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親情繫列 首發

  身爲父母,都希望子女快樂,幸福,孝順,懂事,聰明,有出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有些子女有出息還好,一旦沒出息,日子捉襟見肘的時候,跟就討債鬼一樣纏着父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子不教父子過。可是,不少子女,父母一視同仁地培養,偏偏有些成才成家,孝順父母,有的則恨不得把父母的錢財都搜刮乾淨,這無疑是人品問題了。原本幸福的劉老大,晚年生活不再平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01

  劉老太太一兒一女,年輕的時候人家都誇劉老太太福氣好,女兒嫁了個好人家,兒子也去國外工作了。劉老太太兒子兒媳都很孝順,雖說兒子在國外,但是媳婦每個月都來看望自己。她本來想着自己操勞了一輩子,終於可以安享晚年了,誰知麻煩卻來了。劉老太太的小兒子特別孝順,覺得自己在國外工作,沒有辦法孝敬母親,所以叮囑老婆每月回來看望婆婆。

  不僅如此,小兒子還特意交代,一定要給媽媽買點保健品,也要給錢,每月至少給3000元。雖然說小兒子在國外工作,但是除了家庭花銷和各種費用,每個月拿出3000元也不是一筆小數。一開始兒媳婦有點不樂意,說還有大姑姐,她也能幫着分擔一些。可是小兒子堅決不同意,最後兒媳迫於無奈也照辦了。於是每個月兒媳婦都大包小包帶着各種補品和一個信封去看望婆婆,信封裏有老公要求的3000元,包裏有老公指定的補品。這頭幾個月相安無事,婆婆每次看到媳婦去了就樂呵呵的,早早在門口迎着媳婦。沒想到兒媳婦這次回去,卻不一樣了。正當兒媳婦拿出一信封的錢,遞給婆婆時,婆婆突然說, “媳婦,你不要給我錢了,存不住!”

  02

  兒媳婦恍然大悟,心裏也約摸着有了答案。原來這段時間劉老太太的女兒頻繁回家探親。說好聽一點是回家探親,其實是回家要錢。劉老太的女兒婚姻出了狀況,女婿做生意失敗,整日垂頭喪氣。每天除了喝酒就是打牌,家裏的事也不管,也不去掙錢,就這樣渾渾噩噩過日子。劉老太的女兒不捨得跟他離婚,可是又沒錢過日子,只能回家搜刮老母親。她知道弟弟在國外工作,每個月都給老母親一筆錢。她尋思反正母親也年紀大了,花錢地方不多,還不如補貼給自己,正好解了燃眉之急。所以,劉老太女兒3天一回孃家,2天一住孃家,總之不帶走錢是不會罷休的。雖然說這些事劉老太兒媳婦都是知道的,可是她也不敢因此不給婆婆送錢了。所以每次只是又急又氣地把錢給婆婆,然後回家。

  兒媳婦把信封裏的錢拿在手裏,猶豫着到底要不要交給婆婆,她擡頭看了一眼年邁的劉老太,嘆了一口氣說:“大姑姐又回家探親了?每次她一回來,不僅拖家帶口到你這喫喝好幾天,還要把你這能帶的東西都帶走,這麼大人了,一點都不懂得體諒你。”

  03

  婆婆一聽兒媳婦的話,心裏更委屈了。她想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還不如兒媳婦懂事,可是女兒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聽到別人說她心裏還是不舒服,於是婆婆哭着說,你也別說她,她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嫁給一個沒用的男人,自己也變得不爭氣了,我年紀大了,說她她也不聽了,你啊,不要給我錢就是了,給我的錢啊,反正她都給我翻走,每次回來,又是哭窮又是訴苦,我這當媽的作孽啊,把女兒沒培養好,還嫁錯了人。

  兒媳婦聽完婆婆的話,不再說話。她把手裏的補品放到茶几上,把裝在信封的錢鄭重地交到婆婆手裏,她跟婆婆說:“媽,這次你可藏好了,我們給你這些錢是爲了讓你養老用的,不是用來填補大姑姐家的。”兒媳婦說完就走了,只留下劉老太太一個人暗自神傷。

  結語:俗話說得好,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很多父母都認爲兒子長大了可能不孝順,但是女兒一定會孝順。兒子女兒誰更孝順?這些都是說不定的,一切都是未知數。就像文中劉老太的女兒,已經成家立業,有兒有女還要回家啃老,搜刮母親的養老錢。所以有這種女兒對父母來說是一種悲哀,對自己本身來說也是一種失敗。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日子並不多,所以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我們除了加倍努力孝順他們別無選擇。就像文中的兒子,雖然身在國外,卻事事記掛着母親,因爲是母親把他養大,沒有母親就沒有他的今天。我們不能把父母當做永遠的依靠,事事指望着父母能爲我們排憂解難。作爲一個成年人,我們在爲自己負責的時候,還要擔負起贍養我們父母的責任,不然只會傷了他們的心,讓他們無法安享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