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妖魔化影子銀行監管不可一刀切

在我國,由於信託及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迅速增長,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規模擴張,加之年中出現的銀行流動性恐慌,影子銀行被推上風口浪尖,何去何從成為現如今的熱點話題。影子銀行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風險有多大,該如何整頓和監管影子銀行成了各方最關心的問題。人民財經對話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就目前影子銀行的發展規模和風險監管方面進行一系列解讀。

不能妖魔化影子銀行 任何金融創新都會有問題

「影子銀行」,又稱「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影子銀行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參與信用中介活動的實體或活動。在我國表現為銀信合作理財、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民間金融、私募投資、對沖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

關於「影子銀行」的規模,據業內人士介紹,因對其概念認識的不同而有著統計上的極大區別,FSB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約2.5萬億元,但一些投行同期估計達30萬億元。

就影子銀行目前發展狀況,向松祚表示,總體發展是健康的,不能妖魔化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一個很重要的發展,它的總體都是非常好的,對社會融資結構的多元化,對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都是有重要幫助的。當然他也有些問題,任何金融創新都會有些問題,不能因為有些問題就把影子銀行都否定。

對影子銀行監管不能一刀切 表內表外業務要同時納入

「影子銀行」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負債不是存款,可以不受監管部門的監管。但「影子銀行」的風險也在於此。

時至今日,面對琳琅滿目的各種金融產品,大多數投資者抱著只看收益率,為投資而投資的心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資金投向環節。這就給影子銀行的規模壯大提供了廣闊平台。實際上,當「影子銀行」的金融產品不能實現預期收益時,它的風險就已經暴露出來了。業內人士分析,「影子銀行」是一個很中性的概念,並非「影子銀行」都有很大的風險。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正規貸款渠道不願投放,但收益率比較高的領域。

對於影子銀行的風險問題,向松祚表示,任何金融業務都有風險,不是只有影子銀行才存在風險,哪怕是最傳統的銀行業務也有一定風險。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影子銀行的問題和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於影子銀行不屬於銀行業正常監管範圍內,它有時會逃避監管,這樣會刺激機構去做一些過度冒險的業務。二是影子銀行的價值鏈條沒那麼公開和透明,裡面也會潛藏一些風險。三是由於影子銀行在我國承諾收益比較高,會造成部分產品很難兌現所承諾收益,這也是全球影子銀行所面臨的共同的問題。向松祚認為,針對我國影子銀行潛在的問題和風險,監管方面既不能簡單一刀切,談「影」色變,一概否定,也不能聽之任之,漠視不管,需要客觀、公正和理性的科學態度,深入分析和正確引導影子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

向松祚向人民財經表示,要解決影子銀行風險,除了強化監管之外,還需從如下方面著手。首先要將商業銀行的表內和表外業務同時納入監管,第二是對開展影子銀行業務的非銀行類機構比如信託、保險公司的在業務方面要規範和透明,尤其是要堅決打擊利用合同的複雜性,創造一些非常隱晦的不明確的合同條款來欺騙投資者。如果這幾個問題能夠合理的解決,影子銀行的業務仍然需要鼓勵甚至促進它的發展,因為這個是我國金融創新非常重要的領域。

拓寬社會融資渠道 鼓勵金融創新

我國中小微企業一直都存在融資難的情況。這些企業如果從銀行系統和金融市場融資,准入機制門檻較高,因此選擇影子銀行的融資渠道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也成為影子銀行得以生存的另一重要原因。對此,向松祚提出,可以鼓勵直接融資、適當逐步降低間接融資比重、拓寬社會融資渠道;大力鼓勵金融創新、加快建立多元化和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鼓勵各種新型金融機構包括私募基金、風險投資、信託、租賃、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公平競爭,創建一個富有競爭活力、創新活力、富有想像力的金融市場體系,無論如何界定和定義,影子銀行都是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因為蘊含風險就簡單否定。世界上沒有毫無風險的金融業務和金融創新。風險總是存在,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不鼓勵競爭和創新的風險,事實上遠遠超過競爭和創新的風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