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

秋風起兮,黃葉滿地。

過了白露節,天氣一日涼一日,鴻雁南飛,鳥兒歸巢。靈敏的動物,比人類更加能感知天時,早早便開始儲存糧食過冬了。《皇帝內經》說,秋收,冬藏。秋是什麼?秋是五穀豐登,秋是清秋寥落,秋是層林盡染,秋是金黃麥浪。到了秋季,當天氣開始涼下來,我們在這乾燥的季節裏,特別喜歡喝一杯潤潤的白茶,給乾燥的細胞,補充充足的水分。那來自去年秋季的,前年秋季的,前前年秋季的,被秋露滋潤過的,在秋霜裏凌寒而生的秋壽眉,它自帶飽滿的果膠,生出豐沛稠潤的湯感,溫柔地,撫慰過我們的脣舌。當它們的年齡滿了三歲,它們便會被統稱為,老白茶。北方的秋季,愈發乾燥了。那是一個身體缺水分的人,極度容易誤以為自己是外星人的特殊季節——由於空氣乾燥,碰到什麼都是帶電的,門把手,電梯按鈕,水龍頭......

於是,有的朋友,喜歡在這時候,開始喝老白茶。

老白茶是什麼?老白茶是白茶界的扛把子。一個老白茶餅,它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湯水滋味香氣呢?且讓村姑陳喫著龍眼,撬一餅2015年的初老,細細地喝一喝,再跟大家說道說道。

老白茶餅的香氣

老白茶餅的香氣,就村姑陳而言,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幹茶餅的香氣,一種是沖泡後的茶香。老白茶幹茶餅的香氣,是沉鬱的、成熟的、乾燥的、渾厚的。用《紅樓夢》裏的匾額來形容,有四字堪比——凝暉鍾瑞。它不比新茶餅的香氣。新茶餅的香氣,是悠揚的,清越的,燦爛的,新鮮的,帶著植物蛋白被烘烤過的輕微焦香——這種香氣,喫過幹炒豌豆和幹炒黃豆的人,方可領會。

老白茶幹茶餅的香型

1.葯香

葯香,是老白茶餅的幹茶香裏,最常見的香型。基本上工藝和山場不要太差的老白茶餅裏,都能聞到葯香。葯香是一種廣泛的香氣,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老白茶的幹茶餅裏聞到的葯香,是中藥的香氣,像當歸,金銀花,夏枯草,紫蘇等等。當然,這裡指的葯香,它是一種香氣,不是一種臭氣。如果你聞到的藥味,刺鼻,難聞,令人不舒服,那它就不是葯香。這樣的老白茶,想必沒有儲存好,菌類超標,不建議喝。

2.陳香

陳香,也是老白茶裏常規的一種香型。陳香,往理論上說,是植物歷經歲月陳化之後,自動生髮出來的一種香氣。是植物老去之後的標誌。

陳香,如果要具體比擬它,還比較難。抽象一點形容,就是老植物的香氣。你採下來一些老葉子,小心地乾燥地存幾年,讓它們變老,那些老的葉子,老的梗,自然就會在歲月的催生中,形成陳香——不比新茶香氣的鮮爽,陳香是一種老去的香氣。陳香,就是歲月的味道。

3.棗香:棗香,是極難在茶餅裏出現的香氣。尤其是在幹茶餅中,很難聞到。大多數儲存良好的幹茶餅,只能聞到果香。而棗香,真的很稀罕。棗香極淡,只有在打開一箱幹茶餅,開箱的剎那,箱子裏會湧出一股濃鬱的,溫暖的,乾燥的,像煮紅棗湯一樣的香氣。那是一整箱儲存良好的,工藝與山場俱佳的老白茶餅,它們共同呼吸吐納,共同釋放出來的香氣。

是它們細胞裏的膠質,與氧氣緩慢交換的結果。

老白茶餅沖泡後的香型1.葯香:沖泡後的葯香,與幹茶餅時期,就不一樣了。它是濕潤的香氣。它也是當歸,金銀花,夏枯草,紫蘇等等中藥材的香氣。但到了尾調上,它會變化,變出幹荷葉香,幹糉葉香。

2. 陳香:陳香在沖泡後,是很淡的,不比聞幹茶餅時那麼濃鬱。它像一縷輕紗,輕輕撫過你的舌面,只能貪婪地去體會,體會它的輕盈的,老植物的味道。3. 花香:好山場、好工藝的老白茶餅,沖泡後,花香是一定會有的。有好些人說,新茶纔有花香,老茶如何還會有花香。花香早就轉化了。此言差異。

上好的新白茶餅,尤其是秋壽眉,花香是很足的。秋壽眉經歷了盛夏,經歷了寒暑兩重天的白露節,內含的芳香物質是很豐富的。這些豐富的香氣分子,在沖泡後,便自然會散發出來,釋放到湯裏。

就算這餅新白茶餅變成了老白茶餅,它的花香分子,仍然存在。只是可能香型會有所轉化,比如原來的桂花香,轉變成玉蘭花香,但香氣不會減弱,還是牢牢地鎖在湯水裡。看官們手裡如果有存村姑陳家的棗紅、紅葯等老白茶餅,可以拿出來泡一泡試試,在第二沖的尾調裏,必定有隱隱的花香,在水中蕩漾。

4. 棗香:還是那句話,只有山場好,工藝好,儲存得當的老白茶餅,才能生出棗香來。普通工藝,普通山場,儲存良好的老白茶餅,只能生出果香。

而不好的工藝,普通的山場,儲存良好的老白茶餅,也能生出果香,但這種果香,不夠高雅,顯得潮濕和悶鈍,聞起來不夠舒適愉悅。

唯有山場不好,工藝不好,儲存也不當,甚至還有做舊嫌疑的老白茶餅,不但不會生出果香和棗香,連基本的這些香型變化,都不會有。只有拿去壺裡煮,煮上半小時,才能煮出一些些葯香來。

老白茶餅的滋味老白茶的滋味,正常應該是稠滑的,醇厚的。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因為經歷的事情多,人生經驗豐富,能給予年輕人指導和幫助,故而被稱為家裡的「寶」。這理論,放到老白茶身上,也是很合適的。老白茶餅,先是被曬乾,被烘乾。繼而被蒸軟,被壓餅,被烘乾。接著被儲存起來,黑不嚨咚的地方存放了好幾年,它歷經滄桑,破繭成蝶,必然是比新茶,要來得醇厚、內容豐富。老人比年輕人經歷豐富。老白茶,自然比新白茶,滋味醇厚。這種醇厚,表現在茶湯裏,就是一種稠滑的湯水,果漿般的質感,以及用舌頭掂一掂,那沉甸甸有份量的湯感。老白茶餅的湯,是果漿般的,它不柔軟,不輕盈,不那麼鮮爽,但它稠,滑,像絲綢包裹著你的舌面,像羽毛撫過你的口腔。那是老白茶餅,隱藏在歲月深處,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饋贈。

老白茶餅該如何鑒別老白茶餅鑒別方法1:看黃片關於老白茶餅的鑒別,真的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從前,村姑陳教大家,鑒別老白茶餅,用最簡單的一招,看黃片。黃片,就是採茶的時候不小心採下來的稍老一點的葉子。它被萎凋和烘乾後,就變成了黃綠色的,略微硬一點的葉片。摻在一堆綠色的葉,白色的芽,綠帶磚紅色的葉,以及黃褐色的葉片裏,特別的醒目,特立獨行。當初製成時,是黃綠色的。當它陳化變老之後,依然是黃綠色的。只是從初時的鮮艷亮眼的黃綠色,變成了褪色的黃綠色。就像一件衣服,初時是鮮艷的,嶄新的,穿了一年之後,顏色變淡了,褪色了,變舊了。但是,它的色系,仍是不變的,仍是黃綠色。但若是有人有心做舊,這黃綠色的葉片,就會被高溫和高熱改變顏色,不再呈現出黃綠色來。故而,村姑陳把這種黃綠色的葉片,當成判斷真假老白茶餅的重要依據。但是,這種方法大家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有的茶商,也學會了這一招,在做舊時,到最後環節,才摻進一些新茶的黃片。這樣一來,這些新茶的黃片,沒有經歷做舊工序,它們表現出鮮亮的黃綠色來,便讓茶友們無所辨別了。於是,村姑陳只能教大家第二招,看總體顏色。

老白茶餅鑒別方法2:看色系老白茶餅,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春白茶,一類是秋白茶。春白茶,由於天氣和溫度低的關係,散茶顏色是綠白二色為主的。當它被壓成餅,經歷低溫烘乾,它的綠色會從翠綠變成深綠,偶爾還有一兩片呈淺綠色。但總體上,它的綠白二色,是不會改變的。不會跑出紅色和巧克力色來。除非人工渥堆做舊+高溫燒烤做舊,才會讓春茶變成彩色——可怕的彩色,有紅有黃有綠有白有褐,遠遠看上去像一隻五彩斑斕的毒蜘蛛。

秋白茶,大多以壽眉為主。由於白天的天氣和溫度略高,秋壽眉散茶顏色是以五彩色為主的。當然,隨著秋季的深入和氣候的變低,秋白茶(秋壽眉)的五彩色,也從初秋的土黃為主,漸漸過渡到白露節的綠黃均分天下,直到寒露,綠多黃褐少。秋白茶的這種基本色調,只要不被加溫做舊+渥堆做舊,它也是不會改變的。中國人如果不改變基因,老了之後也會是黃皮膚。同理,秋白茶老了之後,五彩色只會變舊,變淡,卻不會變成黑色,變成烏色,變成單純的黃褐二色。若一個秋白茶餅,它的顏色非常素凈,只有白芽,葉片和梗,全部是黃褐兩種顏色,那麼,請小心了,它必定是被改變過基因的做舊茶。

老白茶餅鑒別方法3:嘗湯感真正的老白茶餅,湯感是醇厚的。老白茶餅具體的湯感,在本文的前文裏已經有詳細介紹了。這個段落裏要提到的是,做舊老白茶餅是什麼湯感?四個字足以形容:寡淡無味。做舊的老白茶餅,大多數先經過渥堆重發酵,再經過壓餅,再烘乾。這個流程,與正常的老白茶餅有什麼不同?相信眼尖的看官已經發現了,做舊的老白茶餅,它在散茶的時候,沒有烘乾。因為壓成餅之後是肯定要烘的,那麼,生產做舊餅的人,就省掉了幹茶時烘乾的環節——省成本省時間省人工。那麼,做舊餅在幹茶期,水分是不達標的。這些多餘的水分,留在茶葉裏,只會成為誘餌,吸引到空氣當中的水分子與它結合,促進茶葉快速發酵,再根據儲存環境的不同,生成酸味,黴味,各種雜味。這些快速發酵,消耗掉了茶葉當中的有益物質——膠質和茶氨酸以及茶多酚咖啡鹼等。當這些有益物質減少,茶湯就像一座沒有住人的房子,空洞,乏味。你只要用舌頭攪一攪湯,它清,薄,淡,無法對舌面形成包裹感,不細膩,不稠滑,便不是真正老白茶無疑。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真的老白茶,與假的老白茶,從外觀,內在上,有著諸多的不同。明眼人一看便知。然而,為何還是有許多人盲目墜入做舊老白茶餅的陷阱中?這就如張愛玲之於胡蘭成,明眼人一看胡,便知是個失節文人,無行浪子,為何張小姐愛如珍寶,屢次受傷而屢次原諒?答案只有一個,並不是假的善於偽裝,而是人們願意相信它。我願意相信100元一餅的老白茶是真的。張小姐願意相信胡先生會改邪歸正,浪子回頭。然而,假的在一開始就是假的,永遠變不成真的。願從今往後,大家不要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便宜的老白茶餅。也願今後,所有善良的姑娘,不要被胡先生這樣的渣男所惑。今天是張愛玲小姐離世23年的日子,願天堂不再有情感孽債,所有的白流蘇都能遇上命定的範柳原。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新浪看點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