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木一世界,每個人的生活皆是塵世間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無論他是否是偉大的存在。馬克思亦是其中之一。

  談及馬克思,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尤其是70、80後,更是熟悉有加。記得小學時候教室的牆壁上不僅貼有馬克思的油畫,其中還有一篇課文,專門介紹了他的故事。

  馬克思一生熱衷哲學,他提出的很多高深理論常人根本讀不懂,但也正是他的理論,影響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和政治走向。

  很多人只知道,馬克思是偉大的哲學家,和恩格斯是好朋友,尤其是他的《資本論》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但是對於馬克思傳奇的一生,知之者甚少!

  今天作者藉此,就與大家簡單分享一些關於“馬克思”的生平故事。

  馬克思出生於一個律師家庭,小時候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它是家中最調皮的孩子,還經常欺負他妹妹。在上學時,很多同學都懼怕他,因爲馬克思文學好,只要同學做了不好的事,他就會寫諷刺詩去諷刺同學。

  馬克善於思考,總喜歡刨根問底,從小就顯露出了對哲學的濃厚興趣。馬克思17歲進入了波恩大學法律系,父親原打算讓他畢業後成爲一名律師,但馬克思卻一直迷戀於哲學和文學創作,這事被他父親知道後,父親就認爲他是個典型的“叛逆少年”。

  青春是優美音符中的一段字符,是電影中唯美的一幕,是一顆心的懵懂,是愛情的懵懂。同樣,18歲那年,馬克思喜歡上了一個叫燕妮的女孩。

  馬克思的父親與燕妮的父親是舊交,他與燕妮的相處,可以說是青梅竹馬。燕妮天生麗質,家世顯赫,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

  在追求燕妮的道路上,馬克思也算是費盡心思,常常爲了寫出更好地情詩,而廢寢忘食,別出心裁。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燕妮答應了他的追求。後來馬克思到國外上學,兩人依然是鴻雁傳書,一去多年。

  1843年,馬克思與燕妮結婚,兩人還曾前往克羅納茨赫度蜜月。愛情很浪漫,現實很骨感。成婚後,馬克思與燕妮居住在一個簡陋的小房子裏。馬克思是精神上的貴族,物質上的乞丐。正是因爲馬克思沉迷於探索哲學,沒有經濟來源,所以婚後二人生活非常拮据。

  每一個純粹的藝術家,都是生活的低能兒。馬克思瘋狂的癡迷於哲學研究,所以根本顧及不到生活的壓力。當時,他的好友恩格斯常常寄錢給馬克思,在他的孩子們看來,恩格斯就是他們的第二個“爸爸”。然而,別人的幫助終歸是有限的。

  1881年,燕妮去世。年邁的馬克思悲痛至極。這時候他才知道他虧欠燕妮太多了。但是心中的政治哲學夢想一直不滅,沒過多久又走出了悲傷,繼續他的哲學研究。

  1882年,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在在爲《共產黨宣言》的俄譯本作序。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積勞成疾,在安樂椅上溘然長逝,享年65歲。

  馬克思是偉大的,看似平凡的一生,卻有着數不盡的傳奇。他與恩格斯共同探索政治思想,最終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的學說體系。

  讀者們,關於你心中的“馬克思”,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