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是進獻給當時北宋皇帝宋徽宗的作品。張擇端,字正道。漢族,今山東渚城人,常年居住在東京(開封)。宋徽宗時供職翰林院畫院。善長畫橋樑,城郭,市肆,街道,河,舟,車。「後以失位家居」買畫為生。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畫家,一生作品眾多,大都失傳,只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流傳至今。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都城開封市的繁華景象。畫長582.7厘米,寬24.8厘米。畫中人物587個。有動物,植物,船等等。

《清明上河圖》成畫以後,歷經魔難,四次入宮,五次被盜。張擇端畫好畫後,進宮呈給宋徽宗,宋徽宗一看畫中人物鮮活,都城繁華,氣象萬千,歌舞昇平,繁華富庶,非常喜歡。提筆寫下《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便拿出私藏的雙龍印章給《清明上河圖》蓋了章。一天宋徽宗拿出《清明上河圖》仔細觀賞,發現畫中有乞討的乞丐,街道上跑的豬,城門口懶散的士兵,這和太平盛世有點不太和諧。徽宗皇帝馬上不高興了,就把舅舅向中民叫來,把這幅畫送給了他。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國所滅。《清明上河圖》也被金軍帶回金國。金國書畫官張著將此畫私藏。後金被元朝滅亡以後,《清明上河圖》又進入宮廷。元順帝至正年間,宮中有個姓裴的裱畫的工匠,用臨摹膺品,盜走了真的《清明上河圖》。隨後將此畫高價倒買。不知去向。到了明朝隆慶年間,在查抄當朝宰相嚴嵩的家產時,意外的發現《清明上河圖》,此畫隨後又被送進宮廷收藏。

明穆宗不太喜歡字畫,成國公朱希忠趁機湊請皇帝把《清明上河圖》賜給他。皇帝便請人估高價,抵其奉祿打折賣給了他。不成想,此時,畫卻不翼而飛。查了好久,也沒找到《清明上河圖》這幅畫。

最後,這幅畫卻落入東廠首領馮保之手。清兵入關後,此畫相繼被達官顯貴收藏。有個叫畢沅得了此畫。清廷為此畫將畢家搞的家破人亡。此畫又進入清朝宮廷。1911,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弟弟溥傑為名,將大批珍貴文物偷運出宮,這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5年,東北滿洲國滅亡前夕,溥儀帶大量珍寶到通化,準備乘機逃往日本,飛機還沒有起飛,就被蘇聯紅軍俘獲,聯同珍寶一起交回中國政府。《清明上河圖》先存放在東北博物館,後被故宮博物院收藏。《清明上河圖》幾經流落,能保存到今天實屬不易。今天的人們能看到這幅珍貴的畫卷,真是一種幸運。謝謝邀請。


先不說《清明上河圖》的真偽。舉例說一說,我們使用的身份證是否與本人身份一致呢?姓名與出生年月是真實的嗎?國家認可,流通使用著的證件,還要勞師動眾,多個部門考證去較真辯偽?張擇端的寫生風景畫《清明上河圖》,經歷過戰亂洗禮的千年捲軸畫,在國家的認證、保護之中,安居落戶在中國古建築:故宮博物館。我們國家的國寶,還要考證嗎?這不是否定了前輩大批的專家和權威人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