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部暖心短片火了,

  內容取自臨牀上的真實病例,

  看過的人無不爲之動容。

  一位母親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一段心跳的音頻和一封感謝信。正在跳動的,是她孩子的心臟,而孩子已經在五年前去世了。當時,孩子的心臟移植給了一位素不相識的患者……

  這位患者是一個花季少女,受捐贈前,她每天都在經歷死神的迫近和等待的煎熬,直到她擁有了一個“新”的心臟,才重獲了新生。

  當花季少女知道,根據相關規定,無法當面向捐獻者父母表達感激,便最終決定將自己的心跳聲寄給那位母親。這一聲聲心跳是如此清晰有力,彷彿她的孩子並不曾離開這個世界……

  “如果說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給的,那麼您們和那善良的孩子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萬分感激,也非常珍惜。你們的大恩大德我不知怎麼回報,每每想起她,我禁不住摸着胸膛默默地說:‘我們一起好好地活着,不離不棄,努力創造生命的奇蹟,相伴終生’……”

  這是信箋的部分,字裏行間滿滿的都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感謝,感謝那顆給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心臟、感謝那個在痛苦的矛盾掙扎後,最終做出決定的捐獻者父母。

  雖然根據器官捐獻的相關條例,他們彼此之間,此生都無法知道對方是誰,他們素昧平生,但“血脈相連”“心心相印”,維繫着他們的,是那顆依舊搏動着的心臟,和這人世間的深情大愛。

  莊重的默哀儀式

  這個公益片,取材自真實案例,由浙大兒院自編自演。雖然只有短短的4分鐘,但從構思、編排、拍攝到後期製作,一分一秒都飽含着工作人員的精心考量和嚴謹細緻。

  這個短片被命名爲《愛,延續……》,這份大愛的延續,鍛造了生命的延續,讓一個生命的終點成爲下一個全新的起點。

  什麼是人體器官捐獻

  人體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開展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指面向社會公衆在其身故後自願的器官捐獻,不涉及活體器官捐獻。

  南京市註冊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已超10000人。

  在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只有一萬例左右,許許多多的患者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每年,大約有近3000名兒童由於各種疾病導致嬰幼兒終末期肝硬化,死亡率超過90%,許許多多的患兒還未曾好好看過這個世界,就在焦急等待和痛苦中離開了我們。除了前期姑息手術外,肝移植是挽救孩子生命的最後辦法。

  2015年,南京出臺並實施《南京市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其中對登記者權益,捐獻後人文關懷、遺體尊重,遺體接收站規範都進行了詳細規定。同時相關志願服務也有了法律保障。”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服務部部長劉文華介紹,截至目前,南京市註冊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已超過10000人,實現遺體器官捐獻2000多人。

  命運如此殘酷,

  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

  你來過,

  你不曾離開。

  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亮光,

  把人間照亮!

  END

  來源 | 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 | 粒子

  爲這些“平凡"的天使

  點個“在看”吧

  隨時隨地看新聞,點擊“平湖在線”手機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