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力且十分好鬥的民族,看過日本電影或者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武士們打仗時都會在背上揹着一個巨大的包裹,在他們策馬飛馳的身影裏,背上竟然有一個顏色鮮豔、體型巨大的包裹,這樣的畫面非常滑稽,包裹的體積實在太大了,看上去就很重,那麼打仗的時候爲什麼要揹着這種東西呢?

  同樣讓人覺得不解的,還有日本女性穿的和服,在腰間也是有一個奇怪的東西,難道在日本無論男人女人,都喜歡揹着一個奇怪的東西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和服後面的不明物體,其實是束腰用的,而武士背後那個顏色鮮豔的大包裹,則是在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種護具,就像盾牌一樣保護士兵的,名字叫“母衣”。

  “母衣”剛開始並不叫母衣,形態也不是後來的大包裹的樣子,起初它只是一塊很長的布,武士在馬背上飛馳時,這塊布條就會被風吹到膨脹,膨脹的布條就像氣球一樣,可以有效地阻擋從身後襲來的弓箭。隨着戰爭武器的不斷進步,這種簡陋的防護措施已經不能起到什麼作用了,這時就演化出了“母衣”這種比較新型的護具,與之前的布條相比,它多了“骨架”,是用竹子做成的骨架,外面罩上披風,這樣就比之前的布條堅固了許多,可以抵擋更猛烈一些的攻勢。

  雖然母衣看起來非常的笨拙,甚至搞笑,但是它確確實實可以在關鍵的時刻保護武士的背部不受攻擊,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母衣的體積太大,穿着母衣的武士總是顯得很惹眼,更容易被敵人發現,從而招來進攻,所以母衣對於武士來說,其實也是有利有弊的。

  而戰爭的武器也在不斷的升級,隨着鐵炮逐漸進入戰場,母衣這種護具的用處也越來越被削弱了,但是它卻並沒有消失,雖然喪失了實質上的防護作用,但它漸漸地成爲了一種榮譽的象徵,一般都是親信或者是功勳比較卓越的武士,纔有資格穿着母衣,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這樣的:日本的武士們流行在戰爭中砍人的腦袋,砍下來的腦袋就扔進母衣裏,這時的母衣就像一個揹簍一樣,用來盛裝戰利品回去邀功。大概是因爲這種額外衍生出的特殊用處,纔會讓它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在失去護具的功用後還能充當榮譽的象徵。而這時它原本吸引炮火的弊端也不那麼致命了,因爲有資格穿母衣的武士,一般都是傳遞命令的人,並不需要親自以身犯險。

  關於母衣這個名字的由來,有過比較權威的解說:母衣就是胞衣,胞衣是用來保護胎兒的,而戰場上的母衣則是一種護具,兩者都具有保護的性質,所以以此做類比,來表示母衣卓越的防禦性能。雖然隨着戰爭水平的不斷提高,母衣這種護具最後也退出了戰場。儘管現在看來有一點可笑,但是無論怎麼說,這也表明了古代時期日本人的智慧和爲生存所做的努力,而母衣後來也被陳列進了紀念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