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如果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以及行爲的普遍性這樣的心理傾向被稱爲虛假同感偏差。這種偏差會使人堅信自己的信念、判斷,即使犯了錯也不更改,尤其在當他遇到與自己相左的意見時。

  一旦我們陷入虛假意識偏差,我們就很容易自以爲是,而這會嚴重阻礙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也會影響我們人際關係好壞,如果我們懂得這個定律,我們就會預防自己出現這個錯誤,從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一、自我認知偏差會讓我們走入誤區

  虛假同感心理偏差使人們在認知他人時,總把自己的喜好戴在別人頭上,先入爲主地假定別人跟自己一樣:如果自己疑心重重,別人就也有多疑病;如果自己喜歡交朋友,別人就也喜歡交朋友;如果自己結婚好,就認爲所有人都以爲結婚好。

  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喜好生硬地套在別人頭上。如果我們懂得掌握虛假意識偏差這個定律後,就可以令自己走出許多誤區,生活中也能避免自己做出“費力不討好”、令對方無法接受的荒唐舉動來。

  還記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嗎?五個盲人摸到大象的部分都不同,但是他們都以爲別人和自己摸到的是一樣。虛假意識偏差,往往阻礙我們理解他人,也讓我們無法看清人性與世界的真相。

  二、理解但是不能代表會認同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羅斯曾經在大學生中進行過一項經典的研究試驗。他問大學生們是否願意帶着一塊寫着大字的廣告牌在校園裏散步半個小時,同意的話將有10美元的酬勞。

  有人願意也有人不願意,可奇怪的是他們都認爲校園裏應該有三分之二的人會贊成他們的選擇,即同意的人覺得其他同學也會同意,拒絕的人也覺得其他人也會拒絕。

  那些靦腆的同學覺得其他人也不可能僅僅爲了10美元就像個傻冒一樣戴個廣告牌去溜達很顯然,他們的“覺得”都是不正確的。

  不是每兩個人之間都能心有靈犀的。有時,你認爲這樣做明明是爲對方好,或許對方也知道你的心思,但就是對你的做法持不同意見。

  比如我們天氣冷了,我們總是想提醒孩子多穿衣服。但是孩子並不一定會聽從你的想法。有一個冷笑話叫做,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虛假意識偏差讓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並不一定是對方需要的,你會覺得自己費力不討好。對方會覺得,我需要的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東西。

  如果我們懂得這個偏差,知道誰也無法替代誰去感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會尊重對方的感受與選擇,纔會贏得對方的尊重,而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元的世界。

  三、多溝通才能避免誤解

  你喜歡的東西,不一定別人就會喜歡,你感覺到的東西,未必別人就一定可以意識到。就像許多戀愛中的女人所說的:“他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你在想他給你一個吻的時候,偏偏他買了棵白菜叫你去做飯;你想着週末去哪裏玩的時候,他卻想着加班是不是可以多賺些錢,他認爲這是對你負責。

  這都是虛假意識偏差,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還應該尊重對方的看法,互相理解後的生活纔會有幸福和美妙,也會重新發現對方真正需求是什麼。

  在我們和他人交往中,喋喋不休地跟別人聊天時,要想想對方是不是願意聽,不要只爲了自己盡興,把朋友都給說跑了。

  朋友間可以互相傾訴,不過一定要掌握分寸,同時我們還要做到伏爾泰說過的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如果能這樣的話,相信很多矛盾都不再是矛盾了。

  人與人是不同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不可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我們同樣不能將自己的感覺強加給別人,多給彼此一點空間,多聽聽別人的聲音,拿出自己寬宏的姿態來面對別人,面對人生。這樣別人舒服,自己舒服,你也會變得越來越睿智。

  今日話題:你有這種虛假意識偏差嗎,歡迎留言與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