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老王上腹部出現隱痛,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查胃鏡,但老王害怕胃鏡難受拒絕了胃鏡檢查,醫生按“慢性胃炎”喫藥治療。

  服用了一段時間後,老王胃痛的症狀有所改善,便沒太在意。去年開始,老王的胃痛時好時壞,之前管用的藥也沒那麼靈了,更沒想到的是,老王開始越來越消瘦、臉色變黃。

  最後,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醫院住院檢查治療。一查結果發現,乙肝“大三陽”,乙肝病毒DNA陽性,膽紅素異常升高到了兩百多,超聲診斷“肝硬化”。

  肝硬化爲什麼引起“胃病”

  沒想到誤以爲多年的“胃病”,原來是肝硬化!明明是胃痛,肝也沒有不舒服,是不是醫生搞錯了呢?

  醫生解釋說,老王胃病的症狀可能是門脈高壓導致“門脈高壓性胃腸病”。

  原來,肝硬化後,食管、胃底及整個消化系統的靜脈迴流入肝都受阻變緩,表現爲胃腸道淤血,繼而出現胃痛、食慾差等胃腸道不適的症狀。如果肝病繼續發展下去,胃腸迴流的靜脈就會膨脹曲張,以胃底和食管靜脈曲張最爲常見。當靜脈壓力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出血。

  肝硬化後那些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平時看似沒有問題,但極易因各種誘因(如喫過硬食物、過度勞累、用力負重甚至用力排便)而破裂,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肝硬化也要查胃鏡

  提到肝硬化就不得不提醒大家,肝硬化也要查胃鏡。

  這是因爲,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肝硬化患者引起突發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胃鏡能判斷和評估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有肝硬化的患者可先通過內鏡,來評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情況以及出血的風險,再決定是否做進一步的治療。

  假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明顯,或者已經有出血,醫生可內鏡下實施微創治療(包括對靜脈進行套扎、注射硬化劑、或組織膠注射)止血,以達到消除胃底及食管的靜脈曲張。

  因此,做胃鏡對肝硬化和慢性肝病病人的診斷治療意義重大。同時胃鏡也是部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的最簡便、有效、安全和經濟的手段。

  爲什麼腹痛/胃痛誤診特別多

  老王的肝病當做胃痛治療了這麼多年,當然見不到明顯效果,可見,胃痛誤診特別多。

  這主要是因爲內臟神經多有交叉支配,對疼痛的定位不是那麼準確,不像皮膚哪裏疼能夠指的清楚。比如胃本身沒有問題,只是膽囊有炎症,表現出來可能現像胃病一樣有餐後疼痛和厭食症狀。

  此外,胃痛/腹痛的背後所反映的疾病可輕可重,有緩有急。輕到胃腸受寒痙攣,重到惡性腫瘤,緩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急有胃腸穿孔。胃痛/腹痛雖然常見,卻也是情況變化最多處理起來最爲複雜的症狀。

  最後,可能導致胃痛/腹痛疾病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大多爲胃腸道、肝、膽、胰腺等疾病,另外還有心血管疾病、婦科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疾病、鉛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中毒代謝性疾病以及神經官能性腹痛。

  因此,胃痛/腹痛不能簡單地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需要接受全面系統的檢查,明確是心血管的問題,還是消化系統的問題,具體又是哪個消化器官出了問題,這樣才能抓住疾病的根源進行有效治療。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馬醫生推薦

  爲了感謝廣大讀者長期以來對蘭世亭的關注和支持,更好的服務關注健康的朋友們,蘭世亭將在本微信公衆號原創健康科普文章中,精選優質內容,由醫生主播,錄製爲優美的音頻形式推送給大家,讀者朋友可以在線收聽。傳播善意,呵護健康,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