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扛著2噸半板磚跑得幾乎和F15的600公斤板磚跑得一樣快,而且重要是腿長,假如F15裝滿油跑可以跑一個馬拉松的話,蘇27可以跑2個。

蘇27升力體設計隨著俄羅斯人滿街叫賣眾所周知,但是升力體設計不是俄羅斯人的專利,他們是後來者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何蘇27戰鬥機性能這麼優越,而美國F15戰鬥機看起來這麼慫這麼柯基。

當然了,說起飛機性能來,除了要有一個好的發動機之外,就要提起機翼,機翼這是飛機升力的主要來源,正常設計,飛機機翼佔飛機總升力的90%以上,機身產生升力大多個位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設計不好的飛機,機身機翼相互幹擾造成整體阻力大增升力下降的也不少見,阻力大了飛機就廢油,升力小了飛機更廢油,最後都不討好。

F15小柯基,機翼設計比較原始,機身設計不夠精細,升力不大但是阻力小,仗著無敵發動機橫行

在飛機設計師比較經典的的觀念來說,飛機機身除了裝載雷達乘員燃油和發動機起落架外,幾乎就是產生阻力的最大敵人,因為很粗而且很長,幾乎不生產升力,唯一可以做手腳的就是盡量降低截面尺寸,光滑過渡整個機身曲線,越滑溜越好,阻力越小,這就是達索公司的名言,長得美的飛機性能往往也很美。

當然,事情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到了1960-1970年代終於有飛機設計師出來叫板,憑啥飛機機身就不能產生升力了,原來的飛機設計都是從簡單的火箭圓柱體變化過來的,阻力不大,但是確實沒有多少升力,當然隨著航電制勝論的不斷傳播,毒化了一代又一代飛行員和設計師,雷達不行,視力就差,眼睛瞎了,打個哈哈!

就一個民用小飛機就這麼多盒子,先進戰鬥機的盒子就是幾十倍

原來簡單的白天飛行任務,隨著雷達和電子技術的發展,漸漸成為戰鬥機鄙視和拋棄的場合,夜黑風高,偷雞摸狗,乘人不備,直插空檔,這些卑鄙無恥的戰術一次又一次大顯身手,我國在50-60年代國土防空時代,敵機半夜摸過來,我們飛機沒雷達就是慘,多架轟炸機和戰鬥機看不到地形,悲劇的撞山。

當然,除了雷達外,飛機對於武器的追求也是慾壑難填,短距導彈中距離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激光炸彈,反艦導彈,樣樣都不能缺,當然,為了發射這些導彈,都必須安裝火控設備,俗稱的鐵盒子,木有先進的鐵盒子做計算,飛行員咋個知道啥時候發射武器能打中敵人呢,悲劇的是,最早時代幾乎每種武器都需要一個盒子,當年F4戰鬥機為了發射麻雀導彈,就火控盒子重量就100多公斤,非常非常的嚇人,隨著武器重量的不斷增加,飛機身上的盒子 越來越多,不堪重負啊。

這就是二代機F105的航電設備,這還算少呢,更先進的飛機設備更多,飛機設計師被坑死

當然,除了武器外,還有電子對抗,電子幹擾盒子,多套導航通訊設備,全部加起來,一架飛機就變成了單反發燒友的倉庫,到處是設備,處處是器材,坑死你沒商量。

先進戰鬥機的航電設備,就像單反發燒友的鏡頭,永遠攢不夠

在這麼些大麻煩的背後,是飛機設計師的血淚,少了哪樣都不行,少了哪個客戶都不幹,最後就壓迫飛機設計師,盡量壓榨出最大的升力最小的阻力來,當然這個答案其實還是很簡單直接,機翼是產生升力最有效的設計樣式,將整個飛機都設計成機翼就歐了,蘇27就這麼整,將飛機任何一個機身切面都設計成機翼的上翹下平模式,結果大受好評,確實也贏了!!

蘇27戰鬥機,機身多個剖面都是機翼上凸下平的設計,這就是升力體設計的訣竅之一

當然在高興至於,最後認真研究美國飛機,咳咳,你們高興太早了升力體,F14雄貓是1972年出來,F16戰隼也是1978年出來,而蘇27戰鬥機,1986年出來,F16的機身機翼都很努力的貫徹了升力體的設計,切面幾乎都是機翼剖面,不過美國人沒有特意滿街吹捧罷了,悶聲發大財,低調再低調。

F16戰鬥機的前機身,線條也是下面平坦上面鼓起的機翼類型

從下面往上看F16戰鬥機就像機翼下掛了一個半圓奶瓶,這也是升力體的一個特徵

F16機身也是明顯的升力體,可以看出前邊條機翼到機身後邊條的圓滑過渡

歡迎關注我的大魚號:新大水軍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