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7066_1.jpg

蚓菜共生

喜爱鱼菜共生的朋友都知道,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所需养分主要是来自于鱼排泄物经硝化菌氧化作用形成的硝酸盐(氮肥)(请见【鱼菜共生小教室】鱼菜共生好帮手—硝化菌篇)。但亲自实作后就会发现,单靠硝化菌氧化作用产生的氮肥,菜可能还是长得不是很好,这是因为叶菜类除了需要氮(叶肥)外,还需要磷、钾、钙、镁、硫等各种元素,而这些元素是无法透过鱼只的排泄物与硝化菌的氧化作用提供的,蚯蚓的加入则可部份改善养分不均衡的问题。

蔬菜_003_黄掉.jpg

DSC_5825_1.jpg

▲ 养分不足或过老时可能出现黄叶的现象

蚯蚓不论在土耕或水耕环境都具有极大的价值,蚯蚓穿行于土中,可松化土壤,使土壤透气,并有利排水与植物根系的发展;在水耕环境中则可分解发泡炼石上的有机物,避免发泡炼石上的气孔被堵住,导致硝化菌无法附著在孔隙上;更重要的是,蚯蚓分解有机物后所排出的蚓粪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及微生物,是最天然的肥料,也是土耕或水耕或鱼菜共生系统中最佳的养分来源。

 

蚯蚓—地球最有价值的动物&世界百大物种第一名

what on earth evolved.jpg

▲ What on Earth Evolved?(网路图片)

蚯蚓的英文名称为Earthworm,直译为土壤(earth)或地球(Earth)中的虫,存在地球已达6亿年,且遍布地球各角落,生物学家之父达尔文将蚯蚓奉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曾任《周日泰晤士报》科学记者 Christopher Lloyd 在其著作书籍 《地球演化了什么?》(What on Earth Evolved?) 中也将蚯蚓列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物种,显见其重要性。

蚯蚓大致具有以下优点:

1. 松土:蚯蚓可说是大自然的耕耘机,其运动可松动土壤,使土壤里的空气流通,有利排水与植物根系的发展。

2. 分解有机质:蚯蚓喜爱食用腐质的有机废弃物,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落叶堆肥、动物粪便分解、厨余分解等,例如:屏东坎顶「蚓居农坊」即以牛粪饲养蚯蚓,推广蚯蚓农法;新竹竹东「元沛农坊」利用蚯蚓分解食物厨余与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堆肥;又如2000年雪梨奥运期间,澳洲政府利用蚯蚓来解决选手村产生的过多厨余等,都是蚯蚓分解有机质的成功案例。

3. 蚓粪是最天然的肥料:据台南蚯蚓养殖推广中心指出,蚯蚓分解有机质后产生的蚓粪富含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而且含有铁、锰、锌、铜、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有机质含量和腐植质含量都相当丰富,并兼具速效性和长效性的双重特点,更可贵的是含有拮抗微生物和未知的植物生长素。

4. 高蛋白质饲料: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0%,还有微量元素,如磷、钙、铁、钾、锌、铜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作为鱼或白虾饲料,且不易污染水质。

5. 中药药材:中药有一味药材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即为蚯蚓晒干加工后制成的药材,本草纲目称之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等作用。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加入蚯蚓,即取其可分解有机质,并可提供多种养分的优点。

 

如何将蚯蚓加入鱼菜共生系统

经常到户外走走的人就会发现石头或腐木下经常有蚯蚓钻动,或在大雨过后,见到蚯蚓满地爬,这种一般常看见的蚯蚓称为山蚯蚓,是会怕水的蚯蚓,并不适合放进鱼菜共生系统里。

DSC_7066_1.jpg

▲小编在郊外腐木下方土壤发现的山蚯蚓

鱼菜共生系统适合养的蚯蚓为水蚯蚓,即为太平二号,可分为欧洲红蚯蚓、非洲夜蚯蚓、印度蓝蚯蚓3种。

市售蚯蚓.jpg

▲台湾有许多蚯蚓养殖业者,透过网路即可买得到蚯蚓,并可宅配到家

DSC_7473_1.jpg

▲小编在鱼菜共生系统养殖的水蚯蚓为欧洲红蚯蚓

小编家中的鱼菜共生系统设置在窗台上,因为空间有限,所以并未直接将蚯蚓养殖箱放入鱼菜共生系统的水循环中,而是另外在阳台设置厨余箱饲养蚯蚓。因为蚯蚓对光非常敏感,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蚯蚓养殖箱应该放在阴暗处;又因为蚯蚓怕热,有些同好会建议以四侧有网洞的蚯蚓箱饲养,但小编实际使用过后,发现孔洞太多反而助长蚯蚓逃家,所以最后这个蚯蚓箱只能作为蔬菜种植箱。

蚯蚓专用养殖槽.jpg

▲原为蚯蚓养植箱,但因为过于通风,导致蚯蚓逃家,后改造为蔬菜种植箱

小编家中的蚯蚓养殖箱是使用一般的塑胶箱,底部与侧边均未开洞,并以泥土为介质。因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第一次使用时,务必先将泥土浇湿后,再放入蚯蚓,之后加入的生厨余会自动产生水份,就不用再加水保湿。

可以未煮过的生厨余或各种有机废弃物饲养蚯蚓,如蔬菜、水果、谷物、蛋壳、咖啡渣、茶包、纸、菇类太空包(主要材质为木屑)、切除的菇类根部、发霉吐司、家畜粪便等。至于柑橘类、辛香料蔬菜(如葱、蒜、韮菜、洋葱)等食物,因为气味具有刺激性,并不建议拿来喂养蚯蚓。

生厨余.jpg

▲小编家中的蚯蚓养殖箱为一般塑胶箱,其中有蛋壳、捡菜挑除的青菜、萝卜块等各式厨余、刺猬粪便与使用过的刺猬木屑

因为蚯蚓喜爱吃腐败有机质,为了加快蚯蚓分解厨余的速度,有些同好会建议先将生厨余发酵,再喂养蚯蚓,我们则省略了此一步骤。可将生厨余直接铺在泥土的表层,厨余撕得越碎小,蚯蚓分解速度越快。此外,小编也建议夏天尽量不要把食物埋进土里,因为食物在发酵的时候,会产生热,蚯蚓没办法接受高温,很容易造成蚯蚓逃家的囧境。

蚯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在适合的养殖环境下,每月可繁殖一次。蚯蚓会由生殖环带产下卵茧,呈椭圆或纺锤形,最初呈乳黄色,7天左右即变成红色,再经7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小蚯蚓。只要养殖条件佳,蚯蚓会不断繁殖,不用再另外添购。

DSC_7471_1.jpg

▲蚯蚓生殖环带色暗肿胀,如戒指状

DSC_7458.JPG

▲蚯蚓卵茧呈椭圆或纺锤形

蚯蚓卵茧01.jpg

▲蚯蚓卵茧比芝麻大,但比米粒小,每个卵茧可孵出1只以上的小蚯蚓

蔬菜水果在发酵时会释出水份,这些水份会和蚯蚓粪便混合在一起,就是最天然的营养液,可以滴管收集起来,加入鱼菜共生系统的水中,或以1:1,000的比率稀释,喷洒在叶子上。

▲以滴管收集蚯蚓养殖箱底部的水份

小编学校的鱼菜共生系统是直接将蚯蚓养殖槽加入水循环中,我们在鱼槽上方设置了一个有网洞的蚯蚓养殖槽,以小颗发泡炼石为介质,并使养殖槽底部略为碰到水。为了保持养殖槽的湿润,我们另外将沈水马达产生的水柱注入养殖槽,这个水柱同时也可以将蚯蚓粪便直接冲入水循环中。

DSC_7494_1.jpg

▲小编学校鱼菜共生系统中的蚯蚓养殖槽

蚯蚓养殖槽注水.jpg

▲以沈水马达产生的水柱注入蚯蚓殖槽,既可保持发泡炼石的湿润,也可以将蚓粪冲入水循环中

刚开始养殖的蚯蚓很容易因为环境不适应而发生逃跑的现象,这时候需要检视一下养殖环境,他们逃家的理由不外乎食物不合胃口(如柑橘类、辛香料)、饲养密度太高、环境太干、泥土不够深、食物不足等等因素,一旦发现有蚯蚓集体逃家的现象应立即修正养殖环境。有些同好的作法是在养殖槽上方加装灯光,因为蚯蚓不喜强光,灯光可使其安分待在泥土或发泡炼石中。

 

以蚯蚓为中介,将宠物(家畜)结合鱼菜共生系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加入蚯蚓后,宠物(家畜)也可结合鱼菜共生,进一步扩展为家畜鱼菜共生。以小编家中为例,我们在家中饲养了一只刺猬(杂食性动物),可吃各种小昆虫与蔬菜水果,他的粪便可喂养蚯蚓,蚯蚓分解其粪便后产生的蚓粪又可以作为蔬菜肥料,蔬菜招来的菜虫又可提供刺猬食用。在原有 「鱼帮菜、菜帮鱼」的共生系统外,又多了一个「刺猬帮蚯蚓、蚯蚓帮蔬菜、蔬菜帮刺猬」的共生系统;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物更为多样性,提供蔬菜的养份也更为多元化。

刺猬08.jpg

▲小编家的刺猬阿肥

这种在半控制环境下,整合小型家畜、鱼、菜的共生系统,称为Microponics(请见WIKIPEDIA Microponics,是2008年澳洲都市农夫 Gary Donaldson 为其自家后院的整合型栽培系统所取的名称,其实就是Micro-livestock 小型家畜(或微型农场 Micro-farming)与 Aquaponics 鱼菜共生两字的整合。Microponics 将家庭宠物(家畜)与鱼菜共生系统结合,是企图仿照大自然的生态循环,也是小编未来想持续努力的方向,希望可以在鱼菜共生系统加入更多样化的生物,实现微型农场与鱼菜共生整合的梦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