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見這個詞彙的時候,覺得很突兀,而且內心有種不協調感。

 

若如佛教,自創一個詞彙來形容一個境界,例如涅槃,就不會有混淆的問題;若拿原本就有的詞彙,但所講的內容卻跟我們普遍使用「假的」和「幻象」的方式有所偏差,很容易讓人誤解。

 

這世界是假的嗎? 不,再真實不過了,它如實地映照著一個人的信念、想法、傷痛、情緒、創造這世界的方式,原原本本忠實呈現著個人意識及集體意識。那麼,「假的」,說的是什麼呢? 因為一切皆源自於個人內在,於是當內在改變了、信念改變了、做法改變了,眼光所看出去的這世界立刻就不一樣了,原本的世界去哪了? 消失了。既然原本的世界在瞬間消失了,過去的一切就好像不是真實的,於是稱之為「假的」。這種「非固定性」,而呈現著「流動」、「瞬息萬變」性質的部分,就被形容為「幻象」。

 

佛教或禪宗之中,其實有個很好的比喻,就是「鏡子」。我們看向鏡子,可以看到一根頭髮亂了、襪子左右腳不同色,但是鏡子照向你,你就看到你自己;鏡子照向一扇窗,你不在鏡子中,於是鏡子中的你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這鏡子世界呈現著一扇窗。鏡子照向什麼事物就變什麼事物,如此地變幻無常,但是它照出來的事物又反映著最真實的景象。而凸面鏡、凹面鏡、將鏡子角度傾斜30度等等的,就如同我們的信念、想法等等的「程式」,把映照到眼中的事物扭曲了,明明人就是不胖,但看著凹面鏡中的人,怎樣都看到「好胖好胖好胖喔! 需要減肥了!」

 

有兩首詩,一是神秀的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一是惠能的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秀和惠能的不同之處,用現代話來講,神秀說,要不斷清理。惠能說,人真正的本質原本就是完美無瑕,外面那些小我並不是真正的自己,不需要在小我那邊混戰,直接連結上最原初的眼光、調整成原本的頻率、連結內在平靜就可以了。(會不會太白話了?被毆XD)

 

我不喜歡使用「假的」和「幻象」這兩個詞彙,是因為不但容易使一般人誤解,也無法很好地呈現這其中所內蘊的意義,如此使用文字有種危險性。

有個朋友,說她感受不到生命的熱情,問了我們:「這世界不是假的嗎? 那活著是為了什麼?我感到一切都很不真實。」當時我無法用幾句話簡單說明,這「假的」有它自己的涵義,但不是她所表達的意思。感受到不真實,是因為沒有真實地做為自己活著,為了他人、為了別人的眼光、為了恐懼、為了社會價值觀,不管為了什麼,就是沒有遵從內心的喜悅、熱情去活著。

 

-------------------------
不好意思,說到這裡我要離題婊一下網路文章。

 

有天,我媽想把家裡客廳的假花丟掉,奶奶看到就拿回來,說這是誰誰去大陸買的,怎麼可以丟掉云云。

 

媽最後疑惑地問我:「我看網路文章,不是說擺假花不好嗎?」

那一瞬間我就明白怎麼回事,回答:「如果只是把它當成擺飾,那就沒事。擺假花不好,是因為他們以假花取代真花的用途。若沒有要把它當成真花來招桃花、提升人緣,而只是當成一件擺飾,那它就只是個裝飾。網路文章那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沒有把前因後果講清楚。」

 

有些文字傳來傳去,越傳越簡單,到最後再也沒有人去弄清原意是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