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郭子儀的人生經歷開始。

郭子儀出生在神功元年(697年),由武舉入仕,一生共侍奉過四位皇帝。用現代的話說是典型實力派。

之所以功高震主,但卻平安到老,我覺得與他的人品和他的格局有很大關係。

我們就從他的人生履歷開始,說說他的人品與格局。

1

1

郭子儀雖然由武舉入仕,但是武將於和平年代很難建功立業。實力再強,還要有機遇。

這個時候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爆發安史之亂。玄宗遠走蜀地,大唐江山岌岌可危,奪情啟用了正在為母守孝的郭子儀。

郭子儀因此加封衛尉卿、單於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之後肅宗繼位,郭子儀又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朔方節度使,開始了收復李唐江山的序幕。

隨著收復失地,他的功勛也一路飆升,位列國公,成了一品大員。

2

雖然有了功勛,官居高位,但郭子儀品性低調,自然做著本來的自己。

一方面戰場上他處處做士兵的榜樣,衝鋒在前,部隊所過之處也不侵犯百姓。他深知農民生活困難,負擔很重,籌集軍糧確實不易,親自耕種,解決軍需,贏得了百姓讚許。

另一方面對於他的同僚他也積極幫扶,即使有的人和他曾經有過節,他也不避諱。大將李光弼,常和他觀點不和,但是郭子儀還是舉薦了他。李光弼初以為是郭子儀要加害他,後來才知道是舉薦,二人冰釋前嫌成為摯友。

品德為郭子儀贏得了民心,也贏得了軍心。

3

除了有士兵支持,百姓愛戴,朝堂上郭子儀也讓皇帝和大臣徹底信服。

肅宗去世,代宗,德宗先後繼位,朝堂上便有些大臣蠢蠢欲動,讒言聖上。

郭子儀遭到了貶斥。

但是郭子儀並不難過,平淡待之。此時戰火再起,國家用人之際,郭子儀不計前嫌,依舊重新披掛上陣,認真為國家效力戰場。

這贏得了皇帝的心。

德宗甚至尊他為「尚父」。

4

朝中那些妒賢嫉能的小人都出來,處處刁難郭子儀。

郭子儀置之不理,甚至人家把他家的祖墳給刨了他也不計較。

當時有個叫太監叫魚朝恩處處給他穿小鞋,大家都懷疑盜刨墳的事是此人所為。但郭子儀卻說這是自己約束部下不嚴有毀壞他人的墓穴,得到的報應。

後來魚朝恩聽說了,也對郭子儀刮目相看,不再加害。

5

郭子儀雖然功高,又常年在外作戰,卻對他的家人要求嚴格。

他的兒子個個成才,沒有一個違法亂紀。人們都誇讚他教子有方。

這樣一個被廣泛讚賞的郭子儀,贏得了君心,軍心,民心,人們對他尊重還來不及,怎麼會懷疑他會圖謀不軌呢?

就算皇帝有這樣的懷疑,也會考慮到他的社會影響不敢動搖他的地位的。


第一個原因,我認為是當時的唐朝根本離不開郭子儀

就像蜀漢時期,劉禪離不開諸葛亮,雖然諸葛亮開府議事,很多事情都繞過劉禪,但是蜀漢政權還是需要諸葛亮,因此,只要諸葛亮不反,劉禪不會去惹諸葛亮。

郭子儀也是這樣的,在安史之亂爆發初期,郭子儀收復河北、河東等地,757年又收復長安、洛陽進位中書令。759年因為相州兵敗被解除兵權;762年太原、絳州再次發生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解除了兵變,但是不久又被解除兵權;763年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才被再次啟用,帶兵收復長安;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再次擊潰吐蕃,穩定了關中。

可以看出,朝廷對郭子儀也未必是放心,基本經歷了三起三落,用到你的時候就給你兵,打完勝仗就解除你的兵權,一直到基本平叛。

這時候郭子儀已經68歲了,經歷了幾朝老蔣,立下赫赫戰功,從未有謀反之心的一個68歲老人,朝廷還能放不過嘛!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是郭子儀自己做的很好

其中有一個說法是,郭子儀四門大開表忠誠就很有代表性。

郭子儀的汾陽王府從來都是四門大開,很多人隨隨便便就進來的,有一次一個太監來找郭子儀,郭子儀正在臥室幫夫人梳妝,就讓太監進了臥室,太監走後,郭子儀的兒子覺得父親這樣做不妥,有損名譽,並且府門一年到頭都大開著,讓人看笑話。

郭子儀就告訴兒子,我現在當這麼大的官,位高權重,如果我把大門關上,別人肯定以為我要密謀造反,從而引來殺身之禍,如果我四門大開,任何人都可以進出,府中的一切都在皇帝眼皮底下,就會放心。

這大概也是郭子儀功高震主而善終的原因吧!


大唐郭子儀是武舉出身,武藝高強,能徵善戰。最大的功勞是平定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的七年中戰績彪炳。從激戰河北到收復兩京,被封為汾陽郡王。安史之亂後,又屢次出馬,維護了王朝的利益。功高蓋世,天下人盡知。回紇和吐蕃聯合入寇時,郭子儀單槍匹馬入回紇營,說動回紇反過來支持唐朝,可謂威名動華夏,勇氣吞寰宇。謙虛謹慎,不專兵權,避免朝廷猜忌。打仗時不侵犯百姓利益,減輕百姓負擔。對同僚以誠相待,不排擠,如舉薦李光弼。知道進退,不出格,不搶權。朝廷終究覺得郭是忠勇可靠之人。皇家與郭家還聯姻了。


郭子儀出身官吏之家,早年並未得到重用。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後,國家幾近覆滅,安祿山率領的大軍幾乎戰無不勝。正當這等用人之際,郭子儀被拉出來,封了個朔方節度使,奉旨討伐叛軍。 這也是郭子儀的成名之戰。他率領大軍不僅收復了大量失地,還大敗史思明、崔乾佑等領導的叛軍,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這才得以保全下來。可以說是功臣又是一個可以極得信賴的人。當然人太出名了皇帝也害怕,畢竟唐朝也經歷過戰亂,郭子儀曾幾次被解除兵權,但在那個人才極缺的年代,皇帝又不得不重先啟用信得過的人,郭子儀在立功之後也是小心翼翼的,能不碰的盡量不碰,皇帝也看出了原因,放了他一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