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ping閱讀外國作品為什麼痛苦? ——以《戰爭與和平》為例2015-08-17 11:22424

閱讀外國作品為什麼痛苦?

——以《戰爭與和平》為例

武漢一中 高尊平

第一次接觸《戰爭與和平》是在10年以前,那時懷著虔敬的心情打開第一頁,讀了幾行字,隨意翻了翻,就擱在一邊。覺得自己的品位難以匹配託爾斯泰的精神高度,就放棄了。而在這之前,我已經將《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讀完,儘管似懂非懂。

第二次閱讀《戰爭與和平》是三年以前,因為要教學《外國小說欣賞》中的《娜塔莎》,被迫找來三卷本的《戰爭與和平》,將相關的情節瞭解了一下,將相關的章節閱讀了一遍,仍然沒有看完。

現在是第三次拿起《戰爭與和平》,強迫自己完整地讀一遍。儘管好幾次想打退堂鼓,但還是控制自己將其讀完。

讀過,應該會有很多收穫,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閱讀過程會很痛苦?我想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姓名過於冗長,且難以尋覓名字的含義。如第一頁的一個女官的名字——安娜·巴甫羅夫娜·舍雷爾,由三個單詞共10個字組成,又如同頁皇后的名字——馬利亞·斐奧朵洛夫娜,由兩個單詞共9個字組成,字元串很長不說,而且含義不明,這和讀《紅樓夢》的感受簡直是雲泥之別。

二是地名同樣繁瑣,且不明東西。如954頁(董秋斯譯,中央編譯出版社)有這樣的地名:克拉斯納亞·巴克拉、斯摩棱斯克、諾夫哥羅大路、奧加的圖拉、利阿贊、巴赫拉對岸的圖拉大路。這些地名不僅念著彆扭,而且不明東西,很難對這些地名加以定位。這又和讀《三國演義》的感受很不一樣,《三國》中的古地名轉換以後總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對應的位置,人物的行動很容易理出軌跡。

三是竄入大量的法語,閱讀起來很不順暢。比如第二頁的一段話:

我還以為今天的慶祝會已經取消了呢。Je vous avoue que toutes cêstes et tous ces feux d"artifice commencent à(老實說,所有這些慶祝會和放焰火變得討厭起來了)

「假如他們知道您的心願,那個宴會準會延期的嘍!」王爵說道。正如上緊發條的鐘錶,由於習慣的關係,他說些他不想要別人相信的話。

「Nemetourmentezpas.Ehbienqu"a-t-ondécidéparrapportàladépêchedeNovosilzoff?Voussaveztout.」(請您不要折磨我。哦,他們就諾沃西利採夫的緊急情報作出了什麼決議?這一切您瞭若指掌。)

看看,看看,你說怎麼讀得順暢?當然保留法語是必要的,它忠實地紀錄下當時的俄國宮廷和貴族盛行的洋涇浜——在說俄語的過程中摻入大量的法語,以顯示自己的時尚和高貴。這一現象表明,俄羅斯當年的崇洋媚外比中國當下要嚴重得多!這顯然和俄羅斯建國歷史短暫、傳統文化稀薄、根基不深有關,正是這種文化的迷失和不自信導致「休克療法」在俄羅斯實行,使俄羅斯70年的財富積累被美國洗劫一空。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對於國家發展的影響多麼重要!再來看看美國,美國儘管可以忽悠俄羅斯採用休克療法,但美國又何嘗不被自己的表面強大所忽悠,美國的衰落是必然的,——因為它的根基更加淺薄!。

四是歐化長句鋪天蓋地,讓人頭大。如果說,議論性的文字採用長句有其合理性,因為可以使表達更加嚴密、精確,且能清晰地顯示出邏輯關係,那麼敘述性的文字採用長句就是一種怪癖了。下卷的第二個總結共十二章,幾乎全由議論性文字組成,典型的如下面一段話:

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想承認,智力活動指揮民族的行動,因為那種見解不能用法國革命很殘酷的屠殺是由人類平等的教義引起的這事實來證明,也不能用很殘酷的戰爭和死刑是由轉變的說教引起的這事實來證明。(1147頁)

這個長句首先採用一個長賓語,賓語又採用了一個二重複句,「用……事實」還是一個長長的狀語,狀語中又含有復指成分,故而形成結構複雜的長句,讀起來費勁,理解起來費神,而且「由轉變的說教引起」還莫名其妙。你就知道這種歐化長句已經把譯作家給繞進去了,你就知道譯作家的水平其實難以讓人恭維。儘管美其名曰「著名文學翻譯家」。又比如:

只有宗教可以把沒有它的幫助人類就不能理解的事對我們說明:為什麼,為了什麼緣故,仁慈的、高尚的、可以在人生中找到幸福的人——不僅是不傷害任何人的,而且是別人的幸福所不可缺少的人——被召去上帝那裡,至於一些殘酷的、無用的、有害的人,或那些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是一種負擔的人,卻留在世上。

由並列短語構成的定語、用破折號加入的注釋、二重複句,這些因素使長句結構變得複雜起來。

再來看看敘述中的長句:

所有她那內部的活動,她對自己的不滿,她的痛苦,她向善行的追求,她的馴良、仁愛和自我犧牲——這時候都在她那雙燦爛的眼睛裡閃光,在她那溫柔的笑容中閃光,在她那和藹的臉上每一特徵中閃光。

由並列短語構成的主語,以及三個分句組成的謂語,使這個句子變得冗長,粘滯。

五是大量的靜態的環境描寫、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讓閱讀變得非常喫力。這和中國小說長於敘事,長於在行動和衝突中快速推動情節從而吸引讀者的寫作方式大不相同。

六是文化的隔膜造成理解的障礙和情感的疏離。無所不在的宗教文化和我們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對法餓戰爭的背景知之甚少,以及風俗的迥異等原因,使我們閱讀理解起來都有困難。

《戰爭與和平》畢竟是一流的名著,雖說和《百年孤獨》比起來,少了一些閱讀的快感,但它對俄羅斯貴族生活的展示,對彼爾、安德來、娜塔莎、瑪麗等人物心靈的探索,對善惡的對比描寫,還是能夠深深地感染和打動讀者。相較於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古爐》——我至今也沒有勇氣讀完——《戰爭與和平》仍然是有魅力的。


人名看起來又長又陌生;翻譯的問題,翻譯外文要尊重原文,所以肯定不如用母語寫作的作品讀起來通順;這本書所展現的景觀非常宏大,有很多令人感覺生疏的歷史背景,難以產生代入感;列夫託爾斯泰的作品總是展現波瀾壯闊的眾生百態,所以讀起來並不輕鬆;還有就是年代問題,我們現在的時代和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樣,比如讀莎士比亞讀普希金,一開始也會覺得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