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世界因观察者的不同而不同。关键是如何进行定义。从哪些纬度可以定义收敛呢?我想无外乎时间和空间吧。空间上,需要筛选和定义K线形态,工作量蛮大。而时间的角度就简单些。以域内日作为基础,我们在日线上加一根K线,来看看域内日的三日模式。

把三根K线想像成「大、中、小」三个不同尺寸的盒子。我们可以得到两种三日域内日模式:大中小"和「大小中」。相对于两日的域内日模式,三日的模式收敛的特征愈发明显。甚至不用费心思关注单根K线形态。只要这两种三日模式出现,我们就能确定:价格的波动在收敛状态。

程序化思路

目的依然是测试1倍赔率下的胜率,并且比较三日模式和二日模式的异同。三日模式的突破界定是以中K线为基准的。原因么,既然是突破,级别如果太小的话,有效性就会打折扣。所以小K线被排除。

程序初步测试

测试品种:欧美,美加,美日

测试周期:十年(2006.01.01-2016.01.01)

测试条件:初始止损在中K的中线外侧10点,1:1止盈,H1突破幅度限定中K波幅的50%以内,无资金风险幅度限制,不限制域内日形态。

欧美胜率43%

美日胜率46%

美加胜率54%

结果依然不坏,虽然十年的平均样本只有70几个。

平均胜率43%以上,考虑到失败的突破依然可以带来反向的交易机会,人工操作的潜在的胜率可能会更高。推而广之,三日以上的收敛,形式有很多。只是规范和不规范的区别而已,本质是相同的。额外的收获有两个,一是:发现三日域内模式出现后,单向波动出现的频率似乎上升了。从原理上,可以理解为,随著收敛的时间变长,积累了比较多的能量。

二是:」大小中「这个模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传统的」黄昏之星"

(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