)

学期末会有展览,所有客户都会被邀请来观看各组展出及期末大Presentation

除了各组客户外

我们这届R老师公司的CEO也特地从伦敦来听大家Presentation并给反馈

虽然这个专案的过程真的非常辛苦,牺牲了每个夜晚及周末的休息、

整个学期95%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专案,也会跟组员吵架、

过程中有非常戏剧化的心情起伏与转折,而且还是全英文沟通

但最后的成果基本上都蛮不错的,客户也真的会拿去实践、套用

此外,我个人觉得更可贵的是,因为全班都知道各组每周进度与内容

所以每周的报告也是其他组同学反馈的时间(讲更直接点是批评、砲火猛烈XD)

可借此学其他组的策略、设计理念、跟客户沟通的眉角、小组间的合作技巧等等

有时候其他组看不下去、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批评的,就会私下找该组的成员给建议

我觉得我们科系很棒的就是这些同侪学习机会

除了老师授课,同学们的意见也值得观摩、思考

像我们组因为专案比较特殊(当地历史…)

同学们都知道难处,不少人都有私下指点、分享不同思考方向

 

 

关于这个专案我有些建议

若老师在第一学期末有告知大概会有哪些类型的客户(此时尚未全部确认)

如果你有听到你感兴趣的产业或类别,别犹豫,直接写信给老师

我当初好傻好天真,打算交由老师全权安排,当作是接受不同挑战

殊不知,被分到完全没兴趣的题目(当地历史家族)就算了

我还很衰的遇到烂组员(而且是全班都非常不喜欢的人)

没兴趣的题目(英国人都没兴趣)+不愉快的团体经验(歧视、自私、零团队合作精神)=死亡之组

所以我整个学期都非常非常痛苦

(我越南组员比我更痛苦、因为他直接被美国人歧视、双方闹翻、我们组整个就尴尬超级惨)

因此,宁愿有一好(选到有兴趣的题目或幸运遇到好组员),也不要都两坏

但小组冲突是一定会遇到,在台湾自己国家内都会遇到意见不合的人了

更何况是出国读书、面对组员都是不同国籍的人呢?

加上我们组是行销当地历史品牌,文化隔阂更大,所以沟通更难

但学会在不同文化中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意见,也是我们出国留学的目的之一

 

另一个建议是,我们的英文表达基本上比不上母语同学

有时候亚洲人的意见更会刻意被白人忽略

或我们的用词不够精准、逻辑不够有条理时

母语同学就会不懂你的意见,此时沟通就会被轻巧带过

这时除了观察、适时提供建议并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私下跟老师反应外

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在每次小组讨论前做好功课,先有条理的列出自己的看法

当你在小组会议中无法流利的用英文舌战时

就把自己事前做功课的想法画成Diagram或举实例(某品牌有做过也有成效)去说服

这时候白人多少会对你刮目相看、更尊重、愿意采纳并主动问你的意见

虽然亚洲人大多数情况都是妥协啦,但还是要适时表达自己

因为谁都不想要自己的意见被否决,特别是你有特别想坚持的观点时,就要据理力争

ps. 本科目除了Presentation评分外,期末还有一篇Essay是Project Review

 

 

出国前做过行销工作,这个专案非常符合一般品牌行销上班的实况

如果你以前就是在Agency工作的人,应该会很熟悉这个专案的流程

但可以学英国顾问公司的做法、其他理论与西方的品牌趋势

如果你跟我一样在In-house端工作过,现在就是改站在Consultancy的角度去演练、提案

其实很有趣,这也是我当初选读这个科系的原因

我想学习Agency/Consultancy端的运作与各家品牌顾问公司的模型差异

透过这个专案,我更加确定我以后还是走In-house端

(我真的不适合Agency/Consultancy,哈哈哈)

原本我是想说若有机会留在欧洲或去中国工作

想尝试Agency/Consultancy、也增加更多机会与自己的弹性

但做过专案后,我很确信我会继续往In-house累积经验

但我仍可运用所学

之后跟Agency的沟通或许更懂得运筹帷幄、也能更了解他们的提案脉络

所以学得很开心,因为我有得到我当初期望的东西

虽然我在自己的组别非常不愉快

但我同时还能观察其他组别、学更多面向的东西

每届都有组别翻脸的案例(本组刚好就是本届的悲剧…)

其实这个专案是我出国前最期望的,但实际上是变成我的梦魇

但我还是很开心有这样的专案,每一次的失败、不愉快都是学习

毕竟,在社会上工作,这种狗屁倒灶事只会更夸张XD

 

 

Frontiers of Branding品牌前线趋势

这科每周由不同主题组成,让学生从中学习不同领域的Branding与工具

讲师也都不同、通常是外校或外系或顾问公司讲师支援

也因为每周讲师不同,并没有提供确切的预习清单

探讨内容包含:Celebrity Branding、Film Branding、China Brands、Charity Branding、

Animation Branding、Developing Creativity、Politics Branding

有些同学甚至从不同的主题中,想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但我个人是不喜欢这样的安排

一来这个科目前后没有连贯,二来不是每堂课都讲得很深入、有些Google就懂了

加上我们今年很多讲师临时异动时间,课表被改很多、还少了几堂课

三来,有些主题已过时或泛滥,像Celebrity Branding我们全班都觉得已不算是Frontiers

所以,这科目见仁见智,然后期末是一篇Essay定生死

 

 

Brand Digital and Technology品牌与科技趋势探讨

这科目倒是有趣,其中有2-3堂是由外系老师支援,探讨内容包含:

认知运算科学、Social Media与网路、生物科技、基因改造、AR、VR、Big Data、Data Mining等等

班上男同学明显对这科目较感兴趣,有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从这科找到灵感

老师很风趣、也会跟品牌思考做连结

像是:使用基因改造材料的品牌,有哪些潜在危机、品牌经理又该怎么面对?

Big Data对现今品牌有什么影响以及品牌经理该怎么运用其优势?

学期间也会到UEA的Norwich Research Park参访,到实验室了解这些科学家的日常

也有几次参访是去这些研究机构听他们分享他们怎么Branding、Rebranding

(连科学研究机构也非常认真地塑造其品牌价值与定位,非常有趣的经验)

每周老师都会给Paper或Case Study,期末也是一篇Essay定生死

 

 

Understanding Research for Brand Leadership研究方法

延续第一学期,研究方法会在第二学期结束

第二学期要决定论文题目,期末交4,000字的Dissertation Proposal

也会有一堂课专门说明论文的相关规定与期限

我们科系论文字数限制是15,000-20,000字,8月底缴交,11月知道论文成绩

论文题目的生成速度很看个人,像班上学霸等级的人

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已经把题目想出来、连研究方法都想好了(学霸无误)

还有些人第二学期时已经开始做Pre-interview

但大多数同学还是到了第二学期末才确定自己的方向与题目

总之,你心中的想法稍微有一点明确时

都可以找系上任何老师讨论

但千万不要一点想法都没有就去找老师

这样会得不到结果、老师也不知道你要干嘛

论文其实是自己找问题、自己为自己解答的过程

 

最后,系上会根据大家的题目与方向,替大家找Supervisor(我们不是自己找老师…)

大概在5月中会知道自己的Supervisor是谁

像班上有些人就会很自傲他的Supervisor是R老师(我也想啊…)

如果想给R老师鞭的话,你的题目必须非常有创意、原创性、提出新概念

我不是个很有创意的人,我的题目相较其他同学的就很普通

而我的Supervisor并非系上老师,去查过他背景后甚至不觉得他的背景跟我的题目有关联…

但就只能自救、多跟自己的Supervisor沟通…

 

 

关于求职跟实习

第二学期一开始,P老师就会找大家一对一面谈

聊聊你未来的志向,像是想进In-house或Agency/Consultancy端工作或实习

有没有特别想进的产业、想在哪里工作

虽说之前有听闻系上会积极帮大家媒合实习,但我觉得求职只能自救

班上还是英国、美国、印度人有找到实习(当地的短期实习)

其余大多数人仍旧埋头于第二学期紧凑的课业学习与各种Deadline

虽然非欧盟人现在在英国找工作真的很难

今年班上去老师集团面试的也都是英国人、欧洲人、有欧盟护照的同学

但如果都不去试的话,机会直接就是0

所以若你真的很想留在英国做品牌、行销这种高度竞争又很吃语言文化背景的工作

首先,持续把英文练到可全英文思考的程度

再来,第一学期还没开学就要投履历、拿捏自己的时间管理

接著,更要好好运用Career Centre的资源与Workshop(*注一)

然后很重要的是,重新思考你留学的目的与重要性排序

刚到英国的课业压力会让人根本顾不到课业以外的事物

但你跟同学们的时间是一样的,当同学们也能兼顾时,我们真的不能自怨自艾

唯一的差别大概只剩英文能力,其他都还好

我太晚觉悟重要性、前面两学期都钻牛角尖在想把每一科都拿到Distinction

很后面才认清找工作才是我的第一要务、已错过很多Graduate Scheme与求职季

现在只能赶快改履历、想办法在签证到期前撑著了

虽然我也可找有工作经验的职缺,但我没有「英国」工作经验,是很可能不被认可的

不过如果你之后要回台工作

那就把课业顾好、了解台湾就业市场与职缺、同时多参加Meet-up活动练习Networking

 

*注一:我自己是请Career Centre帮我CV健检约谈、尽量参加有兴趣的Workshop,

像是Networking技巧、IBM Assessment Centre演练等等(学校也有请到KPMG等四大)

我们商学院也会举办CIM Networking与Workshop,

我也都会跟同学们一起报名,蛮有趣的学习经验

FullSizeRender 5.jpg

而学校的Career Centre也会天天释出实习消息

不过,多数仍著重在East Anglia Region或Norwich、Norfolk Region的缺

国际之名大公司的实习与工作机会、大型Job Fair还是在伦敦有相对优势

其实我们这边不少East Anglia地区来就读的学生,且英国本地人可在邻近当地找工作,

也并非人人都想去伦敦挤,我英国同学就觉得他付不起那贵得要死的交通与房租

而对于国际学生的我们,这就是个人取舍了

有些人觉得伦敦好找工作、资源很多(是真的很多!),所以选读伦敦的学校

但我也觉得,有时候资源摆在那边而最后还是没去利用

即便把自己丢去伦敦也是枉然

千万不要让伦敦沦落为去欧洲玩很方便的「资源」啊~

随便Google在伦敦的Job Fair、Meet-up Workshop都超多,有些还要订票才能进去!

 

 

在英国的其他大小事

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学生:投票是你的权利

无论是学生会、学校社团的选举,甚至是国家选举(今年的General Election)

学校每周、每月的Email会报都会提醒学生要去投票

时时刻刻提醒:这是你的权利,不要放弃

也会有相关讲座,向学生说明该选举重点事项

觉得这点让我印象很深刻

回想以前在台湾读书,老一辈的师长都会说政治归政治、教育归教育

也很少听到相关单位或师长强调投票的重要性

(我只遇过两位师长会积极鼓励大家要投票XDD)

等出社会后、经历过这么多社会动荡以及不公不义的事

惊觉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时代在进步,旧观念应该也要与时俱进、调整

不只投票权,包含劳基法,我都觉得应该要列入台湾教育当作基本知识啊…

不然等出社会才知道被惯老板坑…才发现以前长辈、师长说的,都马是屁(笑)

或许你觉得这话题扯远了

但,这是我在英国教育中体验到的不同之处

其实这些网路上一堆人分享,但实际体验后又更深刻

公民教育不能只是说说、考个选择题是非题就好…

而政治时时刻刻都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你看看人家的移民政策,不就大大影响到我们留学生的签证条件了吗?(泣)

 

 

自己的权益自己争

第一学期亲眼看到同学们连署跟老师协调将某份作业延期

以及其他较小的协商(像是立刻调整授课内容、协议Workload)都有成功

真的,在英国只要你有礼貌、有逻辑、有条理,心平气和地诉说

多数情况下,英国人会懂你的诉求,也会帮你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但前提是,你要自己争取,你不发声,没人会帮你讲话、附和你

 

 

工时固定就是固定,下班就是下班,死线就是死线,没有「帮一下」这种事

事件一

我之前读Pre-sessional时的R&W老师是Part-time,不是全职

因此Pre结业时,我们有一半学生的Final Essay是给另一位全职老师审核

因为这位Part-time老师每天工时是固定的

若要他把全班的Essay都审完评分,他会超时

当时听到这个解释我都感到惊讶

(这害我当初重写Essay时超级焦虑、因两位老师想看的东西不一样…)

 

事件二

第二学期专案的期末展览海报

我们组的某份设计档案来不及在系上规定的下班时间寄出请系办印刷

我们当时跑到系办说刚修完档案,现在请同学寄出,这样系办电脑还能收到档案

结果承办职员说:「对不起,这份档案你们要自己去找印刷公司印,

一来你们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前寄到我们的收件信箱,

二来,现在5点是下班时间、我们不受理(当时大概是5:01分)。」

 

事件三

本月初搭公车时,司机开到一半,说下班就下班XD

实在是羡慕这种工时到了就要下班,加班就要给钱的正确观念

想起以前做FMCG行销也要加班,假日常办活动也要出席

(In-house行销也要加班、尤其是FMCG,只是不像Agency那么恐怖)

后来转职面试发现一句责任制打死台湾劳工

加班没有加班费、有些公司没加班到「指定」时间不能报加班

更多的是那种有给劳健保就该感激谢恩的态度,让人很每送

(后来跳医疗行销虽然不常加班,但太过稳定,让人感觉不到成长我也有点怕)

 

 

只要是有兴趣的题目,就是好题目

我们系要自己想论文题目

如果你跟我一样不是那么有创意,只要是你有兴趣探讨的方向,先读下去就对了

读著读著可能会发现方向有误,但你一定会找到Gap

像我在第二学期就换了好几次方向

即便日后跟Supervisor见面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要大修

但一定要找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不然到时候那三个月的论文时光会写得很痛苦

我们系没有限制一定要做什么

而我同学及前辈们做过的题目,有些真的非常有创意,是我根本想不出来的那种XD

但只要是跟Branding相关,只要你确定有足够支撑论点的文献探讨

只要你觉得做起来不枯燥乏味、你确定你有兴趣做的,就是好题目!

 

 

时时刻刻精进英文+不要硬出国

虽然在我们科系都是母语程度的环境下多少都会逼你进步

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无法精准表打自己想法的时刻,尤其是小组讨论

再来就是,过了两学期,我们亚洲同学也是常听不懂英国同学说的每一个字

因为不熟悉他们使用的俚语、生活用语、缩写、连音

(就像一个在国外学中文的外国人,你要他怎么懂:蓝瘦香菇、87分不能再高、厂厂、就酱、隐眼…这些我们惯用词汇)

所以各位出国留学前真的要把英文持续练到能英文思考的程度,尤其是读商的

不要只是考过入学门槛,毕竟,门槛顾名思义就是最低标准

我跟我越南同学们有去打工

我们有时还是听不懂当地人在讲什么,一来他们讲超快、二来有当地口音

都会不好意思的请对方再说一次、或自己问问题去猜对方的意思 ;p

 

此外,如果你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其实我仍建议工作个几年再来申请我们科系

(至少工作一年、或至少有一份行销的实习经验)

一来,可搞懂业界品牌、行销的生态,实际做过后厘清自己是否真的要走这个方向

二来,可窥探品牌、行销各细分项目,找出自己真正想精进的领域

三来,有工作经验后再来读理论,会更清楚知道怎么运用这些「工具」

若你已工作一段时间想申请我们科系

那你就把英文程度练到能基本的英文思考,这样会少痛苦一点

(不会变轻松,因为课业压力很大,但痛苦能少一点是一点XDD)

虽然随著年纪越增长,留学成本就越大(就像老妹我,还有债要背)

就会有更多顾虑、想早早完成留学梦

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先有相关工作经验再来读比较好~

 

 

Msc. vs MBA,哪个好?

我之前在准备申请学校时有犹豫过:要不要申请MBA?

但一看到MBA的授课内容(我实在很不想再读那些东西)以及学费我立刻打退堂鼓

加上我们系的吸引力与独特程度比MBA大上许多(这是对我而言,并非每个人都这样想)

所以我最终是没有申请MBA

我觉得有这个顾虑的申请者,可同时找正在读MBA和Msc的前辈多聊聊比较优缺再决定

以下我只能分享我跟同学几乎相近的心路历程:

我韩国同学背景:工作近10年,担任过韩国Samsung、Adidas、广告公司行销主管
选择就读UEA Msc Brand Leadership之前
我们两个曾经都考虑过荷兰的学校
而且考虑的还是同一间同一个科系:RSM鹿特丹商学院的MBA
理由不外乎是RSM的世界排名、MBA的好口碑、

在荷兰毕业后可留下来找工作这个超大吸引点、

再来荷兰是英文化颇高的国家,对于不会荷兰文的国际学生求职门槛稍微友善一点点
以上不管怎么比较,RSM确确实实都比我们学校知名且有众多优势
但最后,我们两个还是选择英国了,而且我们还成为同班同学!
问过同学,以她如此丰富的资历,MBA应该更能帮她加分,怎么最后选Msc?
同学是这么说的:「我不想随波逐流,我只看课程内容与资源是否是我想要的,

MBA课程内容我完全没兴趣,怎么能期待我读得下去呢?我以前大学读行销、企管,

我不想再重读管理学相关的东西,对我来说那多无趣。但是Brand Leadership,嗯哼,这个有意思!」
ps. 读MBA在国外还是有优势,我之前看英国Google品牌或行销的实习缺

指名要MBA学生,我只能看著招募网站咬手帕

 

 

时间管理以及适时发问的重要性

出国前我也觉得我时间管理能力很好,但殊不知是假象

我们系每学期的作业都是在开学前两周就都大致发下来了,Deadline也都订好了

硕士只有一年,要兼顾作业进度、预习与复习的工作量、同时每周至少有2份小组Presentation、

还有学期专案要做、要想毕业论文的方向与题目、最后写毕业论文等等

因此,一定要自己调配好时间、抓出事情的重要先后顺序

像我们科系,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R老师的课跟他的专案,以及毕业论文

其他科目可看个人兴趣与能力去拿捏该投入的时间与强度

成绩不要太难看即可(至少有Merit)

我们这届学霸很多,有人每科都想拿Distinction、也真的每科都顾到

就是每天都在图书馆待到三更半夜、没什么睡眠

也有人只专注在自己有兴趣的科目,然后花多一点的时间找实习

这届有些同学在当地找到Agency帮他们做Project

或自己当起Freelancer接案找客户做品牌策略提案

不过这些同学多数都有近10年工作经验或英文母语者

或有些是留职停薪来读,边读边帮原本的公司做专案监督

倒较少看到亚洲同学找实习

(唯一的一位还是因为她英国男友的爸爸人脉介绍一起去实习,人脉的重要XD)

可能亚洲同学仍在适应课业强度、还在思考下一步到底怎么办(*注一)

有些则是想好好再次享受当学生的感觉,认真读完书就回国找工作

因此,端看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自己排出优先顺序后,分配适当的时间去完成

然后不骗你,读我们科系是哭著度过每一夜

 

写Essay部分,我们不像母语同学,他们可以一天就写个三、四千字

之后再慢慢调整内容、逻辑与文法错误

但我最慢就是在Deadline前一个半月慢慢读资料、慢慢写

你就想嘛,叫你用中文写3,000字报告,你也是可以在三天内解决

所以,我的作法通常是学期初一收到所有作业的Brief

就通通印出来画重点、订进度、抓时间

虽然有很大的可能会被学期中各项报告、专案严重影响预计的进度

导致其实学期中根本没时间与体力去写期末Essay

但我会在学期中持续搜集各种资料

比如说开学两周读到的资料,过了几天发现其实根本没用、自己的逻辑有误

那我就会继续找能支撑我论点的其他资料、继续读

同时也不断Refresh自己Essay的架构与我想表达的论点、然后慢慢修

等最后要写各篇Essay时

至少整体架构、逻辑、方向都对了,此时只要填内容跟证据就行了

第一学期我们班有2/3的人去申请作业延期,我也有申请

但第二学期我就没有申请了

经过第一学期摧残,第二学期会更警惕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ps. 学校允许学生一年有一次机会,可无条件申请延作业Deadline,宽限期是7天

但是用掉这个机会后,后面你想要再申请延展,就要有正当、不可抗拒之理由

像是:医师证明(因课业压力过大导致失眠、躁郁、心理状态有异)、婚丧喜庆等等

因此,建议大家坚持住,前两个学期这个机会能不用就不要用

最好把这个机会留到写论文Proposal或最后毕业论文的时期再用

免死金牌要用在关键时刻!

 

另外,有一点一定要提醒大家

如果老师发的作业Brief你看不懂,一定要找老师问到懂为止

尤其是R老师的作业,他都会给满满两面A4的Brief

内容通常广泛又深(对…你都要在规定的字数内探讨到这些面向、而且不能是屁话)

但R老师的Brief我通常都要看个4、5次才能完全懂他到底要什么

(其实其他科目也一样、好几科还都是3、4面A4的Brief…)

不过,我不会一看不懂就立刻问

我会冷静过了一周再读1、2次,若还是不懂,再隔一周再读几次

这时候,通常会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的诉求是这个啊!

但如果你读了好几次还是有疑惑,务必要问清楚

因为万一你理解错误,Essay成绩难看甚至被退件都是会发生的

第一学期就有同学的Essay被打20、30几分的,得靠期末考拼命拉分数

而第二学期没有期末考,每科都是一篇Essay定生死

因此,只要你有疑问,就可以去找老师讨论

有讨论,就有机会确认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得到老师更深入的指点

还有另一个方法:我也会主动找同学讨论作业,大家互相帮忙是非常有用的!

 

*注一:其实一开始很多亚洲同学都想留在英国工作

但经过两学期的生活适应后,有不少打退堂鼓

我也在第一学期挣扎过,每个人原因不同,大致整理如下:

1钱不够活:这是最现实的一点,我跟同学后来都开始找临时打工,为的是要省钱、毕业后一起租房用

2真正在英国生活后,会开始思考一点:我真的要留在英国工作吗? 诱因到底是什么?

我了解英国市场吗? 我真的适应这里的生活吗? 又,想留且真的幸运找到工作的话,我要留多久?

以后要回台湾吗? 若几年后要回台湾,我的英国经验能帮我多少? 台湾雇主承认英国的市场经验吗?

3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心、动力、职涯规划、人生规划

4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跟不同国籍文化的人工作、合作、沟通

5有些同学是真的想家,能陪伴家人与好友比什么都重要。看完通灵少女更能体会这点(殴)

6其他:每个人都有不同大大小小的考量啦XD

不过,其实真正困扰我们国际学生的,就是签证问题啦……

 

 

真实优缺

每个科系都有优缺点,以下简单列出本科系优缺

供大家自己评估是否符合你的选校Criteria吧

优点

小班制,国籍多元化,不会遇到太多中国人(我们这届只有三个),学生素质相对高

资源独特性:Mentor制度、知名企业参观、Yearbook履历本制作、业界大师讲座

课程内容独特,主打科目的老师是业界人士,理论与实务并用

除了专业内容,更会教导许多Life Skills(Networking、LinkedIn、职场技能传授)

学费便宜:相较其他名校行销,我们学费真的算便宜

 

缺点

UEA名气不高,除非在英国留学过,否则我台湾友人没人听过,更不用说HR

(大家问我感觉好像都在期待我读剑桥牛津G5,亲友们,你全额赞助我,我拼上给你看)

但排名每年都往上冲

世界排名大概200上下(1%大学)、英国境内前15名(各家排名标准不同,看看就好)

这点回台就业有可能是相对劣势,因为前面有一堆世界级名校毕业生

Norwich就业机会不如伦敦来的好、响亮,求职无庸置疑,伦敦资源大胜

不过若是想在当地悠闲过活,工作机会其实不少喔!

Norwich也被the Guardian列为全英国快乐工作的城市第一名

除了主打科目R老师的课外,其他科目的授课水准我觉得大概只有中上

我们科系可以说靠R老师的名气,蛮多同学是为了上他的课而申请

但老实说,光他的课也真的值回票价

 

 

以上是第二学期课程内容分享,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认识这么棒的科系

也提供另一种选择给想申请行销、品牌的人参考(尤其是已有行销工作经验的申请者)

希望也能抛砖引玉,在英国读书的大家若有余力,可多分享自己就读科系的心得

不然在网路以及PTT看到的多是选校文

很少有分享就读后的心得、真实优缺,资讯不够多,我想也是很多人困扰选校的原因之一

 

 

后记闲聊

现在已迈入毕业论文阶段,五月中到月底蛮多亚洲同学回国充电

同时我们大家都有R老师提供的Summer Project进行中

其实我原本以为Summer Project会是老师伦敦的客户

结果最后仍都是Norwich当地新创品牌,所以我不免有点失望

(意外发现Norwich的Agency蛮多,要找实习其实有很多机会的)

不过,多一次Project就多一次机会演练,也是很棒的经验!

至少我的Summer Project到目前为止,真的是合作得超级愉快啊!

选到喜欢的题目+遇到合拍的组员=神一般的组合

 

现在写论文的动力,就是6月中的毕业旅行以及9月的旅游计划

我没想过在国外读硕士竟然会有毕业旅行耶!

以前大学因为班级人数太多,要全班一起出游相对较难成功

现在读硕士,我们科系是小班制、大家感情都很好

也刚好有同学主动发起这项活动、还自己规划好了(为此还有专业Presentation我快笑死XD)

超棒的!!!

 

 

不可置信我的留学生涯只剩1/3了

现在更意识到我的论文题目、内容、研究设计非常危险…

但一样是那些话,还是只能告诉自己,路都是自己选的

既然做了决定,就要自己负责、承担、接受、面对

再怎么艰难、辛苦、困惑,用爬的,都要爬完!

ps. 我会研究英国打工度假签证的新规定,我是真的想抽,因为我快没机会抽了

人生,不差那一、两年的正职工作经验啦…

IMG_8888.JPG

IMG_8945.JPG

IMG_9416.JPG

IMG_9525.JPG

IMG_9527.JP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