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For新生兒-小兒科醫師怎麼說

出生後即奠定關係基礎

奠定親子關係的黃金時期,並非從孩子會說話才開始,早在寶寶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可著手進行。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醫師表示,雖然寶寶出生後還不會說話,但媽咪可先由母乳哺餵及肌膚接觸,藉此建立寶寶的安全感,未來在帶養孩子時,家長也會更用心。周怡宏醫師指出,「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媽咪,在分娩之後,可請醫護人員協助將寶寶放在腹部,並緩緩往上移至胸部,讓孩子感受媽咪的肌膚,此時寶寶也會嘗試含住媽咪的乳房,對寶寶來說,這就是人生第一次親子關係的建立。過去曾有研究報導指出,雖然我們不太記得小時候發生過哪些事,但在嬰兒時期和媽媽接觸的時間裡,其實會把這些情境刻劃在腦海裡,縱使長大後無法刻意回想起來,不過確實會將這段期間內家長的所有視聽及行為留在腦海深處。」

從出生開始 與寶寶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從餵奶滿足基本生理需求

周怡宏醫師建議,媽咪採取母乳親餵是建立彼此關係的重要指南,在親餵的同時,寶寶除了能夠補充最天然的營養,也能觸摸媽咪的肌膚,感受母親的心跳及呼吸,將有助於穩定情緒。此外,如果媽咪平時勤於照護肌膚,讓肌膚保持柔嫩的觸感,也會讓寶寶留下舒服的良好印象,避免為寶寶帶來不愉快的觸覺體驗,往後等孩子在與未知的人事物接觸時,較不易怯懦。

他提醒,餵奶有幾個要領,是值得父母親留意的關鍵,以免造成寶寶心中的「陰霾」:「媽咪須特別注意寶寶的尋乳訊號,像是嘴巴出現吸吮動作、舌頭往外伸、嘴角往一邊偏、手往媽咪身體移動等,察覺後可以先給予孩子一個溫柔的眼神,再把寶寶抱到身上餵奶,久而久之,只要當寶寶看到媽媽的神色,就知道自己的生理需求將被滿足;反之,如果媽咪未察覺寶寶的需求,恐造就孩子往後不易滿足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家長抱寶寶的姿勢也有所講究,無論是手勢或力量,都要讓寶寶覺得舒服且放心,避免使他出現隨時要往下掉的恐懼感;有些父母會一邊講電話一邊餵奶,這是不正確的行為,除了可能引起孩子恐慌之外,寶寶也能察覺家長的漫不經心,建議爸爸媽媽應於自己不被任何事物打擾的狀況下再行餵奶。」一旦寶寶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能被滿足,長期下來就可建立寶寶對父母的信賴感,進而影響往後的人際關係應對,只要孩子能信任父母,未來就可成為有誠信的人。

尊重每個寶貝的不同之處

每個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可愛,但周怡宏醫師指出,仍有不少父母在生下寶寶後,發現寶寶的性格不如原本預期,便難以接受,造成親子關係疏離。不過,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出生之後所擁有的氣質,是他人模仿不來的特色,且無法自己選擇強弱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同一件事時,不同人會出現不一樣的反應,例如有的孩子要不到東西,就會在原地哭鬧不休(甚至被冠上「磨娘精」的稱號),有的孩子則在經過父母溝通後,就能夠理解,且不吵不鬧。經由氣質帶來這些迥然不同的表現,我們才得以透過五官之外的途徑,去辨識每個不同的寶寶及親朋好友,但氣質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所以父母不應刻意將寶寶調教成心中理想的氣質類型;相反的,爸爸媽媽要學著順應孩子的特色,避免對寶寶帶有成見,並找出背後因素,再加以引導安排,千萬別和孩子硬碰硬,以免傷了感情,又無法達到有效的教養結果。

爸爸如何與寶寶建立關係

從出生開始 與寶寶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過去有研究指出,父親如果在寶寶出生數個月內,皆參與育兒過程,且與孩子互動良好,待寶寶成長至幼兒時,行為較不易出現障礙,且對學習力有正向影響,並有助於未來融入同儕團體,這項實驗結果對男嬰來說又更為明顯。周怡宏醫師表示,爸爸的聲音、眼神都和媽媽不同,且比起女性的高音頻,嬰幼兒對男性的中低音較有反應,兩方一起育兒,就可為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所以爸爸不妨多騰出時間照顧寶寶、與他一同玩樂。「雖然父親無法對寶寶進行親餵的動作,但一般被認為是親子運動的最佳幫手,因男性的爆發力、肌耐力皆比女性出色,一旦和寶寶運動,可以讓他體會不同於媽媽所帶來的手腳、關節、軀幹等伸展動作,且爸爸帶寶寶玩的活動大多與媽媽不同,通常都會為孩子帶來非常新鮮的體驗。就統計數字來看,媽媽陪孩子玩的時間較長,但次數較少;相對的,許多爸爸經常陪寶寶玩,不過玩的時間都不長,爆發力雖強,耐心卻也不如媽媽來的多。


有趣的是,縱使爸爸陪玩時間較少,但許多寶寶在爸爸陪伴時,會顯得特別開心。」 Part2 For大寶寶-親職專家怎麼說 「陪」與「懂」為2大重點 育有一子一女的親職教育專業講師魏瑋志,同時也是知名親子部落客「澤爸」,原本就讀電機系的他,在有了孩子之後,靠著自身經驗與收集而來的各種資料,搖身一變成為許多家長的教養急救站。他認為,真正的親子關係並非代表父母與孩子待在同一個空間或僅待在彼此身邊,而是需要互動才能成立,如果在同一個環境裡,孩子自己玩積木,父母卻在他身旁滑手機,雙方只是兩條不交錯的平行線,「親子關係建立在『陪』與『懂』兩個字上,陪伴寶寶時,爸爸媽媽必須和他互動、聊天,才能了解孩子的個性;了解孩子的屬性,父母才懂孩子在想的事和想說的話,尤其有些寶寶心裡已經有想法,但才剛學會說話,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惱羞成怒便忍不住生氣,家長若能從寶寶的隻字片語推敲出生氣的原因,就可利用當下機會教導寶寶新詞彙,幫助孩子在未來的表達越來越順暢,不只有助於教育,在過程中親子雙方都能逐漸看懂對方的心思。」 魏瑋志老師指出,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最底層至最上層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被愛和歸屬需求、自尊需求及自我實現,在幼兒時期,父母應盡力完成寶寶的生理及安全感需求,而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最好的能量來源,一旦這兩種需求相繼被滿足後,高一層的需求才有辦法產生,尤其安全感的基礎建立得紮實且深厚時,未來就可發展穩健的人際關係,縱使孩子某一天像船隻一樣出港遠航,最終都會回到家人的身邊,彼此關係便能長久又永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