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伺服器領域,國外廠商發展趨緩,但受益於伺服器領域耕作多年,在技術、品牌、客戶等方面積攢下了巨大的優勢,因此仍然處於領跑地位。以聯想、華為、浪潮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則奮起直追,與國外廠商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減小。一進一退之間,註定了2015年對伺服器廠商而言將是大變局的一年。

據著名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發布的「2015年Q1全球伺服器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聯想、華為、浪潮分列全球伺服器廠商出貨量排名的3到5名。在全球伺服器廠商收入估計中,聯想憑藉970254659美元的收入排在惠普、戴爾、IBM等老牌伺服器廠商之後名列第四。

伺服器領域內的很多老牌廠商都面臨著轉型的問題。藍色巨人IBM將x86伺服器的相關業務賣給了聯想,使聯想迅速成長,成為可與惠普、戴爾、IBM相抗衡的伺服器廠商。IBM在伺服器領域內的地位或將逐漸被聯想所取代,這不是幻想,而是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發生的事情。

國內廠商面臨的另一大競爭對手惠普正在經歷重大變革,根據計劃,惠普將在今年11月1日前後完成整個公司的拆分。屆時,惠普將一分為二,其中之一,名為惠普企業,主要面向企業用戶,提供軟體、硬體和服務業務,另一家企業名為惠普公司,將專註於PC和印表機業務。惠普的拆分會為公司帶來更高的效率,但使得惠普降低了規模所帶來的優勢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在短時間內惠普更容易因此受到衝擊,而失去原有的地位。

大型伺服器廠商戰略重點的轉移和整體實力的削弱為國內伺服器廠商擴大市場份額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儘管中國的伺服器廠商在出貨量和收入方面均已進入了前五,但在絕對量上與惠普、戴爾等巨頭還有著比較大的差距。例如,在收入上聯想僅相當於排名第一的惠普的1/3,在出貨量上也只有不到1/2。這一事實說明,國內的伺服器廠商要真正超越惠普、戴爾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國內伺服器市場,國內廠商在與國外廠商的競爭中將擁有前所未有有利條件。國內「互聯網+」浪潮愈演愈烈,有很多傳統企業選擇在此時觸網,完成華麗的轉身,在與其它企業的競爭中取得先機。雲計算催生了國內大量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立,全面帶動了伺服器出貨量的提升。同時,在國產化趨勢的背景下,政府也會採購大量的伺服器以建設以伺服器為核心的IT基礎設施,政府項目對於本土伺服器品牌的採購傾向將進一步助力國內伺服器廠商的發展。

在存儲設備領域,國際巨頭依然領跑,雖然國內廠商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其中最為耀眼非華為莫屬,這一點將不容小視,並可能給產業格局帶來變化。

2015年5月5日,華為在京發布了新一代OceanStor 18000 V3系列高端存儲,作為旗艦產品,該系列存儲具有極致的穩定、性能和面向未來的融合能力,這得益於華為與希捷的合作,為雙方帶來一個雙贏的結果。未來華為將直接挑戰國際巨頭的霸主地位。

雖然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對存儲設備的需求大幅提升,國內廠商亦將從中獲得更大收益,並在下半年的業績可能會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但這些都是小事,基業常青或者從產品到產業的推動者依然靠遠大使命指引,比如華為。

(文/博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