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沁心,在中國生活了23年,又在美國工作生活了16年,然後當起了十年海龜。有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背景,目前在外企當高管,常年中美兩地跑。有兩個生在美國的女兒,當過中國的小留學生,目前在美國讀大學。希望通過一支筆,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和美國。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引發了很多觀衆對原生家庭的探討,這些探討又引發了很多家長對孩子如何培養的爭論。放置到海外中小學教育,基本集中在兩個大主題上:“公私校的選擇”與“是否應該逼孩子”。

  尤其在第二個主題上,中國家長喜歡說“我來”,美國家長喜歡說“You try”,所以我們常說在美國天下都是“踹”(try)出來的。

  公校和私校各有千秋

  筆者在女兒上小學的時候,就是選擇去的私校。我們所處的學區在所在的城市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我們堅持送女兒去讀私校,原因是希望規範女兒們的言行,也就是我們國內所說的德育教育。

  筆者曾經參加過一次成人夏令營,主要探討家庭和婚姻問題。在爲期三天的活動中,筆者發現有幾個女士氣質和言行特別吸引人。相比其他女士,這幾位並非外貌強到哪裏,而她們的談吐、思想、風度,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她們的家庭也是普通的中產家庭,但是相比之下,她們的家庭顯得特別的和睦和溫馨,子女們也非常出色,富有愛心。

  筆者後來瞭解到,這幾位女士都是高中以前讀的私校(那年代大部分女士不就讀大學),也就是美國所說的教會學校。這些學校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爲人處世、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所以這裏畢業的學生都三觀正、氣質良好。參加完夏令營後,筆者就動了送女兒去私校讀小學的念頭。

  我們和其他一些家長探討了送孩子去私校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中國人家庭的支持。我們都是移民家庭,對於孩子如何融入美國社會、如何培養美國理念都經驗不足。送去讀私校,把孩子的言行意識(特別是女孩子)培養好,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抱着這個想法,我們幾個家庭都是節衣縮食,供孩子們上私校,一直到小學畢業。中學我們都沒有再送孩子去私校,不是因爲費用問題,而是我們普遍認爲中學是一個需要擴展各方面知識能力的時候。小學已經把孩子的德育基礎奠定牢固,中學開始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一般說來,私校都很小,學生從幾百人到一千多人,孩子們性格和家庭背景很靠近,不夠多元化。到了社會上,孩子們肯定不會只接觸這幾種類型的人。如果在中學階段不把孩子們的視野打開,讓他們學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即使是功課再優秀,到了社會上還是會喫很多虧。

  中國移民家庭普遍都會選擇名列前茅的公校,因此居住的小區也都是好小區。這裏的生源都出身良好的家庭,一些很亂的家庭往往集中在市中心的小區,那裏很難看到中國移民家庭的影子。

  在公校裏面,做團隊項目很多,每次都必須選擇不同的同學一起做,班級課也是經常打亂學生的組合,這樣都有利於培養孩子和不同人打交道,從而建立孩子的社交能力、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就這點而言,私校的環境就相對簡單了。

  公校因爲學生多,競爭也相對激烈,孩子們要學會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又如何提升自己的弱項。公校提供了多民族、文化、語言課的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第二種語言。筆者女兒所在的高中,就有近20種語言的選擇。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AP課,不少中國人的子女,在高中階段就修了很多AP課程,到了大學都可以提前1-2個學期畢業。

  女兒在國內讀私校的經歷

  由於工作關係,筆者的兩個女兒在國內讀過兩年的私校。因爲兩個女兒當時中文不夠好,都降了一級,一個讀初一,一個讀小學5年級。爲了方便女兒學習中文,我沒有選擇國際班,而是讓她們和中國學生住宿學習在一起。

  中國的私校要辛苦很多,每天早起晨練、晨讀,下午有各色補習班,晚上還要晚自習,每天忙的不亦樂乎。週末兩天是回家住宿,但是不少學生要去週末補習班,還有的同學因爲家長忙於工作只能留在學校過週末,有的甚至過節都要留在學校。

  因爲在美國小學期間德育基礎很好,她們非常受當地同學的喜歡,甚至當上了班幹部和三好生,老師們也都稱讚她們行爲規範非常優異。這兩年的私校,女兒的中文突飛猛進,離開的時候中文水平已經和同齡人差不多了。她們也結交了不少中國同齡朋友,友誼一直保持到了大學。

  回憶起這兩年中國私校的經歷,兩個女兒一直感慨功課和成績排名的壓力,相對之下,其他方面的技能沒有機會拓展。她們還是更喜歡美國的教育方式。

  是否需要陪讀、開小竈?

  筆者在一次中學家長會上,聽到了美國的老師對幾位中國家長的規勸。這幾位家長都是給孩子開小竈的,而且喜歡逼孩子學更多的技能,啓蒙教育開始的也早,也就是國內所說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這幾位家長的孩子學習都非常不錯,但是美國老師對這些孩子不但不讚賞,反而非常擔心。

  在美國老師眼裏,一個孩子的精力就那麼多,如果一方面發展過度,必然引起另外一方面的極端弱勢,而美國講究的是真正的全面發展,考試成績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美國老師希望孩子們都可以有一項體育愛好,很強的社交能力。他們擔心的不是差等生,而是成績最優秀的Top5學生。在他們眼裏,這些學生往往功課優異,但是情商低、動手能力差、性格懦弱、體育不行。到了社會上,容易受到挫折和失敗的往往是這些功課特別優秀的學生。

  再者,美國老師最反對中國家長的開小竈和陪讀,這在美國老師眼裏,比孩子功課一般還要擔心。因爲開小竈會讓孩子上課不好好聽講,在規定的時間裏面沒有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而且還會造成不應該發展的年齡發展,最終的結果是拔苗助長。

  陪讀在美國家長那裏是完全被擯棄的,讀書還要陪,那麼孩子的獨立性和開拓性如何培養?碰到難題是孩子們必須經歷的,如何解決難題是孩子們必須學會的,只有獨立性強的孩子纔會有責任感,敢於嘗試和擔當。

  如果美國學生讓家長陪着做作業,美國家長會強調這是你的工作,不是父母的工作,不應該讓我們來看着你。如果孩子們有問題,美國家長會要求孩子自己先去解決,父母最後才介入。

  筆者的一個鄰居的孩子有一段時間叛逆,不肯做作業,她的家長就讓她第二天上課交白卷,被學校老師制裁。幾次之後,孩子感覺丟人,自己就改變了行爲,家長就勢給予鼓勵,很快孩子成績就跟上來了。

  既然如此,就給孩子們多一點“踹“的機會吧。

  投稿人原創,如有侵權問題,非本平臺責任,請告知本平臺移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