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放歸的中華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麗麗/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宜昌4月13日訊(記者 劉麗麗)4月13日上午,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宜昌舉辦。此次活動是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1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今天,共有700尾不同年齡的大規格中華鱘放歸長江。

  志願者用布制擔架將中華鱘運送到放流點到水池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麗麗/攝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參加放流活動的人非常多,有業界的專家學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以及宜昌的市民羣衆和學生代表。

  轉運中華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麗麗/攝

  此次中華鱘放流羣體包括2009年到2017年中5個年份的梯隊,對豐富野生中華鱘年齡梯隊、提升野生羣體遺傳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鱘被臨時放到放流點到水池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麗麗/攝

  據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中華鱘從外觀無法辨別性別,今年在技術上有所突破,通過中華鱘的腹鰭進行性別鑑定,可以有針對性的放歸中華鱘,平衡雌雄比例。這批放流中華鱘中有部分達到了8到10齡,這些大規格的雨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快達到性成熟。

  此外,中華鱘今年還採取了野化訓練。據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在中華鱘養殖房間裏模擬野外棲息地的生存環境、增加水流的溫度,今年這批中華鱘改投餌料,如泥鰍、活的小魚等。

  中華鱘被放歸長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麗麗/攝

  中華鱘被譽爲水中“活化石”,作爲長江水系水生野生動物旗艦物種,中華鱘的生存狀態直接反映了母親河長江的生態狀況。自1984年首次實施中華鱘人工增殖放流,中華鱘研究所已累計向長江放流各類規格的中華鱘超過502萬尾。建立了從宜昌至長江口、覆蓋長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放流中華鱘洄游監測系統。最新監測研究結果顯示,最近幾年放流中華鱘進入河口水域的比例超過50%,對中華鱘自然資源的補充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