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跑們哭暈在展廳。

文/秦齊

前兩天,一個基友跟我吐槽,說他看中一款車,但老婆不同意,覺得那輛車底盤太硬,怕暈車。

暈車和車身顛簸往往會被划上等號,而車身顛簸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懸掛系統的設定,尤其是在軟硬方面的區別。所以不少小夥伴就覺得,一輛車如果底盤硬邦邦的,就更容易讓乘客暈車。

但我又想到自己小時候的一次經歷,人生第一次暈車,天旋地轉,下車就吐。不過那次坐的是老捷達計程車,可一點都不硬啊。

暈車的真相

在我們的腦袋裡有一個平衡感受器,叫內耳前庭器,位於兩隻耳朵的耳蝸里。它就像我們手機里的加速度感測器,可以感知人體在三個方向上的運動狀態。

當人體發生運動時,位於前庭器中的三個半規管會發出電信號,告訴大腦現在你正在經歷加速、減速或者漂移。

如果你的平衡感受器有些敏感,那麼感受同樣幅度的運動時,你的半規管就會發出比別人強一點的電信號。如果這股電信號強到超過大腦的承受範圍,人體就會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比如頭暈眼花。

如果這種強烈的電信號經久不衰,那麼你離看到上一頓飯就不遠了。

不過,由於大部分公路的高低瞬間落差很小,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導致暈車的是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改變,比如急加速、急減速和緊急變道。

還有一種很好玩的說法,認為暈車嘔吐是人體對中毒癥狀的自我排除。如果你眼睛看到的運動景象跟你大腦感受到的運動信息不匹配,大腦就會做出一個判斷:你丫八成是中毒了。然後大腦就會告訴腸胃運行嘔吐程序,把之前吃進去的都吐出來,從而排出毒素。

罪魁禍首並不是底盤

無論是那種原因導致的暈車,都是因為人體的平衡感受器比較敏感,大腦接收了過量的運動信號,身體就會產生一定的不適反應。

那麼,底盤的軟硬跟這有關係嗎?

底盤硬的車,懸掛無法吸收垂直方向上的震動,這些震動通過車身傳遞到座椅,最終傳遞到屁股,帶來較大的衝擊感。當經過連續坑窪路段時,大大小小的衝擊感連起來,就是我們熟悉的「顛」。

不過,「顛」僅僅是一個垂直方向上的運動,前面說過,急加速急減速這種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急劇變化才是導致暈車的罪魁禍首。

最能引起暈車癥狀的,是頻繁起步停車的擁堵路況。為了搶車位和阻止加塞,有時候不得不一腳大油門之後接一個急剎車,如果旁邊坐著有暈車體質的人,這一套連招下來,不管底盤軟硬都夠他受的。

而且,底盤軟的車,急加速急減速的時候,車輛抬頭點頭的幅度比底盤硬的車要大,除了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變化,還會帶來更多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變化,給人體的平衡感受器帶來更多刺激。

歸根結底,暈不暈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駕駛員的操控風格,以及當前的路況,跟底盤硬不硬並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跟你同車的小夥伴有暈車體質,請禁用彈射起步、運動+、漂移模式等酷炫技能,避免急加速急剎車,盡量躲開路麵條件不好的路段,並控制車身動態變化,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暈車的可能性。

畢竟,開快車誰都會,能把車開穩的才是老司機。

另一種避免暈車的方法

除了開車要穩,還有一種避免暈車的方式,就是讓有暈車體質的人自己開車。

這可不是自殺行為,反而很靠譜,原因有以下兩個。

第一個原因,導致人們暈車的內耳前庭器,它所在的神經系統屬於低級中樞,會受到大腦皮層高級中樞的制約,而在駕駛的過程中,駕駛員精神高度集中,正是大腦皮層高級中樞興奮運轉的時候,從而降低了低級中樞的靈敏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暈車的幾率。

第二個原因是,當駕駛員做出加速減速這些常規動作,甚至是激烈駕駛時,大部分情況下對車輛即將發生的動態都會有個心理預期,同時大腦也會做好相應的準備,結合第一個原因,就更不容易暈車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去年試駕特斯拉Model S P100D的時候,找了一片開闊地,想嘗試一下狂暴模式,隨後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踩了腳地板油。

然後我就暈車了。

一直開燃油車的我第一次開純電車,而且還是開啟狂暴模式的P100D,自然對純電動車的輸出特性沒有心理準備,兩顆電動機瞬間放出的強大扭矩直接越過我的高級神經中樞,直接激到了大腦皮層。

雖然沒開過電動車的都能說出電動機跟內燃機的區別(比如之前的我),但並不代表能輕易掌控。

純電動的時代眼看就要到來了,人們的駕駛習慣和駕駛意識也需要進一步提升,但萬變不離其宗,穩才是第一位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