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渝

原國民革命軍將領中,鮮有人對中正劍留下專門的回憶,主要是因爲這種劍在當時遠沒有今天被藝術作品渲染的那麼稀有和珍貴,自1934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這種短劍佩發相當普遍,甚至今天仍健在的黃埔老人中,還有人留有此劍,大家習以爲常,算不得稀罕物。不過對於親自見證中正劍誕生的黃埔學生,這柄短劍則有特殊意義。黃埔軍校第九期交通科的吳贊榮是爲數不多見證黃埔畢業佩劍誕生的人,他於1988年撰文回憶了中正劍生產的全過程。

自廬山軍官訓練團畢業紀念品“軍人魂”短劍橫空出世後,很快引起黃埔軍校學生的注意。1934年元旦,黃埔九期的學生即將畢業,爲籌備畢業活動,由各隊選出同學代表,並從中產生了籌備委員會,專門負責同學錄的彙編、印刷等工作。當時吳贊榮就是委員會中的一員,根據他撰寫的回憶,籌備會的學生們“爲了向校長表示我們九期全體同學畢業後爲黨國事業‘不成功,便成仁’的忠心,我們向校方提出製作‘軍人魂’佩劍的建議”。經請示,當即得到蔣介石的批准。也就是說劍身上銘刻的“成功”與“成仁”,並非如傳說中蔣介石對學生的要求,而是學生們要向校長表決心。

中正劍誕生過程可謂百家爭鳴,籌委會開始在同學中徵集佩劍的式樣。黃埔生們非常踊躍,提出的式樣五花八門,甚至有人建議山寨日本軍刀。也有不少學生爲佩劍設計形制和圖案,如孫克昌就曾精心設計過一種佩劍的圖案,但未被採用,最後被選定的是蔡文治、哈鬱文這兩位黃埔生所設計的形制,也就是不久後出爐的小巧玲瓏式樣之短劍。

1934年2月,校方派吳贊榮和門豐從南京趕赴北平永豐軍裝廠製作佩劍,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製作出654把佩劍,沒想到運回南京途中竟受到阻撓。據吳贊榮回憶,就在他們定製的這批中正劍即將啓運之時,時任東北憲兵副司令兼北平警備司令的邵文凱攔下了他們,對他們說:“這種刀子開刃後就是武器,不能啓運,要扣下來。”吳贊榮十分焦急,大概是急中生智,於是假傳“聖旨”說:“這批‘軍人魂’佩劍,是委員長贈給我們黃埔九期畢業同學的紀念品,畢業典禮大會上就要發給佩戴,誤了日期你要承擔責任!”沒想到這一番說辭竟把邵文凱給唬住了,吳回憶說:“他拿起那閃閃發亮的佩劍,看到銅劍柄上一面刻着‘成功成仁’,一面刻着‘蔣中正贈’的字樣之後,不但同意啓運,還給予了特別照顧,把這批佩劍附掛在平—滬特快列車上。”

1934年6月16日,時逢黃埔軍校十週年校慶。位於南京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舉行盛大紀念儀式,胡宗南、關麟徵、宋希濂、黃傑四名黃埔一期生也作爲學生畢業生代表,向蔣介石獻上一座精緻銅鼎。6月18日舉行的擴大紀念會上,蔣介石做了演講後,出現了一個自黃埔建校以來前所未有的節目——贈劍,受贈者爲黃埔軍校前期師生,劍柄上刻有“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十週年紀念”字樣,很有紀念意義。

抗戰時期,蔣介石與羅卓英、白崇禧、胡宗南、錢大鈞 等高級將領合影

不過嚴格說起來,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軍人魂”短劍和黃埔軍校十週年紀念佩劍都不能算是畢業佩劍,黃埔九期的654名畢業生纔是真正首批中正劍(畢業佩劍) 的獲得者。6月26日,黃埔軍校第9期生畢業,蔣介石在畢業典禮上親自爲學生頒發畢業證書、證章,同時頒發了劍柄刻有“軍校九期生佩”字樣的畢業佩劍,劍柄另一面刻有“校長蔣中正贈”六個字,真正的黃埔中正劍從這期纔開始頒發的。民國名將大多出自黃埔七期之前,第九期因畢業較晚,很難在大陸時期就成爲高級將領,不過卻出過兩位著名的飛將軍,他們是劉粹剛和李桂丹,兩人從黃埔畢業後又被選入筧橋航校學習飛行,抗戰爆發後與日本陸海軍航空隊鏖戰長空,戰功赫赫,位列中國空軍“四大天王”,先後壯烈殉國。

該內容爲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关文章