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那一片區域準確的說法叫做「奉先寺」。

奉先寺是現存龍門石窟建築羣之一,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洞窟,也是龍門石窟的主窟。奉先寺鑿建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到上元二年(公元672-675年),是唐代石窟藝術中的精品。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正面與側面的中上方的巖壁上,有一些鑿出來的方形孔洞,這說明在奉先寺大佛在完工後的一段時期,這片區域是有外圍建築遮擋大佛的。雖然查不到相關資料,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空洞是用來安置木製桁架的,與地面的木製立柱相互支撐,奉先寺在一段時期內應該是存在一個木結構建築羣的。但是這種木結構的古建築很難長期保存,一旦國家陷入動亂,很容易失去維護而坍塌,或者直接毀於戰火或者雷擊。

這些洞窟多是利用天然溶洞開鑿,與青山綠水相互融合呼應,顯示出一片自然清幽的景象。

上圖為民國時期盜毀最嚴重時的龍門石窟,龍門西山上連個樹毛都沒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龍門石窟的面貌,比如石窟下邊伊河沿岸的道路、石窟之間的棧道以及奉先寺大佛前的平臺與臺階,都是現代修復的。

如果這樣的亂世在持續下去,可以想像龍門石窟會很快變成什麼樣子。另外在小編小時候,大概是1982年吧,伊河與洛河曾經發過一次大水。如果你遊覽時觀察的仔細,在奉先寺北邊不遠能看到有個伊河水文站,旁邊的山壁上有個標示當時水位的刻度表。當時的水位好像將藥方洞都淹了,去奉先寺區域要乘船纔行。

所以像龍門石窟這種古代建築羣,經過上千年的水浸日曬,以及歷代亂世的人為破壞,現在已經完全無法想像或者復原當時的原貌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