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簡介

這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22歲。

該學員在大學期間出現了肩頸痠疼、伴有頭疼,眼睛疼,手臂痠疼無力麻木的癥狀;另外,左肩活動受限伴有彈響。學習緊張時,以上的癥狀都會加重。

在做深蹲動作時,雙膝關節會出現彈響;在屈伸小腿的過程中,踝關節有彈響。平時偶爾會有腰疼、腹疼、腿麻的癥狀出現。

目前主要的癥狀是胸骨處發悶、咳嗽,伴有頭疼,眼睛疼,自己觀察體態發現胸廓變薄,曲度不正常。期望通過線上矯正訓練恢復健康體態,消除癥狀。

既往傷病史

2014年上半年出現頸椎病的癥狀:頭暈、頭疼,手臂痠疼麻木。曾到醫療就診,拍片顯示頸椎曲度不好,上大學後癥狀減輕,無外傷史。

學員體態分析

?正面觀:

高低肩:右高左低;

輕微圓肩;

胸廓左移;

骨盆:右高左低;

膝內翻:O型腿?

側面觀:

頸前伸;

肩內扣;

骨盆前移;

背面觀:

肩胛骨:左側內收右側前伸;

臀部:左大右小;

右腳相對外旋角度更大

垂直觀:

胸廓左旋;

骨盆相對胸廓輕微右旋

分析總結

根據體態照片和視頻資料,結合學員主訴,可以得出以下推測和結論:

頸前伸:由頸屈肌緊張、頸伸肌無力導致;

肩膀右高左低:與步態模式中胸廓左移,重心偏左有關;

圓肩:受頭部位置影響,與頸椎過直前伸有直接關係,另外肩胛骨周圍肌張力存在失衡問題;

胸廓旋左骨盆旋右:兩側側螺旋肌肉鏈失衡,如日常扭轉的坐姿有直接關係,也與步態模式中下肢發力不均衡,引起的聯動反應有關;

O型腿:與步態模式中膝關節外旋,重心晃動幅度過大有關 ;

肩頸痠疼,伴有頭疼,眼睛疼,推測與頭部前移、頸椎過直有關;

胸悶氣短,與呼吸模式中胸廓活動度缺失有關;

下肢關節彈響,與下肢力線偏移、關節排列異常有關。

解決思路

該學員的很多問題是由頸椎病引起的,評估顯示頸前伸,而且X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不良的生理曲度導致椎體壓迫神經,出現了一系列的頸椎病癥狀以及神經壓迫癥狀。所以,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改善頸椎曲度和頸前伸。這兩個問題有所改善之後,癥狀會消除很多。

可以通過拉伸頸屈肌,鍛煉頸伸肌的方式來改善頸前伸。

可以通過抗阻頸後伸來改善頸椎曲度變小。

學員的另外一個重要主訴是胸廓的不適。通過呼吸測試視頻發現,該學員胸式呼吸模式有問題,胸肋活動度缺失,在訓練時需要多關注胸式呼吸的矯正和訓練,以此改善問題。

從結構上來看,該學員有頸前伸、骨盆前移的上下交叉代償的體態問題。肩頸的不適不單單是頸椎曲度問題引起的,還與圓肩駝背、骨盆前移有關。左邊肩胛骨的異常生理位置也導致了左邊肩關節活動度不足且伴有彈響。

因此,通過對問題嚴重性的排序和學員的主訴,第一階段訓練主要針對以下方面:對高低肩、骨盆前移、骨盆旋轉、胸廓旋轉、膝關節關節彈響、頭部前移、呼吸模式等問題進行矯正。

學員訓練情況總結

該學員訓練依從性很高,給予訓練方案足夠的信任。一共練習了4周,每週平均5次訓練。一個月後進行反饋。通過第二次評估,從資料上來看,學員的體態問題得到了很明顯的改善。根據學員的第二次主訴,我們發現,經過了一個月的訓練學員對於第一次訓練的成果是充分肯定的,並且十分期待下一階段的訓練。

訓練前後效果對比

?從正面觀來看,經過了一個月的訓練,肩部右高左低有了明顯改善。右肩已經逐漸回到了正常的生理位置。根據學員第二次主訴,肩部的不適減輕了很多,而且頸部的很多不良癥狀也已經得到了改善。

骨盆右高左低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骨盆位置趨於正常,功能性長短腿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整體來看學員不僅減輕改善了很多之前不適的癥狀,而且整個人的體態看上去更健康,整個人看起來更挺拔更精神。

?從下肢的特寫照片來看:骨盆側傾、股骨內旋有了明顯改善、O型腿也較之前有改善,逐漸恢復正常。整體下肢較之前改善明顯,更加美觀。

整體來說,體態的問題的改善不單單是為了看上去更美觀,更重要的是通過改善體態問題,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會消除很多由於體態不正常而導致的長期慢性疼痛、還可以矯正身體不良力線,恢復運動水平、提高運動能力、避免運動損傷和二次損傷的發生。

所以,通過兩次評估對比分析,不僅證明瞭評估訓練的思路是完全適合該學員的,而且學員根據這些有針對性的動作訓練認真、依從度高,訓練效果好。

第二階段訓練思路:

學員第二次主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腰部痠痛和下肢的問題,結合評估資料,第二階段的訓練應該集中放在骨盆、肩前伸和胸廓問題上。對這些方面進行調整,緩解胸悶,緩解肌肉痠痛。

小結

體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所以矯正也需要時間的累積,想不付出努力追求快速見效,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只有我們共同配合,堅持訓練、積極反饋、隨時調整,通過幾個階段的累積才能到達最佳的矯正效果,所有想要改變自己的朋友,加油!????

作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