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沸沸揚揚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銀髮〔2017〕296號)將於2018年4月起正式實施,其中不乏「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機構間直連處理條碼支付業務;存量業務應按照人民銀行有關規定加快遷移到合法清算機構處理。」等顛覆現有大多數商戶資金運營模式的重量級規定,筆者為金融民工一小隻,以此規範划下重點,簡單說下自己理解與了解的支付機構與銀行的那些事:

一、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二維碼限額問題:

500元限額到底是怎麼回事?此規定原文如下:

「(四)風險防範能力達到D級,即使用靜態條碼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首先,目前各種信息渠道對此的解讀均為,靜態條碼支付主要是指我們平時在各類中小商戶進行消費後,打開各種APP掃碼商戶張貼的收款碼。從規定字面含義來講,4月1日以後,A客戶無法在B、C、D等多家只貼了收款二維碼的商戶單日消費累計超過500人民幣。即:

(A的所有銀行卡+A的支付寶餘額+A的微信錢包餘額+A的其他寶餘額)靜態二維碼消費金額<=500元/日

看起來解讀很簡單,但是!目前來說,筆者認為該項規定落地推廣還需時日(至少4月1日後個把月吧)。

原因1:該項限額管理跨界太大,從整合A用戶所有銀行卡的支付行為,另外還要同步支付機構的消費數據,銀行與支付機構都無法做到。而目前作為最適合的改造方,承接清算的網聯、銀聯等巨巨,目前也沒有明確的方案,當然這樣多維度、多方合作整合方案的難度非常之大;

原因2:即使受監管壓力,銀行們想至少在自己的用戶面(即銀行卡發卡側)上先行控制,目前支付公司提供的介面來看……據筆者所知,也不包含任何是不是靜態碼的內容,既然不知道交易源的形式,想改也沒法改。

綜上,4月1號後,靜態二維碼仍將不受限額影響,還能活蹦亂跳一陣,但有了改造方案後的支付市場,將會進行一輪新的大洗盤。但至少商家們暫時也不用慌,自己的靜態二維碼還能撐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市面上確實已經出現了不少動態二維碼產品,但在清算巨巨沒有明確的改造方案前,筆者認為這些產品以後也將大概率進行升級或更新,並不是最終產品。

然後以下是自己對部分296號的了解與腦洞,也解釋了此文的目的與意義,及為什麼要進行二維碼限額管理:

二、整理完善了各種二維碼或非二維碼支付的業務規則

此規範出現前,很多業內人士認為,POS刷卡為線下業務,第三方類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互聯網銀行卡快捷支付為線上業務;此次規定對重新界定了所謂的線下支付,包括目前各種形式的線下付款,一般就是拿著手機、銀行卡或智能手錶等炫酷或不炫酷的非現金方式;線上支付呢?支付機構或銀行提供給商戶網路介面,商戶獲得相應的許可權後與收單機構完成資質申請、開發對接後提供給客戶各種APP、商城支付都算。

大致可以這麼通俗分類,在店裡付的即為線下支付、網上或手機上下單的即為線上支付。

此次分類意義何在呢?

原來無法界定掃碼支付的歸屬範疇,現在定性後,二維碼線下消費收付款也必須嚴格執行人民銀行、銀監等部門此前的各種關於收單的管理辦法,線上支付也進一步有章可循。在認為靜態二維碼大額支付不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交易的要素進行規範,既保證了用戶的資金安全,也使交易大數據受監管機構監督,完全補充了二維碼、互聯網支付帶來的監管空缺,對於金融犯罪、金融詐騙等行為進一步加強了監管力度。

三、監管各類互聯網資金流動行為

近年來,國家開始不斷重點管控支付機構的各種資金行為,如一會寶寶們要被限額,一會出現了網聯來整合、清算、管理互聯網支付資金出入行為。

「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應當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機構間直連處理條碼支付業務;存量業務應按照人民銀行有關規定加快遷移到合法清算機構處理。」簡單的一個收單「斷直連」,攪得目前支付市場一鍋粥,老大哥銀聯站出來了,目前是有且僅有唯一一家提供「斷直連」的機構。當然,網聯、農信銀等機構也正在醞釀同類型的方案。但對於這些具備資質的大佬們來說,此次「斷直連」不僅是證明自己的能力的大好時機,也是一場流量大戰。在多款雲閃付產品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下,大多數合作單位對是否推廣銀聯雲閃付產品仍處於觀望的態度。大受二維碼支付市場衝擊的銀聯巨巨,可能將藉此機會再次站起來,搶先整合二維碼市場後,再次扛起商戶收付的一片天。

作為二維碼用戶來看,好端端用著,央媽為嘛非要「斷直連」?

傳統線下POS的交易,此前統一由銀聯作為承接方,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為機構、商戶提供嚴格清算流程,而且在交易報文中指定了訂單號、交易賬號、商戶號等唯一標識,保證了收單機構對交易的可追溯性。而目前支付寶、微信與銀行的交易介面里壓根沒有這些……其實在這裡銀行就很被動了,沒法客戶上門追索交易基本只能一問三不知,與其等銀行協調支付公司解決問題,甚至不如客戶自己打支付公司客服電話來得快。這裡代理支付寶、微信進行商戶拓展的銀行及支付機構就變得很被動,誇張來說甚至無法知道交易的真實性。用戶對於自己不清楚的銀行卡資金交易,第一反應肯定是「電信詐騙」,而銀行無法追尋原始交易,已經與持卡人的一般認知背離,而且該情況也進一步提高了國家反洗錢等政策執行的難度。

結合此前多次對金融機構同業、寶寶類產品多次整改,我們可以判斷,在之前較為寬鬆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下,監管機構給了支付機構太多的發揮空間,反而受互聯網思維影響,不斷勵志創新的銀行們反而被各種監管政策管的死死的。監管機構此次不僅是在填補監管的空缺,開個腦洞來講,更甚是因為支付寶、微信的強大,產品體系的複雜,在缺少監管的情況下,最終可能會發生自行發行互聯網貨幣的情況,那麼國家將無法進行經濟調控,恐怕這是任何國家都不想看到的顛覆性變革。

嗯,以上純粹為個人理解,內容組織也比較隨意,如有不當之處,歡迎交流。


央行印發的《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對移動支付可謂是當頭一棒。該規範適用於包括微信、支付寶、銀聯在內的所有二維碼支付類業務。

具體限額又分了三種情況。

1.靜態條碼:就是商家貼出的用來掃碼支付二維碼,限額是500元

2.動態條碼:大多數超市、正規商鋪都用的這種,就是我們生成二維碼讓商戶掃秒的這種,限額為5000元

3.不滿足1.2介於兩者之間的,限額為1000元

我的看法:

1.支持。這是條碼支付的第一份規範性文件。金融領域嚴監管好於不監管,形成系統性風險的後果很可怕。

2.其實對正常商戶的影響不大,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支付需求。對洗錢、套現等行為起到了不小的限制作用。

3.pos機行業的寒冬暫時緩解。


4月份實施的二維碼支付限額新規想必都聽說了,使用靜態條碼支付的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交易金額不超過500元,動態條碼不受影響。現在大部分習慣使用的支付寶和微信,所以通俗的講就是消費者使用微信錢包或支付寶掃碼支付限額不超過 500元。

靜態碼顧名思義就是菜市場,小型超市,路邊攤鋪張貼的二維碼,而動態碼就是點付款時隨機生成的二維碼。我想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講應該是不受多大的影響,相反新規更是種保護資金安全的措施。一個二維碼沒有支付安全係數可講,太容易被人鑽空子篡改或是植入木馬盜取錢財,網上案例就很多。所以這種新規的實施也就勢在必行。

回到題主的問題,對於商戶,或多或少會有些影響,尤其大型超市,商場專櫃,就必須得手動掃付款碼完成交易,這樣工作效率低,速度很慢,人多一排隊等的話,容易造成消費者下次不再來的心理獨白,導致顧客流失。所以對於商戶,就必須得升級性價比更好的收銀設備,或者pos機來掃碼收款,這樣才不受500限制。

最後還想說一點,這樣的政策保證了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同時對企業也是一次挑戰和機遇,研發出便捷的智能收銀設備,從而推動智能硬體行業的發展。


其實二維碼限額主要是防止被騙掃二維碼後金額的大額損失,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非常好的,和非常有用的限制。

對於目前大家的普通應用來說,基本是沒有什麼不便的,稍微不便的就是飯店付款的時候可能會有所不便,但大家可以用更方便的轉賬,這樣就會更安全。

對於商家來說,相互之間原本的交往基本都是轉賬,紅包不夠用,二維碼誰也不會隨身帶著,並且隨便發給二維碼大家的安全警示會非常高。

所以對於這個政策是非常好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畢竟我們國人的片子太無德了,很多的利用了人性,才導致現在大家覺得國人的人性缺失,不是我們缺失,而是真的被騙怕了。


4月一號馬上就要到了,央行頒布的靜態二維碼支付限額也要正式實施了,好多商家都擔心這一政策是否會對自己的產業受到影響,我認為有影響是肯定的,但影響也不大,怎麼說呢,因為靜態二維碼掃碼限額只是支付的時候限額,收款並不受限制,500元以下的交易顧客就掃你張貼的二維碼支付,超過500元,商家只能麻煩一點,用自己的手機掃顧客手機上的動態二維碼收款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國家的政策只能支持,抗是抗不過的,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方法都可以分享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受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