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处。

  1、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第169窟,是炳灵寺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所在。

  2、临夏东公馆:位于临夏市前河沿路,是原国民党军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出资修建的私人住宅,东公馆为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布局,正门为仿西洋式建筑风格的砖砌牌坊门。西院、南院四面均为五开间土木结构建筑。天井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有四个门分别通往东南西北四院,呈田字形布局。东公馆的砖雕尤为著名,槛墙和墀头都有精美砖雕装饰。

  3、临夏蝴蝶楼:位于临夏市前河沿路西端,是马步青为其四姨太张筱英所建的宅院。整个建筑施工历时5年,于1943年建成,现存蝴蝶楼正院一座。楼东西宽56米,南北长74米,建筑面积占地2660平方米,占地500亩,其主体建筑北面正中主楼为蝶身,面阔七间,歇山顶挑檐。两厢随楼相连的房舍呈半圆形为蝶翅,左右两廊与长方形六角亭式阁楼相连为蝶足,远处望去犹如展翅的蝴蝶,因此得名"蝴蝶楼"。

  4、齐家坪遗址:位于广河县排子坪乡齐家坪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此外,在遗址中还出土有铜镜一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铜镜。

  5、林家遗址:位于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城锁南坝西12公里东塬乡林家村北。1976年发现,1977-1978年发掘秋梁地、破四格、阴洼坡子三处,遗址总面积6600平方米,前两处地埂上发现大量彩陶片和残石器。阴洼坡子崖边地表1米以下有1-2米厚的灰层,内有大量彩陶片、残石、骨器。曾发现房址几十座,窑址五处及窑穴多处。

  6、半山遗址:位于临夏州广河县南山乡魏家咀村,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遗址。1924年首次发现,50年代后甘肃省博物馆作调查。半山遗址包括瓦罐嘴附近居住址、瓦罐嘴墓地、半山墓地、边家沟墓地、王家沟墓地和半山以南瓦罐嘴以东墓地。东西长1 000米,南北宽约330米。

  7、新庄坪遗址:位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村的银川河台地上。面积45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杂有少量马家窑文化遗存。遗址分居住区和墓葬区两大部分,在小水沟以西一带还发现少量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残片掺杂在齐家文化灰层之中。出土文物主要为齐家文化的陶器、骨器、石器、玉器和大量灰层、灰坑和墓葬。

  8、边家林遗址:位于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墓葬17座,灰坑1处。墓葬葬式分为捡骨葬和侧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线纹、大三角纹、葫芦网格纹、平行线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饰有大三角纹和葫芦网格纹的彩陶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