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2日中午,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唐納德·特朗普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在接受提名的演講中保持了自己一貫的風格。他繼續高舉「反建制」大旗,激烈抨擊華盛頓的傳統政客,並將這一矛頭對準了競選對手希拉里。他繼續奉行「本土主義」,強調「美國優先」,高調排斥非法移民,反對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並承諾當選後將放棄對北約盟友們的「無條件保護」。從初選至今,被稱作「特朗普主義」的上述政策取向已經成為這匹「共和黨有史以來最大的黑馬」一路過關斬將的利器。事實上,「特朗普主義」恰好迎合了美國民眾的三重焦慮。首先是對美國政治現實的不滿。一方面,在極化的大背景下,兩黨將黨派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導致關鍵國內議程難以推動、政府關門危機頻繁上演。另一方面,在2010年政治捐款限額取消以後,利益集團政治和金錢政治癒演愈烈,民眾擔心自身的真實訴求遭到挾裹政治獻金而來的「金主」的利益掩蓋,因此寄希望於一個「不守規矩」的人來打破當前的僵局和困境。其次是對美國經濟現實的不滿。奧巴馬光鮮亮麗的「經濟復甦」數據背後,是美國製造業崗位持續流失、藍領工人收入不斷下降的現實。在金融寡頭和非法移民的雙重擠壓之下,美國中產階級持續萎縮,社會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在此次選舉中,廣大利益受損的藍領階層和中產階級紛紛站出來,力挺特朗普,他們需要這個「口無遮攔」的「政治素人」替自己「清晰而直率」地發聲。再次是對美國主流文化走向的擔心。2014年的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五歲以下的美國人中,少數族裔的人口比例已經高達50.2%,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白人就會成為美國的「少數族裔」,已故政治學者亨廷頓對美國「變色」和主流文化喪失的擔憂將成為現實。美國民眾力挺特朗普這位帶著深厚WASP(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文化特質和「美國夢」色彩的人物,就是這種文化焦慮感的直接反映。此次共和黨大會上,雖然特朗普依然遭受部分黨內大佬的「冷遇」,但他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地位已然確立,黨內共識已然形成。特朗普選擇的副總統候選人得到了黨內各方認可,也成為其「認真參選」的重要表徵。之前外界對共和黨走向分裂的擔憂正在化解,共和黨合力為特朗普助選的態勢已經明晰。特朗普主義還能持續多久?外界切勿小看了這位擁有精明商業頭腦和敏銳政治嗅覺的地產大亨,他的政策主張在傳統製造業受損最為嚴重的俄亥俄、愛荷華、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等重要的搖擺州大受歡迎。在民眾的三重焦慮感作用之下,他看似出位、激進的言論正一點點將其送向美國政治的巔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