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一輪牛市都會冒出一些號稱是散戶救星的“神人”。時代在進步,這一輪冒出來的“神人”是機器人。

  近期,關於人工智能(AI)選股的神話不斷在各種媒介上流傳。有的宣稱已經選出了東方通信這樣的十倍大牛股,有的則號稱每天都可以抓到漲停的股票,還有的表示可以準確診斷股票情況,判斷K線陰陽。號稱要幫投資者擺脫被割韭菜的命運,成爲新版“散戶救星”。

  目前市面上很多標榜AI選股軟件的價格基本上都在300-1000元不等。然而,在這種“普渡衆生”的標籤背後,卻隱藏着一個利益鏈條。

  有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報料稱,所謂機器人選股,其實大多數仍是一種騙術。這些機器人炮製者有不少來自非法證券培訓機構。過去幾年,監管層面給予了這些機構嚴重打擊,有些知名機構的負責人甚至已身陷囹圄。在這種背景之下,一些機構不得不轉向線上。在阿爾法狗虐遍圍棋界之後,人工智能火了起來,這些機構也盯住了這塊肥肉,並寫了一些簡單的軟件,並將其包裝成人工智能,號稱機器人智能選股。

  其實,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這些軟件跟早年的市場的炒股軟件並沒太多區別,他們可能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楚,其效果也可想而知。所謂能捕十倍股,能抓每日漲停,還有判斷大盤漲跌都是騙人的廣告,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何必要靠賣軟件爲生。

  爲此,記者亦採訪了一些在人工智能炒股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他們表示,人工智能首要的因素是人,其次纔是算法和機器。如果開發者沒有豐富的投資和賺錢經驗,可能根本無法對機器進行有效的訓練。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所謂的人工智能要麼還處於初級的量化階段,要麼還是原來炒股軟件的翻版,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有比較遠的距離。

  散戶救星變成了“機器人”

  近期,不斷有一些機構運用媒介的力量在推廣所謂的人工智能炒股。他們聲稱運用華爾街最新頂級投資算法,生成具備深度學習和自我優化的量化智能投資系統。經測試,這種系統產生的股票池可以大幅跑贏衆多公私募以及大盤。

  有一些開發商還表示,他們的軟件每天都可以抓到漲停板,也可診斷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判斷漲跌。但有投資者告訴記者,在剛開始接觸這些系統的時候,的確偶爾會有一些不錯的表現,但隨着時間和行情的推進,軟件的成功率會越來越低,很多時候還是看天喫飯,如果大盤好,選出來的股票也會相對比較好,反之則同樣的差,跟數年之前市場上流行的那些炒股軟件並無二致。

  那麼,這些軟件究竟是些什麼人打造出來的呢?

  其實,這事可能還要從數年之前說起。在證券市場蓬勃發展的年代,曾經產生了一羣這樣的人:

  他們以炒股培訓爲生,自稱是“散戶救星”。他們一手收着培訓費,一手賣着炒股軟件、炒股教材,賺錢賺到手抽筋。當年有一位所謂的大師吳某,在深圳蓮花山散步的過程當中,看着太陽冉冉升起,於是心念一動,發明瞭名噪一時的“太陽理論”,可見這個行業之荒唐。

  這顯然也是一種非法的營生,在監管部門的打擊之下,這個行業慢慢走向衰落。然而,這個行業的門徒分佈甚廣,隨着技術的發展,慢慢地開始有人由網下轉向網上,由人工授課變身爲機器人選股。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李先生早年也做過一段時間培訓,對這個行當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他向記者透露,從做培訓向“人工智能”轉向雖然是這個行當的最佳選擇,但其實這個行業具備人工智能知識儲備的人非常少。他們研發出來的人工智能基本上跟傳統軟件差不多,只由原來的PC端轉向了移動端而已。而所謂的捕捉十倍、每日抓漲停、股票診斷都是噱頭,這一波行情還只有一隻10倍股,那就是東方通信,怎麼說都可以。而每日抓漲停這種“秀”並不是太難的事,在行情相對較好的情況下,給軟件推送一隻股票,然後後臺通過各種資訊到處吹,再配合一部分資金拉昇,基本上可以做到讓意向客戶“目送漲停”,診斷股票則跟電視股評差不了太多。

  “要是真的效果很好,人家就留着自己用了,而不會花大力氣推廣,只用幾百塊就可以賣給你。”的確,目前市面上很多標榜AI選股軟件的價格基本上都在300-1000元不等。

  若開發者沒掙過錢便不要指望機器

  很多人都聽說過,機器人理財、AI炒股是AI技術與金融結合的方向,但這並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炒股就一定可以成功,2017年的時候,華爾街就出過一個炒股的“阿爾法狗”,其結果是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淨值殺跌0.32%,而同期美股各大指數都有3%左右的漲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近期,在接受券商中國獨家專訪時,天馬資產董事長康曉陽表示,若想要機器替你賺錢,首先你自己要有過豐富的賺錢經歷,“很簡單的道理,開發一個外科手術的機器人,如果沒有外科醫生的參與,這樣的項目你敢投嗎?”

  康曉陽是一位比較資深的投資人,可以算得上深圳私募圈泰斗級的人物,也極有可能是國內私募圈第一位搞人工智能投資的人。早在10年之前,記者就跟蹤過他的投資策略、思想和理念。大約是5年以前,他已經開始琢磨人工智能。

  “我已經五年沒有掙錢了,一直在鼓搗機器人炒股這事,現在也算有些成就。”據他介紹,針對不同的策略,目前他已開發出五六個機器人,而在這些機器人上面還有一個MASTER級的機器人,MASTER會根據下面機器人的表現調整操盤的資金比例。

  康曉陽表示,人工智能的核心不是算法,而是怎樣訓練機器。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訓練好機器,訓練者本身必須有過豐富的賺錢經歷,知道給機器喂什麼數據,需要讀取怎樣的策略。訓練機器人並讓他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纔是人工智能。就像阿爾法狗,首先得教會他數目,纔能有後來的無敵於天下。

  康曉陽指出,在最初階段不能把什麼東西都交給機器、交給算法,那樣極有可能得到的結果就是簡單的算術平均。訓練人工智能也需要大量時間,以事件驅動類型的智能機器爲例,至少需要人工在電腦上判斷1000萬份以上新聞稿重要性與否,機器人才能逐漸掌握、學會判斷,並給出相應結論。另外,人工智能的確具備反人性的特徵,比如人在85塊賣了五糧液,很少有人第二天會在86塊買回來,但機器卻可以做到這一點。

  人工智能不是量化亦非線性

  爲什麼可以斷定如今市面上流行的人工智能炒股軟件大多數都是騙子呢?除了康曉陽說的開發者必須要有豐富的賺錢經歷之外,可能還跟當下人工智能的技術有關。

  有專業人士表示,在AI炒股這件事上,可以說人類的技術還在初級階段,科技巨頭和頂級學府研發的炒股機器人,放到模擬環境裏基本都失敗了。因爲機器炒股的根本邏輯是利用增長曲線的馬爾可夫性,推測股票未來的波動情況,但這種邏輯的基礎是股票一定會有規律的連跌或連漲,但影響股價的因素太多了,顯然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機器選股在人工智能火熱之前就流行很多年,是一種低劣騙術而已。

  北京尚水智淘研究總監、人工智能方向的留美博士嶽佔峯告訴記者,目前,弱人工智能剛剛進入感知智能時代。現階段的AI選股,實質上還是程序選股,即設置具體條件,用程序選出股票,並不是真正的AI技術,這種最多隻能算初級的人工智能,簡稱“歷史匹配”,其缺陷是歷史在一定概率上並不會重演。人工智能是一個大的技術方向,每個人利用的方法並不一樣,一般公認的AI技術都利用了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技術。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特徵是數據增強分析,其特點是利用知識庫和深度學習等技術,直接給用戶提出策略建議。

  弘哲集團投資總監周平是券商中國記者長期跟蹤過的一位量化專家,他的五行量化系統有着非常神奇的精準確度,可以說他有紮實的人工智能基礎。

  近期記者在對他進行採訪時,他表示,現在還是以自己敲代碼爲主,周邊倒是有一些朋友已經開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發,現在機器還處於學習訓練階段。他認爲,可以把量化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是量化選股和量化策略,第二是量化和程序化交易一體,第三個纔是人工智能,也就是機器能夠自己學習並自我進化。

  他表示,目前市面上所謂的人工智能選股可能大部分還是處於第一或者第二階段,也就是主觀寫好一些程序或者代碼,讓機器運行,然後美其名曰“人工智能”,但這些機器可能並不具備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他還表示,現在券商交易系統外部接入都還沒有打開,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完全實現人工智能交易還存在一定難度。

  人工智能並不等於投資神話,他可能會選出10倍牛股,也可能抓到一些漲停,但是這也只是偶爾事件。現階段,人工智能的作用更多地是用更短的時間實現投資人的投資思想,同時做一些反人性的工作。從具體情況來看,康曉陽也給記者展示了一下效果,機器人走出來的收益率曲線處於市場正常水平,而非神級表現,但這條收益率曲線回撤很小,這可能纔是機器優於人類的地方。

  本文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