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豆瓣網友: 一天一件藝術品

更多有幫助和啟發的好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豆瓣」

上一集中,我們看到了宙斯的第一變:白色小公牛。今天來看第二變:天鵝。題圖是塞尚的《麗達與天鵝》,但是今天重點要講的這幅《麗達與天鵝》,來自16世紀義大利畫家喬萬尼·弗朗切斯科·梅爾茨(Giovanni Francesco Melzi),是他臨摹達芬奇原作的成果,現藏佛羅倫薩烏菲奇美術館。

麗達是斯巴達王廷達瑞俄斯的太太,宙斯艷羨她的美貌,變身為天鵝,與她交合。此後,麗達產下兩個蛋,一個蛋裏是一對雙胞胎男孩兒: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長大後,這兩個優秀的獵手作為阿爾戈英雄的成員,曾和伊阿宋一起尋找金羊毛,後來成為天上的雙子座。另一個蛋裂開後,爬出來一對雙胞胎女孩兒,一個是引發特洛伊戰爭的海倫,另一個是克呂泰斯厄斯特拉,她是阿伽門農的妻子。在特洛伊戰爭中,阿伽門農是希臘聯軍的統帥,當她和特洛伊人鏖戰之時,克呂泰斯厄斯特拉卻跟情夫混在一起,統治阿伽門農的國——邁錫尼。阿伽門農得勝歸來後,她設計殺死了自己的丈夫。按照這些古老傳說的邏輯:如果沒有宙斯和麗達的風流韻事,也就沒有海倫和克呂泰斯厄斯特拉;如果沒有這對雙胞胎姊妹,也就不會有綿延多年的戰火和弒夫的慘劇。因此,纔有了葉慈的這首《麗達與天鵝》:猝然一攫:巨翼猶兀自拍動,扇著欲墜的少女,他用黑蹼摩挲她雙股,含她的後頸在喙中,且擁她捂住的乳房在他的胸脯。驚駭而含糊的手指怎能推拒,她鬆弛的股間,那羽化的寵幸?白熱的衝刺下,那撲倒的凡軀怎能不感到那跳動的神異的心?腰際一陣顫抖,從此便種下敗壁頹垣,屋頂和城樓焚毀,而亞加曼儂死去。 就這樣被抓,被自天而降的暴力所凌駕,她可曾就神力汲神的智慧,乘那冷漠之喙尚未將她放下?在上面余光中翻譯的版本中,「亞加曼儂」就是阿伽門農。當然了,將國破家亡的罪過都推在「紅顏禍水」身上,這是東西方古老文化中共有的「特質」,也許叫「劣根性」更好一些。男權社會中,掌權的雄性總要想辦法為自己的權力慾望尋找替罪羊,怪罪到無法還手、不能還口的女性身上,多省事。故事背景說完了,來看這幅畫。背景中,怪石嶙峋,奇樹斜生——這是典型的義大利式風景。

比如達芬奇的另一幅作品《巖間聖母》,該作品現藏盧浮宮。

再看貝利尼的《狂喜的聖方濟》。

這些石頭最奇怪的特點是:它們的擺放大都橫平豎直,就像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前後的巨石陣,是有人刻意為之。

不過,迄今為止,巨石陣是如何建造出來的,現在還是未解之謎。而達芬奇這樣的義大利式風景,是畫家一筆筆畫出來的。回過來看這幅《麗達與天鵝》的臨摹之作。麗達身後的各種樹木,她面前的、還有她手裡拿的眾多花草,都是達芬奇對現實世界中真實植物的翔實刻畫,它們不但美麗,而且在科學上也是極盡準確。他總是向學生強調準確描繪自然有多麼重要:身為畫家,你應該知道:如果不能精準模仿自然界中的所有形式,你就做得不夠好,不能成為大師。正因如此,這幅藏於倫敦國立美術館的《巖間聖母》,由於植物學家發現其中的黃水仙等植物不夠精確,不及盧浮宮那一幅,現在有人認為它不是達芬奇的作品。

回頭注意看麗達的體型:豐滿的胸部,寬大的髖部,豐潤的大腿。

是不是覺得她太胖了?再來看看「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她長成這樣:

看到麗達沒多久,藝術君就想起了這位「維納斯」。不光是身材,兩人的髮型都有些接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藝術君之前翻譯過英國藝術鑒賞家、藝術史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的《藝術經典是什麼?》,他還有另一本享譽學界的著作——《裸體藝術》。克拉克爵士認為:達芬奇是第一個> 將赤裸女性作為創造和生育生命的象徵的、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注意,這裡的定語是:「第一個文藝復興時代的」。「維倫多夫的維納斯」,發現於1908年奧地利的維倫多夫地區,製作年代是舊石器時代,大約是公元前28,000—前25,000年。是人類文明中最早的肖像作品之一。後來在這個地區又發現了很多類似形象的肖像,統稱為「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再後來,整個歐洲都發現了很多同時期的類似肖像,地域甚至遠到西伯利亞。她們被稱為「各地的維納斯」。

雖然學界對於這位維納斯的作用暫時沒有定論,但還是有兩種主流看法:* 表達生殖觀念* 甚至直接表現豐產的自然界本身。再看看畫面中那多彩多姿而又準確的植物描繪,克拉克爵士得出結論:> 達芬奇將她作為生育的類比。當然,畫面中還有一些互相呼應的構圖元素。天鵝的脖子和麗達的右臂平行,再看左下方左側男嬰的右臂,同樣遙相呼應。

兩兄弟的身體姿勢彼此契合,而海倫和克呂泰斯厄斯特拉則互成掎角之勢。

其他類似細節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留給大家自己慢慢發現吧。最後想提一個細節,看看宙斯那色眯眯的眼神……

不光達芬奇畫過麗達,同為文藝復興三傑的米開朗基羅也畫過,可惜現在剩下的也是他的追隨者臨摹的作品,就是藝術君之前發過的這張:

實際上,一看這個彆扭的姿勢、粗壯的大腿,就應該知道是米神的作品了。這個姿勢,是不是很像他在佛羅倫薩梅第奇禮拜堂裏設計的雕塑作品?

「愛欲三部曲」——看我七十二變之第二變到此結束。要查看該系列以前的內容,請點擊下方鏈接。「愛欲三部曲」——看我七十二變之第一變:從恐懼到狂喜「愛欲三部曲」開場:欣賞繪畫的三個層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文字內容,除引用部分外,版權歸鄭柯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如果你想購買藝術君翻譯的《創世:梵蒂岡博物館全品珍藏》,請點擊這裡去藝術君的網店。如果你想向藝術君提問有關藝術、翻譯、或者高效工作相關工具的有關問題,請長按藝術君的「分答」二維碼。

更多有幫助和啟發的好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豆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