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費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一般來講,被丟掉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然而那些被丟棄的食物中卻有很大一部分是既好又新鮮的食物。

農場

土地里長出來的食物,可能因為長相不太容易被出售,於是被扔在了地里,等著腐爛;或因產量過剩,大量的蔬菜瓜果賣不出去,慢慢腐爛變質;在運輸的過程中也會浪費掉一部分。

菜市場

每天下午收市時間到了,可是,還有很多蔬菜瓜果沒有賣完,儘管它們還很好,還可以吃,但還是被默默地扔進了垃圾桶.....

超市

上架的食物晚間收市之前還沒有賣完;大量食物因為臨近保質期消費者不買單;大量食物因為不影響食物安全的外殼包裝磨破了一點;或者還有很多種可能,原本完好無損的食物,只能扔進垃圾桶…

麵包房

為了讓消費者獲得因為有更多選擇而帶來的滿足感,麵包房每天生產著超過實際需求量的麵包。夜晚降臨,這些多出需求麵包,也只好默默地被扔進垃圾桶。

冰箱

我們每周定期把冰箱塞滿,可是,冰箱似乎總也清空不了。太多食物從超市帶回,塞進冰箱,又原封不動地塞進垃圾桶…這樣的情景,恐怕很多人都很熟悉吧…

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讓那這些將被丟掉的食物聚集起來,送給需要的人,豈不是兩全其美?

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Food Bank),雖然它名字中雖有「銀行」二字,但是與銀行的功能卻完全不同。「食物銀行」其實是一種剩餘食物收集和分享的慈善平台。食物銀行通常都是非營利的慈善組織,目的是將本來可能被丟棄的食物分配給有需要的人,以此來減少食物浪費,同時應對飢餓問題。

中國大陸首家食物銀行成立

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成立於2004年11月,是上海第一家經民政局批准並正式註冊的民間環保組織。從2013年開始,上海綠洲公益開始關注食物浪費問題,並在當年年底進行一場關於食物浪費的小調查。2014年,綠洲食物銀行開始試著收集和分發一些食物。

綠洲食物銀行已在浦西長壽社區設立了一個服務點,每周五下午都會有幾名拿著環保袋前來領取食物的受助者。

綠洲食物銀行上海浦西服務點救助的七戶家庭中,有六戶受益者願意接受食物銀行分發的食物,他們表示「不會介意這些食物臨近保質期,哪怕超過保質期一兩天也關係不大,只要不是超過很長時間就可以。」

綠洲食物銀行的負責人說:「對於大批的食物捐贈,我們會跟廠商簽署協議,等食物被運送到我們這裡後,我們會根據保質期作出篩選,確保食物都是在保質期之前,然後我們再分揀分類。收集到的蔬菜水果等生鮮食物,儘可能當天分發完。」

剔除過了保質期等問題食物後,志願者們將食物分為原材料和包裝食物等不同類別進行運輸和儲藏,並按照食物的保質期制定分發的時間先後順序,然後發放到有需要的人群手中。

目前食物銀行的合作方,也就是食物捐贈方,主要是一些做網上超市的電子商務、都市菜園等,這些企業會定期地給食物銀行捐贈各式各樣的食物。一些外企也會不定期地捐贈食物。

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的冷櫃

在上海的西康路上,有一個免費領取食物的冷櫃。這是上海綠洲食物銀行和兜約餐廳合作開展的,兜約餐廳會將店內每日富餘的安全食物放置進這台冷櫃,等待真正有需要的人免費來領取這些食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將多餘的食物捐助到這裡,從而減少浪費,幫助他人。

我國的食物浪費問題是相當嚴重的,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同時,還有許多人因各種原因面臨著食物短缺與不足的問題。如果有「食物銀行」將其中較耐儲存的部分收集起來,分配給有需要的組織或個人,那些本該被浪費掉的食物,就具有了新的更大的價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