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應當給予認真對待。就拿現代西方工業文明來說,工業革命極大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便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全球性難題,正在威脅我們唯一生存的家園——地球。西方對此束手無策,只能轉嫁危機,將高耗能的企業轉移到欠發達國家,保護自己國家的環境不被污染,這麼做法並不能解決全球性難題,只會使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工業革命正在摧毀正常的道德秩序,弄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空前緊張,無法信任彼此,逐步喪失人生的意義,對人類生存的法則提出挑戰。

《易經》則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完全按著自然的規律進行生產生活,有助於解決世界性難題,可以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向全世界推廣,如果人人了解易經以後可以讓原本以為浮躁的社會靜下來。否則易經僅少數人掌握,智慧成為幾個算命先生裝神弄鬼的把戲,遺害無窮。

我認為《易經》可以進入教科書。


個人認為《易經》可以作為大學哲學系的教科書之一,也可以作為文學系的選修課之一,因《易經》比較難懂,中小學生可以不學。

易經最主要的六十四卦的易理,每一卦都包含我們先輩的智慧,是我們先輩觀察自然後的總結,對於人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謝邀!先梳理《易》產生的源頭,傳說易八卦是伏羲所作,在文字產生之前出現,上古民眾採用結繩記事,結繩狀稱之為陽線「九」和陰線「六」。我們熟知的「三九天」,九、六用來紀年月日,將太陽寒暑往來的周期記為360天一年,每月30天,八卦的九一六二等等指某年某月某日。卦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探討卦的爻辭,爻,變也,動也,動則有悔,一變而生新卦,反映了古民的事物發展觀點。最早記載爻辭的是近來考古挖掘的殷墟甲骨文片,商朝重鬼神,與鬼神溝通的方式就是巫師、祭司,巫師還掌握一定醫術,通常擔任部落首領。甲骨文爻辭沒有形成完整的六十四卦,記錄了王侯的起居王事等等,可知現本《周易》經由商朝末期改編過的。這樣一部難懂的歷史記錄,選入教材有點不適宜。文句晦澀不說,重複、錯漏、衍文多出現在《周易》中,若不能仔細檢訓,豈不有誤人子弟之嫌?


謝邀: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又是將高深的哲學理論體系運作於現實的社會現實中,無論歷史向何發展,社會如何變遷,它一直在時時緊扣社會的現實,象這樣的文化理論完全可以納入哲學體系類的教科書中,不但可以發揚傳承,還要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以有這樣的老祖宗而自豪和驕傲,幾千年的傳承了,難道不應該珍惜么?或者是不值得珍惜么?都不是!而是更應該加倍珍惜,要當國寶般的傳承下去,就連世界上都有好多的研究機構,專門來研究我們的《易經》學說,難道說我們華夏子孫要落後於外國人不成:這可是我們的祖先的偉大,我認為應該,非常應該……

個人看法,不妥難免,望批評指正,謝謝,祝大家開心,歡迎評論。


這個應該在全國普及,因為現在好多小學生,中學生,包括大學生。要說全面的人生大智慧的話,都不一定能懂。現在的子女都嬌生慣養,生怕自己的兒女在外面吃虧了,受罪了。有一種說法是,吃虧也是一種福。讓學生從小接受更多的人生大道理,學會寬容,耐心,理解,孝心,包容。以更全方位全面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話,我相信將來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上立足,將如魚得水,應付自如。父母也省心,子女也幸福。子女以後幸不幸福,做為父母我們有很大的責任。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好多孩子自私心嚴重的很,不喜歡分享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好吃的東西。分享也是一種快樂,比如說你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與大家一起討論,子女問題,這也算是一種分享吧!謝謝你的邀請。


《易經》,既而被譽為群經之首,為什麼就不能入教科書呢?既然有益於人生,有益於社會,就可以入教科書。既然是大智慧,為什麼就不去傳承?幾干年來,如果不被推崇,不早就被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了嗎?相比於其它古籍,如四書五經,有多少不受易經影響?中古的三教九流,儒釋道三教為什麼會並列而被推崇?就是因為有價值,有益於人類社會。諸君以為如何呢?


我覺得是可以的,『易經』乃百經之首,易經講述的從開篇 『乾卦』人的一生從平庸到人生最高境界。講述人遇到各種困難如何化解,人生到達什麼樣的境界,我們可以參考易經學習其中的大智慧。入選教科書可以更好的推廣,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讓人們更好了了解中國文化,


一百多年來,中國人面對積貧積弱,前赴後繼進行救國救民,如今取得了一些成績,依靠的思想路徑是檢討傳統文化,學習西方文化,全力實行現代化,而不是依靠易經。如今初步實現國富民強,易經牽強附會生拉硬扯,硬說是自己的功勞,就有摘桃子的嫌疑了。人文社科生多關注一些民眾生活,自然科學多探索一些科技,這是正道。要是咋咋呼呼拿學生做實驗,是要不得的。


不可以。古人也只是先四書,然後學易。現代社會普通人不益多學。除特有性趣或從事傳門研究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