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改革開放前後十年間,中國城市與農村二元對立下的社會變革,時代重生,讓我們瞭解到父輩生活的那個年代和他們的真實生活。

老一輩辛勤耕種卻無力改變窘迫的生活,代表了中國舊時代成長起來的莊稼漢的境況;田福堂、孫玉亭這些鄉一級的幹部眷戀於農村學大寨的權力掌控裏,長時間調適不了自己的心態,無法適應時代變遷的新的社會生活;喬伯年、田福軍的革新展現了中國求富變強的心理和希望;孫少平代表隨著社會變革投身於浪潮中的新生年輕力量,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創造時代,也改變了自己;少安與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被城市與農村的溝渠分隔開來了,在中國人固有的門當戶對的思想裏,少安選擇了秀蓮,而潤葉最終嫁給了她不愛的李向前;他們的妹妹蘭香在學業和愛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漸進的過程,她有機會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最新的思想,在農村人和城市人裏找到了平衡點,衝破門當戶對的觀念,開始並有了愛情的美好結局;杜麗麗和武惠良婚姻的終結或許是一個警示,我們盲目地追求自我精神的滿足,沉浸在肉體與精神的對立關係裏妄圖找出個平衡點,拋棄了責任與家庭,只為滿足自我。

一、 孫少平:他對精神世界的一絲不苟,僅僅是因為他把自己作為一個高貴的人,來由衷地尊敬和愛戴;而不是把自己當成個動物,潦草的對待,精神世界是否充實。

孫少平則是一個不斷努力奮鬥,勞動,敢於接受新知識,有責任擔當,是新思想的代表。但是他的個性是否過於完美了?當然最新一版電視劇少平的演員演得真是差勁,至少對於我自己的理解來說。但是,不得不說,少平是一個努力修鍊自己思想,精神世界的人,是啊,一個人活在到底有什麼意義?拋開一切物質東西,我們到底要在精神上追求什麼東西,少平自始至終都在追尋這個答案,這也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精神世界的充實纔是真正的高貴的,完美的。他的為人處世也是值得學習的,為人正直,體諒弱者,關懷他人,對家庭家人,擔當責任,富有人情味。

少平給妹妹寫的那封信確實讓我感到不已,當時我在想這個青年是如此深刻理解自己的命運和人生,對妹妹是如此關懷。

我想說他最後選擇留在煤礦而不是去城裡當公家,他說他不適合在城裡,而屬於煤礦,其一,長久的相處,產生了依戀之情;其二,他自認為他目前的身份,農民;其三,他認為這樣艱苦的勞動或許正是他的命運,他無法,也不想去改變;其四,他也沒有真正明白內心的需求。

二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貫穿一個觀點,就是人只有勞動才能活得更有價值。

書中說: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夷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少平對苦難的理解也是十分獨特的。

三 、少平的愛情之路是在思想的覺醒中成熟之中產生的

他與田曉霞因對知識的渴求而結緣,之後長達數年的分別給了兩個年輕人各自成長的空間,再次相遇讓他們重新審視這份關係,他們此刻不再是青澀少年,心智上的成熟讓他們有能力去維繫這段同樣門不當戶不對的感情,身份的懸殊不能阻隔他們相融的靈魂。

曉霞的死是必然的,作者所在時代門當戶對,以及作者在那個年代思想的侷限性,還有少平性格的塑造需要曉霞的死,如果這份感情過於完美,不能塑造少平在人生重大苦難後,依然昂首面對生活,繼續向前奮鬥的可貴精神。我們不必過於悲傷美好愛情的消逝,正如書中所說,這份可貴愛情在我們心中,在少平心中永遠不會逝去。

四 、這本書我也有一些不認同,或僅是我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其一,比如各種人物人設過於完美了,少平,少安,動不動就是長得帥,身體強壯,曉霞啊,潤葉,蘭香,都是漂亮,性格好,領導們大部分都有能力,能體諒下屬,之間關係和諧……為什麼這屬於現實主義小說呢,我感覺是有相當部分屬於超現實了。

其二,書中外星人那塊,我也很是無語,我理解少平思念曉霞,但是也不能在一部樸實文字小說中放這麼一個超時代的情節吧?

其三,書中有些情節的描寫不是很充分,比如曉霞死的那部分,筆墨未免有點少,才一段而已,我還是很看重這對人物的。

其四,人物心理描寫不充實,當然不能否定整部小說的心理描寫很完美,比如少平的心理成長,我是說我覺得有些關鍵地方處理不足,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潤葉初到向前的病房,當然在這之前,向前痛不欲生的那個心理,小說用了兩三頁篇幅去描寫我覺得很精彩,但是在這之後,潤葉是從排斥到接受的心理轉變,我覺得不是很充分,僅僅是一種可憐向前,僅僅是一種責任心嗎?我覺得潤葉這個轉變讓我不是很能理解。

最後,金波和藏族姑娘,潤生和紅梅的感情我覺得也十分尬,有些過分的浪漫主義色彩吧

以上純屬個人之見。

有位朋友說,我始終認為,一本書好的標準是看能不能深刻影響人,深刻影響他們走向未來的方向。這纔是評價書的標準,在於它傳達的價值觀!

平凡的世界最珍貴的,是給無數個青少年抑或中年的人,給他們這個社會最光明的希望,在於奮鬥,在時代改革的潮流中,一個優秀的作品能夠傳達這種價值觀,我認為這就夠了。

————————————————————————————————————

文段摘抄:

1、當然,普通並不等於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許許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應該表現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來。

2、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來!(顧養民被打卻不說)

3、不管怎樣,千萬不能放棄讀書!我生怕我過幾年再見到你的時候,你已經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滿嘴說的都是喫;肩膀上搭著個褡褳,在石圪節街上瞅著買個便宜豬娃。

4、少平認識到,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瞭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纔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和地對待歡樂和幸福。

5、他們首先得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同時也不放棄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們既不鄙視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有竭力使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達到更深的層次

6、冒無疑問,生活不會使她也走和他相同的道路——他不可能脫離她的世界。但她完全理解孫少平的所作所為。

7 、親愛的妹妹,關於你,說心裡話,是出乎我意料的。因為我原來對你不抱什麼大的希望,我想你一生能有個溫暖的家庭,生兒育女,有喫有穿,不要像姐姐那樣恓惶和屈辱就行了。現在我越來越看出,實際上你的天資比我和大哥都高,你一定能考上大學!而且我從你的來信中,看出你已經對人生在較高的層次上有了覺悟,這使我非常激動!我感到,人的一生總應有個覺悟時期(當然有人終身不悟)。但這個覺悟時期的早晚,對我們的一生起著決定性作用,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應該做什麼人,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夷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要知道,對於我們這樣出身的農民家庭的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是多麼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他應該使我們偉大。

另外,我不知在什麼地方看到一篇消息,對我們很有啟發:有位美國總統的女兒為了不讓父親供養她上學,自己便利用課餘時間到飯館裡為人家洗碟子賺錢。妹妹,二哥這樣說,不是逼著你也去自己謀生。相信我每月的十塊錢一定準時寄給你!真想和你在一塊好好談談,有時間就來信,並希望能把字寫大些,不妨出出格嘛。

——————少平給蘭香的信

8、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田。

9、即使沒有田曉霞,他也要去走自己的道路!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像宗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

10、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貴的應該是什麼?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11、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的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的態度

12、當一個人集中地凝視著自己的不幸時,他就很難想像別人的苦難。(潤葉,田福堂)

13、我們承認偉人在歷史進程中的貢獻。可人類生活的大廈從本質上說,是由無數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

14、因為中國和他們個人都是在一條鋪滿荊棘的新路上摸索著前行,碰個鼻青眼腫幾乎不可避免。

15、酷暑已至,常去旁邊的治金學院游泳,曬得快成了黑炭頭.時時相信我那"掏炭的男人".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樣令人沉醉..愛情對我雖說"初見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塵泥,飄飄欲仙了.我放縱我的天性,相信愛情能給予人創造的力量.我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驕傲.是的,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願地與愛人一起奮鬥並不斷地自我更新的過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鬥爭!你有沒有決心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犧牲,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愛情的標準,否則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騙。

——————曉霞的日記

16、多少美好的東西消失和毀滅了,世界還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是的,生活在繼續著。可是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地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卻時時在發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